李忠东
6月24日,总部位于维也纳的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发表《世界毒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0年全世界共有2.75亿人使用毒品,超过3600万人患有毒品带来的病症。
《报告》披露,在全世界15岁至64岁的人中,约有5.5%的人每年至少使用一次毒品。全世界超过1100万人注射毒品,其中一半的人患有丙肝。欧盟约有9600万成年人沾染过毒品,其中18个成员国因服用阿片类药物和海洛因致死的人数不减反增。自2014年以来,欧洲因服用可卡因而就医的新增病例增加了35%以上。经检测,因过量服用可卡因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在一些国家明显增加。许多人表面上看是死于心血管疾病,其实可卡因在导致病情恶化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只是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欧洲,可卡因的供应链正在变得多样化,推动价格下降和质量提高。这使欧洲可卡因市场面临进一步扩张趋势,扩大了这种毒品造成的潜在危害。可卡因由古柯叶中提取出的麻药成分精制而成。古柯是一种生长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热带山地常绿灌木,主要在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和秘鲁等国种植。可卡因可用作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剂,1985年起成为世界性主要毒品之一,尤其风靡欧洲和南美。吸食可卡因的欧洲青年高达230万人,意味着年龄在15到34岁的欧洲人中约有2%的人吸食过这类毒品。
对欧洲73个城市检测发现,废水中含有4种高浓度的非法药品残留物。西欧和南歐城市的可卡因残留量最高,特别是在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和英国的城市。目前欧洲多条河流的可卡因浓度超标,其中伦敦水中的浓度最高。英国15个不同地方的淡水虾,都被检测出含有很高浓度的可卡因和其他一些非法药物的残留物。
过去24年里,世界部分地区的大麻使用量增加了4倍。大多数国家报告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麻使用量激增,含有大麻的医疗药品的非医疗用途使用量也有所增加。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对毒品问题的影响目前尚无法准确判断,但现有的分析表明,在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带来了潜在风险。经济层面,疫情大流行造成的经济困难日益严重,因此非法毒品种植对脆弱的农村社区产生更大的吸引力。社会层面,大量的制造业企业停工停产,不少处于社会中上层的民众滑到了底层,逐渐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他们企图通过暂时的麻醉获得解脱。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在物质贫乏和精神空虚的双重挤压下沾染了毒品。总之,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种种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加大和精神健康问题加剧等,成为更多人吸毒的诱因。
焚毁毒品
新冠肺炎疫情起伏难断,疫情这一突发事件甚至改变了全球毒品市场某些原有的贩毒方式,使得毒品走私渠道更加多元化:非法药物的运输日益增加;开辟了用于毒品贩运的陆路和水路新路线;更多贩毒组织使用私人飞机进行毒品贩运;等等。
面对毒品犯罪在各国遭遇的“围追堵截”,贩毒组织和集团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使毒品网络化交易趋势成为可能。贩毒者利用互联网非法贩卖毒品、制毒物品和毒品原植物种苗等;通过网络聊天室或网络视频语音等形式非法传授制毒方法或者在网络上大肆宣扬吸毒的快感,引诱和教唆他人吸毒;利用网络聊天室聚众吸毒,以通话或视频形式交流吸毒感受,观看表演视频等。暗网上的毒品交易10年前才出现,但影响力不容低估,现在年销售额至少达到3.15亿美元。
毒品买卖双方无须现场交易,通过网络信息传递和物流快递即可完成毒品交易,双方互不了解对方情况。毒品犯罪嫌疑人的网络账号完全匿名,侦查机关很难确定毒品信息的发布主体。在毒品买卖双方沟通过程中,几乎完全使用隐语或行话,外行人看不出任何问题。
在属于开放空间的网络,信息传播庞杂而且迅速,会被更多的人看到并受其影响。由于受众多,决定了其存在被不特定人感知的可能,增加了社会公众的染毒风险。青少年涉世未深,易受到网络涉毒行为相关的诱惑。网络即时通信工具可以瞬时传达毒品相关信息,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加上物流寄递业和支付行业的快速发展,形成“网上联络——快递发货——平台支付”的新型毒品交易模式,使得跨地区交易甚至跨国家交易变得简单和普遍。
网络涉毒行为利用新型支付平台和物流技术进行毒资交付和毒品转移,情报获取难度大。跨地域性特征明显,需要进行跨区、跨国警务合作,增加了取证难度,影响了打击效果。
面对毒品使用和毒品市场出现的新变化,今年6月26日“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简称“国际禁毒日” 或“国际反毒品日”)的主题是“了解毒品真相,保护生命安全”,意在强调提高公众认识的重要性,打击错误信息,分享世界毒品问题的解决方案,以便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家庭和青年能够做出清醒的决定,共同应对全球面临的严峻毒品挑战。当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致辞中表示,毒品问题仍然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挑战。
1987年,联合国大会确定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旨在提高世人对于给当今社会带来严重影响的非法药物问题的意识。《报告》指出,毒品是系统性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当前全球禁毒面临诸多新挑战。专家们建议“疏堵结合”,双管齐下:一方面严厉打击,绝不手软;另一方面要找到毒品泛滥背后的社会原因,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销毁毒品和宣传打击毒品犯罪,多国在行动。缅甸警方每年查获的毒品数量不在少数,这些毒品每年都会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被集中销毁。不过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缘故,采取了分批销毁的方式。2020年6月23日,在掸邦北部的贵慨镇率先销毁了市值33.8亿多缅币的毒品和制毒工具。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当天,缅甸政府和警方在仰光、曼德勒、东枝等城市对毒品进行集中销毁。为了避免人员聚集,各城市的毒品销毁仪式不对公众以及媒体开放。
2020年“国际禁毒日”当天,泰国国家禁毒委员会联合卫生部、军方和警方在大城府邦巴茵工业园内举行了毒品焚毁仪式,分期分批于当天及7月13日、7月14日销毁安非他命、冰毒、海洛因、可卡因等各类毒品25吨。这些毒品是从2751件毒品案件中缴获的,总市值超过550亿泰铢。
在去年“国际禁毒日”前夕,南美的哥伦比亚进行了一系列打击毒品犯罪的宣传活动。哥伦比亚政府通过媒体发布了一系列近期打击毒品犯罪的重要成果:与美国联合行动,破获一起大宗贩毒案,收缴了市值近1.2亿美元的毒品可卡因;和厄瓜多尔合作剿灭一跨国贩毒团伙,斩断了一条从哥伦比亚向中美洲运送毒品的重要通道;在哥伦比亚东南部边境丛林地区,捣毁一大型毒品研制和生产基地等。在哥伦比亚政府的推动下,当地媒体还纷纷大力宣传报道联合国发布的相关报告,并对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后疫情时期哥伦比亚所面临毒品犯罪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作出分析。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