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杰
(江苏省淮安中学 223200)
普通高中物理的课程性质,由原来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转变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由原来的三维目标转化成四维目标,物理课程由原有的教书和“知识为本”转化为育人和“以人为本”.课程结构较之前也有较大变化,课程内容实验增多,并且明确了学生的必做实验内容;而且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加强了对教学评价、考试与命题的指导.
因此教师核心素养下的物理教学就要注意:在知识的结构化,对知识结构化的掌握才能掌握事物的本质,才能便于理解和记忆;知识的条件化,学科知识不是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孕育核心素养的温床,蕴含了知识内容、知识形式与知识旨趣三个方面,体现了为何创生这样的知识内容而不是那样的知识内容的价值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知识的情境化,是要把所学知识融入特定环境中,学生经历某知识产生过程,就会明白为什么提出某概念,某规律是针对什么问题的,从而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要使教学达到预想的效果,减少教学过程弯路,就要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所以,在实施教学活动前,必须对所教学的过程、学生活动、教学的方式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明确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活动,达到什么程度的预期效果.
教学设计的策略有分析学习主体、提炼核心知识、规划学习活动、挑选教学模式.依据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例如:讲授模式:教师中心,方式以: 传授—理解—巩固—运用—检查;问答模式:师生交流 ,方式以:提问—思考—答疑—练习—评价;自学模式:学生中心,方式以: 自学—释疑—练习—自评—反馈;合作模式:师生互动,方式以: 诱导—学习—讨论—练习—评价;研究模式:问题中心,方式以:问题—探索—报告—答辩—评价等形式进行.
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教学、学生应该有的收获达成标准,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新形势下教师对教学目标要深入思考,要有整体把握的高度,不能局限于某一课时的目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去着手,同时目标不是目的,不是理想状态,而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在教学目标制定要从必修(选修)——模块——章节,分层次设置,当目标逐层是现实时,课程目标就会顺利实现.
亚里士多德: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视频、图片、设疑等方式进行新课引入.但是不管哪种引入都要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有效的新课引入,对于教学情境、学生思维的启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新课引入要多加以关注,多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又贴合学生实际的课堂引入素材.
教学中要把握好知识、问题、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地说,教学设计是“知识→问题→情境”,就是把物理知识转化为问题,将问题融合于情境之中,即“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而学生是先要有感受知识的情景,进而进行思考,产生疑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后获得知识.例如:在研究超重和失重问题时,可以把一个称放在地面上,快速下蹲和站立,读数是如何变化的?然后提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进而引入知识内容的讲授.
物理概念是建立物理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实施科学探究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握学生科学思维的认知起点,有效的情景教学,有趣的科学实验探究,循序渐进的问题的生成,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紧跟教师的节奏, 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责任心和树立正确科学观,对于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将为学生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思维的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规律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的检验,并且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物理规律揭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所以物理规律教学也是普通高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规律课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将科学家的发现过程,进行简化和重构,让学生体会规律形成过程,找到问题根源所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要参与者,让规律发现过程“重现”.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
高中由于高考的压力,问学生要成绩.所以很多实验课被压缩或取消.新形式下的物理教学内容明显增加了学生的必做实验.物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真做实验体现真实性,做真实验体现科学性,多做实验突出重要性;这样做将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本质、掌握知识的关键.比如,笔者在讲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会在这次课讲解中参插多个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对于感应电动势理解上还利于了仿真模拟实验等等.实验课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讲授是最无奈的选择.学习被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被动学习有:听讲、阅读、示范等,主动学习有: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并操作、教授别人等.主动学习的效率远高于被动学习.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找到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要明显比教师直接讲授要好很多.因此,物理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就要有效融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身临其境就会感同身受,学生将体验做中学,教师及时做中教.
实践意识是学生终生发展所必须的素养,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全面渗透着实践意识.比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和车辆限速联系起来,圆周运动和杂技摩托车表演,水流星表演相联系,动静摩擦力的学习可以和流水线上的皮带传送相联系.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践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尽早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养成相应的思维习惯,将让学生终生受益.
反思教学的本质——教师的学习方式,反思是教师实现专业自觉最有力措施.在教学反思中要关注:教学过程是怎样的?教学重难点是如何突破的,效果如何?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了那些活动?使用了那些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否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等等.
指向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是以育人为本、转识成智与情境嵌入的设计.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物理教师怎样去进行教学设计.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去思考:我们需要的课堂是什么样的? 基于课标、核心素养确定学习目标怎么样制定?如何基于目标选择内容,用教材教授?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情境创设、问题教学?教学效果、课堂诊断如何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