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海宁
(江苏省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211100)
随着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条件的提高,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学习质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较弱.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对高数有很大的作用,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可以更好的学习其他科目.但是据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师遵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数学课提不上学习的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应该改变自身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先思考,渐渐的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为我国未来的教育业提供数学人才.
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锻炼个人的思维能力,个人提出问题,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通过个人的努力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学生整体数学水平.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题,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旋律.素质教育中强调学生的能力,而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都是非常大的锻炼,这有助于今后生活和工作的便利.如果只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那么这种类型的教学只是简单应对考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除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保证学生的高考质量以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总结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核心素质的养成.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与总结能力的时候,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数学课上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自我思考中解决自己的疑惑.
例如,教师在讲授数学某一章节的内容时,第一,数学教师先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相关重要的概念进行识记,让学生的脑海中对本节课有一个大概的框架;第二,教师在课件上展示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最后得出结论;第三,数学教师要求学生对存在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学生通过归纳个人的错误题数,将同类型的进行总结,提高个人以后的做题正确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高中数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加上数学课枯燥乏味,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不上兴趣,并对其产生抵触心理,有些学生甚至放弃了数学这一门科目.众所周知,数学作为高中的一门主要科目,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学好数学有利于学生容易掌握物理与化学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数理化的综合成绩.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数学课堂当中,促进学生的数学逻辑的逐渐养成,挖掘学生的数学天赋.教师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分析与研究,制定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个人自主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讲解高中函数的《三角函数》这一章时,因为三角函数图形本身十分抽象,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三角函数的模型在多媒体幕布上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得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在学生的脑海中三角函数有了3D模型,降低了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难度,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可以进行反复的推敲,可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学生在高中学习这一阶段,因为要面对高考的来临,身上背负着艰巨的学习任务与家人殷切的盼望,所以学生的学习压力都很大,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学生对学习几乎提不上兴趣,加上在应试教育框架的束缚下,只有高成绩才是大学的敲门砖,数学教师只能对学生进行大量习题的练习,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要想让高中数学的学习质量总体得到提升,教师应该对教学观念进行重新定位,创新教学模式,数学教师应该在课下提前布置好预习任务,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正确解答数学题目,心中会充满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积极的投身于数学课堂.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高中数学实际生活应用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A超市与B超市同一商品的不同折扣进行对比分析,在此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养成,学生通过个人的实践参与,对生活应用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其运用到解答数学应用题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要学会物尽其用,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针对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点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分析讲解,摒弃传统的题海战术教学方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数学教学从本质上来讲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构建问题情境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效的.高中生对于数学的认知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类似的生活问题会产生直接的联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数学问题,在新知识点引入的时候,先介绍生活相关的场景,学生在场景中获得熟悉感,这样思维能够更加发散,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会更加浓烈.问题情景式教学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过于简单的问题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经过思考就能回答出来,过于复杂的问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也会造成课堂效率低下.
例如,教师在讲解圆锥曲线的时候,部分题目涉及动点的移动轨迹.教师可以号召学生把移动的质点想象成实际生活中的物体,首先画出轨迹的草图,判断曲线的类型,再根据曲线的方程进行下一步的求解.在模型中把数学问题提取出来是非常重要的步骤,教师提问学生应当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归纳,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还能让学生结合实际对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中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也是每个阶段数学教学的重点.而传统教学中,往往是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遇到难题学生就手足无措.作为教师,只有通过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思维能力形成的这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