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50000)肖开
近些年医院门诊工作量不断加大,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疾病种类比较复杂,再加上医师的水平参差不齐等,所以在诊治过程中,就会增加失误出现的可能性,出现用药不合理或者处方不规范等情况,为此,本次试验深入研究药学干预管理方法对门诊处方规范性和合理用药的影响,详细报告如下。
1.1 资料 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的100张门诊处方为对照组,开展常规管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的100张门诊处方为观察组,进行药学干预管理。参考医院的处方管理规定以及统计门诊处方,对两组处方进行准确度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患者在候诊时,就要对患者进行询问,了解患者的病情,告知诊治、取药等方面的事项、步骤等;告知患者服药的剂量、注意事项等内容,嘱咐患者正确用药;告知服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观察组予以药学干预管理。①完善医院的处方制度。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处方制度进行完善,在完善制度时,要借鉴法律方面的相关规定。在制定完成之后,发送给每一位医师学习。定期带领医师对制度内容进行学习,讲解处方的重要性,提高医护人员对正确用药的重视程度。②对医护人员进行用药方面的培训,重点讲解常见药物的服用剂量内容,尤其是抗菌药物、麻醉药物等,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考察,对于不合格工作人员要进行处罚,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1]。③医院管理人员不定期对门诊处方进行检查,对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评定,并及时向医院的医务科室报告相关的考察结果,对出现问题的处方以及不合理用药进行重点分析,及时给出指导,避免相关错误的再次出现。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处方不规范以及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处方不规范主要包括:未填写正文、前记、后记,书写不规范,药师未适宜审核处方,药品名称不规范,无临床诊断书;用药不适宜包括:适应证不适宜,药品不适宜,用量不适宜,药物之间存在不良互相作用,药品剂型不当。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对数据分析,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x2检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处方不规范以及用药不适宜情况:观察组处方不规范以及用药不适宜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
附表 用药不合理情况对比[n(%)]
药学干预管理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能提升医师对处方的重视程度,并强化自身的工作责任感,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医护人员进行能力上的培训,能够提高对药品剂量以及作用方面的认识,在讲解以及书写处方时,能够减少失误[2]。对医院处方制度进行完善,能够对医师的工作进行指导,对处方书写提出更明确的要求,对药品名称等进行规范,提高医师工作的专业性。制定对应的奖惩制度,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积极投入到相关知识教育中,认真学习相关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当然,管理人员要不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检查学习的效果,对医师进行必要的监督,强化医师合理用药的意识。
综上可知,观察组处方不规范以及用药不适宜情况出现的概率更低,组间数据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说明药学干预管理对门诊处方工作有指导和管理作用,降低失误出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