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黄梅 蒋兴禹 左定消
绵阳市从2020年启动工伤预防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在“机制、模式、云平台”三个关键点上用力,致力于探索一种可持续、可复制的工伤预防推进路径,已取得初步成效。
绵阳市建立了人社、财政、经信、卫健、住建、应急等8部门参与的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重大事项,审定工伤预防经费使用、确定实施项目方案、项目评估验收等,集中讨论创新形式、彰显特色,形成宣传、培训立体预防格局。强调各方互相联动、合力推进,宣传与培训机构同步跟进实施项目,从工伤保险政策、工伤预防知识、实地预防措施等各个层面形成矩阵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助推工伤预防项目落地、落实,提高全社会对工伤预防重要性的认识。
“哪些情况下可以认定为工伤?工伤待遇如何申请?在生产中如何避免发生工伤?”近日,绵阳市人社部门组织专家走进企业,对企业员工进行工伤预防宣传培训。
这样的专场培训,今年绵阳市人社部门已组织开展了数十场,是绵阳市探索“包围式”,宣传“定制化”培训模式的一环。在宣传方面,定数量、定时间、定方式,通过报刊、电台、广告路牌等渠道,实现对企业全包围、对重点企业全覆盖的宣传。在培训方面,通过数据比对、分析研判,搜集企业在工伤预防中的痛点、难点,为企业“量身定做”培训课程、制定培训教材。针对不同类别、层次的学员特点,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故事说理和小组讨论等授课形式,增强培训效果。
针对从事工伤预防工作人员缺乏且专业性不强的问题,绵阳市人社部门在依托第三方机构人才优势的基础上,多途径培养人才队伍。还从全市各个行业聘请了具有代表性的知名企业家组成了工伤预防宣传大使团队,从企业负责人重视的角度推动工伤预防工作;组建工伤预防培训专家库,涵盖从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意外伤害急救、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组建生产管理一线讲师队伍,聘请重点企业示范岗、安全管理人员、曾受过工伤的人员参与培训。
在探索警示教育和示范引领模式上,今年将建立首家与红十字协会等部门共享的警示教育基地。在探索资源整合的共享模式上,挖掘人社系统内外资源,推进资源的整合。将工伤预防培训融入人社部门的技能人才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在开展这两类培训的同时,一并进行工伤预防培训;在公共招聘宣传活动、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就业“春风行动”等活动中,嵌入工伤预防宣传内容。
今年以来,绵阳市人社部门自主开发了“工伤预防云平台”,集政策法规宣传、线上培训、线上考试于一体,采用手机端和电脑端同步运行。“工伤预防云平台”以平台为基础,在线下开展工伤预防的同时,开辟了线上工伤预防的宣传,解决了工伤预防开展中教材资料不集中、只能线下现场培训、培训效果难以检验、培训情况不便统计等问题。
线上培训分为培训云课堂、宣传云资料、奖励云积分、网上云展厅、行业云链接等板块。培训对象可以根据自己所在行业,自主选择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机构可以在现场培训后,组织培训对象在线考试,检查培训效果,也可以完全实现线上培训,不再进行线下培训。没有培训任务的企业,其职工也可以自愿注册进入平台学习,通过积分获取奖品,激发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不断探索,绵阳市工伤预防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工伤预防工作队伍得以建立并壮大,实现了“小投入撬动大效应”,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2020年,全市工伤保险新增参保2.22万人,44家工伤预防参与重点企业工伤事故数量减少22起,降幅为26.6%,工伤保险待遇支出比上年同期减少5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