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讯员 邓力
增城挂绿荔枝主产于广东增城。“增城挂绿”外壳红中带绿,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荔枝都肉质爽脆,清甜有微香,品质极优,果实较耐贮藏。
增城挂绿荔枝的主要特点:长势壮旺,枝条节间较稀疏且脆;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果实近卵圆形或近圆形,单果重14.4 ~29.5 g,果皮暗红带绿色条纹,果肉白蜡色,质爽脆,甜带微香;可食率61.5%~76.9%,可溶性固形物17%~21%,酸含量0.15 ~0.34 g/100 mL;果实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
产品区域独特性:增城是丘陵地带,山地以红壤和赤红壤土为主,富含钾、磷等养分,特别适合荔枝果实生长。北回归线由境内通过,增城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和早春低温干旱,有利于荔枝花芽分化,春末和夏季高温且雨量充沛,特别适合荔枝的开花结果和营养积累。独特的地理环境给增城荔枝提供了良好生长条件,所产出的增城荔枝清甜、爽口,是最具特色的传统名优农产品,在珠三角地区已具有极高知名度。
加工工艺特点:一是荔宴会。用荔枝作为食材入菜,煎煮炒炸各显精彩,是荔枝季在增城的一大特色,增城各大餐馆、星级酒店都会在荔枝时节推出精心准备的荔枝宴,品种达数十种之多,既有名贵海产、山珍一起制作的菜肴、点心,也有与增城土特产配伍烹调的特色菜式。二是荔枝干。增城鲜荔枝加工干制,历史悠久。成品肉厚,味香甜,营养丰富,能补血滋脾,历来为自尝及送礼佳品,远销国内外。
永兴荔枝是海南海口秀英区的特产,永兴镇历来素有“荔枝之乡”的美称,该镇依托独特的火山资源生态优势,保存着不同类型品系的原生荔枝约万株,堪称世界原生荔枝资源博物园。由于汲取火山地带土壤中的多种矿物元素,永兴荔枝具有果大、核小、味美、色艳等特点。品质较好的品种有大丁香、紫娘喜、南岛无核、玉潭蜜荔等,其中南岛无核是永兴荔枝中的极品,为世所罕见的珍贵无核种质,被誉为“中华第一荔”。
永兴荔枝果形呈歪心形或心形;果顶浑圆而斜;果皮如龟裂片,大而粗,呈多角形,隆起似蟾蜍皮,缝合线深且宽,连贯整个果实;果色呈鲜紫红色;果肉厚、质软,乳白色,汁多,味淡甜,具香气。永兴荔枝可食率≥65%,可溶性固形物≥15%,可溶性糖≥15.7%,总酸≤1.35 g/kg。
双肩玉荷包荔枝是广东省阳东县塘坪镇北甘村种植历史悠久的地方优良品种,适合阳江及周边地区种植。据考证尚存的母树树龄达700多年,目前该品种在阳江市种植面积已达32 000 hm2。
双肩玉荷包荔枝果大,单果重25 ~34 g,可食率73.7%;果形圆正,果色鲜红,果实双肩隆起;外果皮厚,少裂果,耐贮运;果肉厚、坚实、晶莹透明,肉脆,味清甜,品质上乘。种性稳定、迟熟、适应性强,既耐旱又耐湿,大小年现象不明显;具丰产稳产性能,幼年树、中龄树、老龄树都能获得丰产。
福建的荔枝以色味俱佳闻名天下,而这其中,又以莆田荔枝为最。
清代乾隆年间莆田人廖必琦这样赞美家乡的荔枝:“谁把芳名挂齿牙,方红陈紫总堪垮,林间玉酝滋甘露,尘外仙罗散彩霞。厚味由来高两粤,异香此际压三巴,莆中尤是闽中最,乌石山前有几家。”此外,在荔乡莆田,据廖必琦记载,在他祖先庄园里曾发现奇特的品种,肉呈绿色而味甘。廖必琦又咏诗赞曰:“有宋芳名何可当,吾家荔枝自成庄,君谟此日如增谱,记取新诗入锦囊。”诗中叹惜蔡襄(字君谟)当时作《荔枝谱》时没有记载这个品种。郭沫若先生上世纪60 年代初在莆田考察时,曾题下“荔城无处不荔枝”的诗句,盛赞莆田荔枝。
荔枝树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能活数百甚至上千年,福建各地至今还保存不少历尽沧桑的古荔枝树,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莆田城内宋氏宗祠庭院中的“宋家香”,距今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依然年年结果,核小肉厚,蒂实皆香。
荔枝可加工成荔枝干、荔枝罐头、荔枝蜜饯、荔枝酒等,并可入药。据《本草纲目》介绍,它的果实“能止渴,益人颜色……通种、益智、健气”;壳能治“痘疮出发不爽快……又解荔枝热”;核能治“脾痛不止,妇人血气,疝气颓肿,阴肾肿痛,肾肿如斗”;花和皮根能治“喉痹肿痛”。壳和根还可提取栲胶;木质坚实,可作家具。人誉之满身皆宝,并非虚传。
镇隆荔枝种植基地地处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西南部的镇隆镇。现全镇种植面积约2 267 hm2,平均年产量达5 200 t,产值7 500 万元。其自然糖分高,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是该镇农业收入的主要支柱。
镇隆荔枝果形较大,果皮龟裂片平展,果肩一边显著隆起,果基微凹,色泽鲜红,皮棘感不明显;单果重≥20 g,可食率≥80%,肉乳白半透明,肉丰厚,口感嫩滑多汁,味极清甜,核瘦小,是不可多得的岭南佳果。
岵山乌叶荔枝以色、香、味俱佳闻名遐迩,早在宋代就被列为名种。宋代大政治家、书法家蔡襄出任泉州太守时,曾到福建省永春县第一名山——乐山的“圣泉”为民祈雨。时值大、小暑时节,永春乡民采摘一串串红艳艳的乌叶荔枝请他品尝。蔡太守尝到乌叶荔枝,觉得其味道尤佳,且籽核比花生米还要细小;他又发现乌叶荔枝的树冠高大浓绿,不禁拍手叫好,连声称赞。后来,蔡襄就把永春乌叶荔枝列为名种,载入他的专著《荔枝谱》。明代曹学全对岵山荔枝推崇备至,称道:“海内如推百果王,鲜食荔枝终第一。”
岵山乌叶荔枝皮薄核小、肉厚汁多、味道清甜、爽滑可口,不仅称誉闽南,还闻名海外;许多永春籍的侨胞和港澳同胞常在荔香时节返回桑梓,品尝这风味独特的珍果。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常食荔枝,能补脑健身,治疗瘴疠疔肿,开胃益脾,干制品能补充元气,为产妇及老弱人士的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