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
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实施载体,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满足班级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课程。在设计班本课程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天性,顺应幼儿的发展,追随幼儿的兴趣,融于幼儿的生活。因此,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笔者在班级中开展了“小小送货员”的班本活动,探索班本课程建设的途径。
在一次角色游戏中,一位幼儿拿着收集区里大大小小的纸盒玩起了送快递的游戏。在分享游戏时,有的幼儿想到了可以送门口的真快递。笔者在教研活动中分享了幼儿的想法,得到了教师们的支持,于是在大班开展了“小小送货员”的主题活动。
以下为团体讨论的实况记录:
师:“我们要去送快递啦,我们要做好什么准备呢?”
幼A:“快递公司都有自己的名字的,我们也要有。”
幼B:“我知道有顺丰快递,妈妈说像风一样快。”
幼C:“我妈妈每天都要收快递,有什么通的快递。”
幼D:“我还知道京东的标志是一只狗。”
师:“原来快递公司都有自己的名称和标志,我们班级的快递公司要叫什么好呢?”
幼E:“我觉得可以叫三班快递,因为我们是大三班。”
幼F:“可以叫心星快递,我们班级的报纸叫心星周报。”
幼G:“也可以叫翡翠快递,因为我们是翡翠幼儿园。”
幼H:“我觉得可以叫三达快递,就是大三班的小朋友可以最快送达的意思。”
幼I:“我想叫驯鹿快递,就像圣诞老爷爷送圣诞礼物一样。”
师:“哇,大家取的名字都很有意义,那我们怎么确定到底叫什么?”
幼:“可以投票!”
最终,经过大家的讨论和投票,笔者和幼儿确定了本班快递公司的名称为“三达快递”,标志是一个数字3和一个闪电,意思是三班的小快递员会像闪电一样最快送达,口号是“三达三达,最快送达”。
讨论好公司名称、标志等问题后,三达公司正式营业了。在送快递的游戏中,幼儿与教师一起为活动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大班的幼儿识字少,想到了可以在密码本的一栏写上教师的名字,另一栏用一个符号表示教师的名字,例如用太阳表示阳阳老师、用奖牌表示蒋老师等,这样就可以把快递盒上的名字和教师对应起來了。接着,大班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了分工,并在活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完善整个送货流程。
以下为观察实录:
幼A和幼B在门卫室对照密码本,教师问:“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个工作?”幼A:“因为我认识字,这样就找得很快。”幼B:“我画画画得很好。”幼B画好了以后,把快递递给了幼C扮演的快递员。快递员问:“毛毛虫是什么老师?”幼A:“是毛毛老师。”快递员问:“那毛毛老师在哪个班级啊?”幼A:“中一班。”幼B:“不是的,是大一班。”快递员问教师:“老师,毛毛老师在哪个班?”教师问他:“如果不知道在哪个班级怎么办?”快递员说:“我可以去问问。”教师继续问:“那问谁呢?”快递员说:“我先去问问中一班有没有毛毛老师。”说完就跑走了。快递员来到了中一班,向班级教师说:“老师,我是三达公司的小快递员,请问你是毛毛老师吗?”中一班老师说:“我不是,毛毛老师在大一班。”于是快递员又来到了大一班,把快递交到了毛毛老师的手上。
活动结束后,教师问幼儿:“如果不知道老师是哪个班级的怎么办?”有的幼儿说可以去问老师,有的幼儿说可以去每个班级问问。最终,大家决定在密码本上再加一个栏目,即在教师的符号旁边写出相应的班级,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在一次游戏活动中,幼儿发现沙池里的沙变少了,请总务王叔叔运来了三吨沙。但是由于车道限制,沙子只能运到停车场附近的草坪上。怎样把沙子运到沙池里呢?基于之前送快递的经验,幼儿与教师一起讨论,开始了三达公司的拓展业务——运沙。
幼儿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如何运沙,教师在电子白板上记录了大家讨论的结果。基于之前游戏的经验,我们确定了需要铲子、桶、小车、筛子、秤、记录本等材料。幼儿开始学习铲沙、筛沙、骑小车、读秤、抄数等。
在讨论中,幼儿确定了运沙流程。首先,幼儿要在贝壳起点站用铲子把沙子铲到小推车或运沙桶里。其次,幼儿要把装沙子的小桶放到运沙小车上,并且确定每桶装多少沙、每车装几桶。在装满小车后,运输小队员骑着运沙小车或推着装满沙的小车送到大熊终点站。为了防止沙子散落或者运输队员遇到路面不平骑不动的情况,护送人员要帮忙。然后,幼儿要将桶装的沙子放在称上称重,可是小推车运的散装沙子该怎么办呢?大家纷纷开动脑筋,想到可以找一块大布,把沙子倒在布上,然后再把沙子铲进小桶里来称。最后,运输队员把沙子倒进沙池里,并回到起点站进行下一次的装沙。
幼儿用图画及书写的方式记录运沙的流程,将流程表放置在场地上,方便大家在运沙过程中观看,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了分工。力气大的幼儿负责铲沙子,方向感好的幼儿负责骑车运沙子,细心的幼儿负责称沙子和记录沙子的重量,速度快的幼儿负责筛沙子。幼儿在游戏中逐渐认识到自身能力,其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提升。
为了提高运沙效率,我们计划将中转站与终点站合并,但是从中转站到沙池中间有一段凹凸不平的路面,小车怎样通过草地、水泥熊掌和木板地面呢?大家的分工要做哪些调整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再次进行了讨论和实践。
以下为观察实录:
一开始,幼儿把薄木板铺在了大熊脚印形状的水泥砖上。运输队员把小车推过去的时候,木板总是翘起来卡住小车的轮子。教师问幼儿:“这个木板太轻了,小车一压就翘起来了,还可以用什么?”幼儿把薄木板换成厚木板后,厚木板仍然会在小车经过时翘起来。教师继续引导:“还有哪里可以铺?”幼儿把厚木板移到了草地上,但两辆小车交汇时无法同时通过。教师问:“这样方便吗?”幼儿表示不方便。教师问:“那我们平时的马路是什么样子的?”幼A:“很宽,可以有很多车一起开。”幼B:“是的,有的车朝前开,有的车朝后开。”教师继续问:“那我们可以怎么办?”幼儿想到可以把木板横过来放,这样路就会宽很多。
沙子运输队在铺路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幼儿在“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成长,逐渐养成积极主动、不怕困难、敢于实践探究等良好的品质。
在真正有效的课程中,教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活动的内容和开展形式来支持幼儿思考、学习,并通过评估幼儿的活动表现来判断课程实施的有效性。笔者将继续追随幼儿的兴趣进行班本课程的策划与实施,期待幼儿更美好地成长。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翡翠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