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军
摘 要: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驱动课堂教学开展实施的重要前提,能使课时之间更加紧密,其立足于学情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对一个或几个单元进行整体规划与梳理。本文以初中八年级篮球教学单元设计与实施为例,在厘清“学、练、赛、评”一体化实质内涵的基础上,探究推进的价值取向、设计原则、注意事项等。以单元整体设计的视角,落实“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策略,促进体育教学规范、系统与高效。
关键词:单元整体设计;学练赛评;一体化;驱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0-0014-03
教育部体卫艺司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制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点)》(以下简称《纲要》)于去年发布。《纲要》在“主要举措”中明确指出,需要围绕“教会”“勤练”“常赛”优化教学内容,并积极完善教学评价。《纲要》的提出为解决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不规范、课堂学习效率较低、课时之间教学相互脱节等现象指出了改革方向。为有效落实《纲要》的精神与要求,本文提出单元整体设计视域下“学、练、赛、评”一体化的驱动策略,这是以学情为核心基础,依据学习内容的特性,有效开展“学、练、赛、评”一體化的教学实施。
一、单元整体设计下“学、练、赛、评”一体化内涵与价值
依据《纲要》的具体要求,“教会”就是让学生学会,这就是“学”,主要有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练”主要指课内外强化,打牢基本运动技能基础,合理安排专项运动技能练习。“赛”主要是课课有教学比赛、人人有参赛项目、特长有专项联赛。“评”是对教与学的评估与反馈,具有激励与导向作用。“学、练、赛、评”是一个整体,依据学生体育学习认知规律,是不容分割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学什么”,即在体育教学中依据课标建议与要求,指导学生去“学”哪些内容。二是“怎么练”,怎样依据教学内容去设计学练的过程,获得运动知识与技能。三是“如何赛”,主要是在教学设计中赛的形式设置、赛的时机等。四是“怎样评”,通过赛的效果,结合学练情况进行评价,对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单元整体设计下的“学、练、赛、评”一体化实施,其价值首先是使教师的“教”能更加清晰化,教师能清楚每节课中教学重点在哪儿,在“学、练、赛、评”中要侧重哪几个方面,教学设计时主要解决怎样的问题,达成怎样的目标等。其次,单元整体设计是一个连续性科学性规划,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知识技能体系的建构,使得学生学习不再处于混沌与无方向中,能让学生清楚知识技能体系前后的关系以及内在联系,对单元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迁移,并能构建新的知识技能体系。再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更多是注重知识技能学习的整体性、结构性、关联性。教师能把握好知识技能重难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高效的组织形式,合理及时的教学评价等,使得教学中的学生学习不再是浅层次的学习。
二、“学、练、赛、评”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原则
(一)结构性原则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将知识点的教学置于复杂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1]。体育结构化学习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重要的学习方式,更是促进学生体育学科素养形成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单元整体设计下,基于单元教学任务与要求,依据内容设定每个课时下的学习内容,教师深度厘清相关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内在关系与规律,能够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整合体育知识与技能体系,建立有导向性结构化的体育教与学,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的知识技能结构、方法结构、评价结构等。因此,秉承结构性原则的单元教学设计是“学、练、赛、评”一体化推进的重要前提保证。以八年级篮球单元教学计划为例(表1),从运球-抢断球-胸前传接球-胸前投篮,再到肩上投篮的学习,最后是传、运、投综合练习,直到半场的比赛,这完全是依据体育运动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秩序组合起来进行整体教学设计的,充分体现了结构性原则,在“课时学习目标”中,体现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核心任务与目标,这也践行了《纲要》中提出的优化学习内容、教会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
(二)情意性原则
激发学生的动机与兴趣,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进行“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设计时,需要将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健康行为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学习目标之一。以八年级篮球单元教学计划为例,其单元学习第三个目标,很明确地指出“通过篮球技术学习,培养机智、果断,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交往合作能力,形成健康体育学习方式”。良好的学习方式养成,需要教师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运用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如运用问题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在单元教学计划中,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根据实际需要,依据学情在情境中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去有效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探究欲望。以单元计划中第二课时学习为例,学练过程中运用对比学习法,即通过学生之间自主学习并在同学与同学,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学习效果的PK展示,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重要学习方法。情意性的原则是推进“学、练、赛、评”一体化不可或缺的原则,坚持此原则,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三)全员性原则
“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推进中,“赛”主要是指针对一项技能学习后进行的比赛,这是《纲要》中提出的“课课有教学比赛,人人有参赛项目,特长有专项联赛”要求。单元整体设计下的“赛”,需要从学习内容中局部与整体的考虑,厘清“赛什么”“如何赛”“什么时候赛”这些问题,这样的“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以八年级篮球单元教学计划为例(表1),前六个课时实行的技能获得性的比赛,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主要检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将学习的技能进行适时应用,并学会体育知识技能的迁移。以第一课时为例,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对抗练习,多人边运边抢球,进行累计积分赛。此时的“赛”属于课时中技能学习的比赛,而在第七课时则实行的是综合性篮球技能运用的比赛,这样的比赛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篮球比赛。单元整体设计下的第七课时,其实就是前六个课时的“赛”通过一定篮球规则融合而成的,单元整体设计下的“赛”一定要坚持全员性的原则,即在教学设计中开展比赛时,需要将所有学生根据实际“赛”的内容进行分组或者是轮换,切不可将比赛视为优秀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展示。
(四)反馈性原则
单元整体设计下的“学、练、赛、评”一体化,评价的核心指向是“学”的效果如何,“练”到怎样的地步,“赛”有没有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与迁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下的评价主要有课堂中即时性评价,对阶段学习效果的反馈与激励,主要针对“学、练、赛”某个环节的教学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点评与反馈。课时的总结性教学评价,是对一节课“学、练、赛”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而针对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其评价需要考虑这一个单元几个学时的学习后掌握情况。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不仅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还需要关注整个单元学习中的学生表现,即表现性评价。以八年级篮球单元教学计划为例(表1),其单元评价一是依照八年级学生此项篮球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分级标准进行量化的评价,一般以得分为重要评价标准。其次是在篮球单元学习中,学生意志品质、团队协作等良好的精神,对篮球技能的灵活运用与迁移,以及健康体育的行为方式,这一类的表现性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运用不同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对本单元学习的整体性评价,对以后的教学有良好反馈,不断促进学生有深度的篮球知识与技能学习。
三、“学、练、赛、评”一体化单元教学实施建议
(一)合理分布“学练赛”时间,体现学生深度习得
单元整体设计下的“学、练、赛、评”需要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特性与学情的需要,对知识技能学习分布有整体规划,依据每个课时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根据每个课时实际完成的教学任务与目标达成,在每个课时合理分配“学练”与“赛”的时间。以八年级篮球单元教学计划为例(表1),第一与第二课时技术学习难度相对不高,可以“以赛带练”,这样课时偏重“赛”。而第三到第六课时,以“练”为主,“赛”为辅,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再进行比赛。而第七课时,以“赛”为主,赛不仅仅是对前六课时学练的检验与巩固,更是对前面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与迁移。单元整体设计下“学、练、赛、评”一体化,需要基于整体考虑,合理分布每个课时下的“学练赛”时间。
(二)把握“赛”的时机与内容,促进技能转向固化
《纲要》中提及的“赛”,要求每堂教学中有教学比赛,主要目的是通过比赛巩固与运用已学的体育知識与技能。单元整体设计下每个课时“赛”的内容与时机有很大的不同。技术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求教学设计方法与手段上更加丰富,在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方能进行比赛,否则赛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以第五课时“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为例,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游戏与比赛:分组投篮比准”,教学设计时“赛”更多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展示学习成果,需要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充分习得后安排比赛,“赛”的时机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而定。此外,“赛”的内容要切合课的实际需要,能基于学习内容对技术动作从泛化到固化的过程转变。第四课时“双手胸前投篮”中赛的教学建议:“O”形与“S”形运球、投篮比赛(小组积分),这样赛的内容既是对前几个课时的复习与巩固,又是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检验与展示。
(三)倡导评价的多元化,培育学生体育学科素养
单元整体设计下,需要教师基于整体考虑,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因为评价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导向,其直接影响教学实效,在运动技能、体育品德、健康行为三大体育学科素养的培育下,重视“学练赛”显性的知识技能获得的同时,更需要有隐性体育学科素养的培育。以八年级篮球单元教学计划为例,学生获得篮球知识技能的同时,体育品德与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提升,但也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在篮球单元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其学习习惯的改变、健康行为素养的养成等。以学生个体而言,可以是基础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获得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真正践行《纲要》中提出的注重知识评价、突出能力评价、完善行为评价、强化健康评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