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评价

2021-01-22 01:11:36范茂魁
安全 2020年12期
关键词:战勤消防支队救援

范茂魁 陈 松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昆明训练总队,云南 昆明650208)

0 引言

消防支队位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织结构的中间位置,既要参与事故的应急救援,又要承担城市消防队站的管理和建设,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科学评价消防支队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找出存在的问题,对提升其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研究方面,李泽峰等[1]采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航空医疗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王薇等[2]采用AHP对应急志愿服务能力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郭其云等[3]从机构、制度和实战3个方面,采取条块结合的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考量社会单位应急救援队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可见,AHP是研究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的常用方法,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是分析多目标、多因素、多准则复杂大系统的重要工具,但是AHP很少应用于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中。因此,本文应用AHP对消防支队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进行科学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以期有针对性地提升其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1 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 一级指标构建

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影响因素有消防队站布局、消防指战员数量和素质、消防技术装备、消防训练水平等[4-5]。通过实地调研和指战员反馈情况,构建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一级指标10个。邀请30名专家对上述所构建的10个一级指标进行投票的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一级指标投票统计结果Tab.1 The vote statics of first level index

选取得票率高于50%的“队站建设”“训练水平”“组织指挥”“战勤保障”“社会联动”作为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的一级指标。

1.2 二级指标构建

根据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构建对应的二级指标。

1.2.1 “队站建设”下属二级指标

确定“队站建设”下属的二级指标10个:队站类型、队站数量、队站间距、队站布局、特勤队站数量、二级消防队站数量、一级消防队站数量、队站综合应急救援整体能力、队站指战员总数、队站装备总数。邀请30名专家对上述10个二级指标进行投票的统计结果,见表2。

选取得票率均高于50%的“队站数量”“队站布局”“队站综合应急救援整体能力”为“队站建设”下属的二级指标。

1.2.2 “训练水平”下属二级指标

确定“训练水平”下属的二级指标10个:跨区域预案制作水平、跨区域演练频次、跨区域调度能力、通信保障能力、跨区域演练次数、专业培训开展频次、战例评析频次、跨区域演练距离、战例评析次数、跨区域演练科目设置。邀请30名专家对上述10个指标进行投票的统计结果,见表3。

选取得票率高于50%的“跨区域预案制作水平”“跨区域演练频次”“战例评析频次”“专业培训开展频次”为“训练水平”下属的二级指标。

1.2.3 “组织指挥”下属二级指标

确定“组织指挥”下属的二级指标10个:全勤指挥机构建设水平、装备携行能力、跨区域调度能力、组织指挥人员专业背景、全勤指挥机构实战经历、通信设备先进程度、全勤指挥机构人数、通信保障能力、一次性可调集增援力量、全勤指挥部到场时间。邀请30名专家对上述10个二级指标进行投票的统计结果,见表4。

选取得票率高于50%的“全勤指挥机构建设水平”“全勤指挥机构实战经历”“跨区域调度能力”“通信保障能力”为“组织指挥”下属的二级指标。

1.2.4 “战勤保障”下属二级指标

确定“战勤保障”下属二级指标10个:战勤保障队伍建设水平、医疗保障情况、灭火救援物资保障情况、战勤保障人员数量、战勤保障队伍的实战经历、干粉灭火剂储备数量、生活物资保障情况、联勤保障机制建设情况、泡沫灭火剂储备数量、医疗药品储备数量。邀请30名专家对上述10个二级指标进行投票的统计结果,见表5。

选取得票率高于50%的“战勤保障队伍建设水平”“灭火救援物资保障情况”“生活物资保障情况”“医疗保障情况”“战勤保障队伍的实战经历”为“战勤保障”下属的二级指标。

1.2.5 “社会联动”下属二级指标

确定“社会联动”下属的二级指标10个:政府联动单位数量、企业联动单位数量、联动信息资料库建设、三台合一联动情况、联动机制建设水平、联动单位联系方式和方法、联动单位距离、社会联动实战经历、联动单位救援能力、联动方式和手段[6]。邀请30名专家对上述10个二级指标进行投票的统计结果,见表6。

表6 “社会联动”下属二级指标投票统计结果Tab.6 The vote statics of second level indexesof "department cooperation" index

选取得票率高于50%的“联动机制建设水平”“联动信息资料库建设”“社会联动实战经历”为“社会联动”下属的二级指标。

2 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

从指标选取结果看,专家选取评价指标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队站是消防支队应急救援能力的基础,要单独承担80%以上的灭火救援行动;二是消防支队参与的灭火救援行动通常有2个以上的队站,组织指挥、协同作战比较重要,因此指战员能力素质是消防支队应急救援能力的根本;三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找出消防支队当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根据选取结果,另请30名专家利用9分度法对评价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利用AHP计算指标权重,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排序情况,见表7。

表7 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排序情况Tab.7 The index ranking of compressive rescue capabilityevaluation of fire and rescue detachment

从表8可以看出,影响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一级指标权重值大小顺利为:队站建设(0.333 3)、组织指挥(0.266 7)、训练水平(0.200 0)、战勤保障(0.133 3)、社会联动(0.066 7),相对总目标权重值大小顺序为:队站数量(0.185 2)、通信保障能力(0.116 7)、队站布局(0.111 1)、跨区域调度能力(0.088 3)、专业培训开展频次(0.080 0)等。

3 实例应用

为检验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与理论价值,首先构建其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标准,并邀请5名与评价对象无利益关联的专家按照构建的评价标准(见表9)对3个消防支队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价,3个消防支队的平均得分为91.82、92.56、94.91分,评价结果为“优秀”。在3个消防支队所在总队进行年度测评时,3个消防支队灭火救援作战训练工作考评结果均为“优秀”,与评价结果一致。

表8 相对总目标排序Tab.8 The ranking of relative total target

最后,在3个消防支队中分别选取10名专业人员(共30人)对评价结果满意度进行测评。其中27人认可此评价模型,认为评价结果基本能反映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真实水平,对影响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如队站数量不够、队站协同作战能力不强、大型灾害事故现场通信不畅、指战员专业培训频次不足、实战经历缺乏等,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都有体现,并且权重值较高。通过评价,能较为准确地诊断出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消防支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以提高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这说明该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与理论价值,对消防支队提高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具有积极借鉴作用。

4 结论

(1)本文构建了基于AHP的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模型,并在3个消防支队中得到应用,模型评价结果与评价结果满意度测评结果一致,说明该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与理论价值。

表9 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标准Tab.9 Evaluation standard of compressive rescue capability evaluation of fire and rescue detachment

(2)从评价结果可知,要提高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首先要加强队站建设、组织指挥、训练水平、战勤保障等能力的提升,要加强基本灭火救援作战单元队站建设并优化布局;然后,要注重提升通信能力,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加强演练,提高跨区域调度能力,从而提升多个队站协同作战能力;最后,要经常开展灭火救援专业培训,提高指战员灭火救援专业能力。

(3)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重要性排序等与所邀请专家的经验、认知等密切相关,反映的是专家对特定时期、特定范围内消防支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影响因素的主观判断,具有动态性和地域性,实际应用中要结合实际,适时更新指标及权重。

猜你喜欢
战勤消防支队救援
紧急救援
哈哈画报(2022年5期)2022-07-11 05:57:52
灭火救援战勤保障协同作战机制的研究
创意拼图贺新春
3D打印大救援
学生天地(2020年1期)2020-08-25 09:01:44
战勤比例的回归分析
对党忠诚 纪律严明 赴汤蹈火 竭诚为民——益阳市消防支队侧记
刍议消防部队战勤保障能力的策略
书法作品
潍坊市公安局消防支队奎文区大队 多项举措深入推进冬春火灾防控工作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1
复杂性背景下谈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效能问题及解决措施
大科技(2016年6期)2016-01-28 16: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