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输出”促“输入”: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改革
——以国家留学基金委高访班听力教学为例

2021-01-22 12:51:02
时代人物 2020年33期
关键词:输出音变时态

王 健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重庆 400030)

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是指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出国访学人员,多为国内各高校的教师、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以及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这部分群体由于自身工作和科研的需要,仍然在坚持学习英语,但仅限于肉眼阅读专业文献,再或者为发表SCI论文而进行的有限英语写作。如此一来,听和说这两项语言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在该群体中几乎已经丧失殆尽,因而“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现象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对于语言的学习而言,这是一种极为不正常的现象。针对国内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这一弱点,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加以训练,并尽可能有效地加以解决呢?正如本文的标题所言,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加强口头“输出”能力的训练,来有效地改善和提升学员们的听力“输入”能力。本文所指的“输出”,具体是指在文本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口头朗读来“输出”,即大声读出文本信息,既包括单个的单词,也包括一个一个的句子,最后到段落。简而言之,就是要通过朗读这一“输出”方式让大脑熟悉英语词汇的发音,从而形成对英语单词发音的记忆,逐步加快理解的速度,尽量做到同步性反应。这其中又包括许多的影响因素,本文拟从英语单词的发音、英语中常见的音变现象、英语中的常用句型及常用时态四个方面说明“输出”对“输入”的促进作用。

英语单词的发音

对任何一种语言而言,能通过听觉理解的前提一定是熟练掌握了该门语言的正确发音。汉语中存在着汉字的四个不同的音调,而英语的单词中则存在着一个重要的语音信号:重音。不同的单词有不同的重音,这对英语而言极其自然。然而,同属于一个家族但词性不同的单词,重音往往因为单词被添加和改变了后缀而有所变化,也就是说,同一个单词的派生词,词性不同则往往单词的重音就不同。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要么平时几乎不朗读单词,只是默看;要么对于家族派生的词汇仅用同一种重音朗读,这些因素导致存储在他们“大脑中的英语发音往往都是不准确的,这无疑会造成听力理解负迁移。”因此,首先需要大量朗读单词的正确发音,尤其是正确地读出单词的重音,从单词的层面为听力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以“输出”促“输入”的首要步骤。其次,英语单词还存在升调和降调的特点。在一个较长的英语句子中,我们会频繁听到句中许多单词的升调读法,而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平时几乎只读单词的降调而不熟悉升调,这同样会给听力理解造成不小的问题。一个单词会因为在句中采用升调的读法而影响大家对单词的正确听力反应,甚至会导致我们无法反应原本已经较为熟悉的单词,原因就在于我们仅仅只是熟悉该单词的降调。这也是很多学习者花费大量时间累积听力词汇,但收效甚微的原因之一。再次,绝大多数英语单词连词成句后,在句中往往采用弱读的方式发音,同样也给听力学习和提高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当我们单独朗读单词时,往往采用的是“强势”读法,即完全读出该单词所有的音标,而且声音洪亮。殊不知单词进入句子后,读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也就是从“强势”读法变为了“弱势”读法,导致学习者感觉听到的单词与自己熟悉的单词之间存在着读音的差距,甚至因为单词被弱读之后总感觉读音不清晰,从而引起反应和理解方面的障碍。

综合以上陈述,可以看出无法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单词重音音节读法出现错误、单词连词成句后的弱读变化均对听力理解造成很大的障碍。克服这一障碍的最佳方法只能是大量模仿、跟读单词的正确发音,尤其是在实际语境中的读音,做到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练运用的听力理解能力。这里所讲的模仿、跟读,就是本文所倡导的口头“输出”,只有当英语学习者熟练掌握了单词的正确发音以及在句中的弱读变化,才能有效地提升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从而不断提高听力理解的能力。

英语中的音变现象

所谓音变现象,是指英语的母语者在口头使用该语言时,在发音上的一些较有规律的变化。正是这些常见的语音变化,给英语学习者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原因在于他们对单词本身的基本读音已经出现不少的问题,一旦这些词汇的读音再发生一些转变,无形中更增加了学习者们的学习负担。长期以来,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在朗读英语时,会不自觉地或习惯性地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单词都使用强势读法的方式输出,造成单词与单词之间的语音是截然分离的,就是俗称的“按单词的顺序逐个完整发音”。然而,在真实的语境中,情况却截然相反,单词与单词之间的发音会出现大量的“粘连”,从而令学习者从听觉的角度感到极为模糊,无法准确理解单词和句子的含义,造成“眼睛能看懂,耳朵听不懂”的现象。学习并熟悉音变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首先,需要从理论上理清各种常见音变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应的变化规则、频率较高的特例现象等;其次,通过大量精听语速适中、难度适中的材料,加大对音变现象的熟悉度,同时“要强化听力填写教学”,让学员“通过听力词汇填写来增强对词汇的语感,为语篇理解奠定词汇基础”;再次,需要进行大量的跟读模仿训练,做到质量精准,包括语音语调两个基本方面,缩短自己的发音和实际语境下英语发音的差距,从而更快更地道地掌握母语者的发音习惯和发音方式,为顺利的听力理解打下牢固的基础。“跟读”正是本文所倡导的“输出”,即通过模仿真实语境中英语的发音,快速熟悉和掌握该语言的发音方式和规律,从而促进听力理解(输入)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英语中的常见句型

但凡提到学习英语,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累积词汇,即背单词。提到听力理解,对大部分学习者来说,仍然只有累积词汇的意识,仿佛有了词汇量,自然就能听懂了。且不说本文之前提到的听力词汇与阅读词汇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同的学习方法,当然还有常见音变现象对听力理解造成的极大障碍,就算在词汇量和音变现象两个方面有了长足进步的学习者,依然会面临绝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的“句型”对听力理解的障碍。

一方面,肉眼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长期以来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其中长难句是最大的障碍,而我们对长难句的框架梳理是通过肉眼进行的,也就是说,我们能掌控主动权,即阅读长难句的时间可以由自己决定。而听力理解则是“靠耳朵断句”,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听力中对长难句的处理是依靠句与句之间的长停顿以及句中相对独立的意群之间的小停顿来体现的,因此,必须对这一类的停顿有非常敏感的意识,才能做到用耳朵断句,否则,就“只闻其声,不明其意”了。同时,听力较之阅读更加被动,因为我们无法主动掌控理解所需的时间,必须在音频的正常语速下做到同步性的理解,否则就会完全丧失节奏,对所需理解的内容不知所云。

另一方面,即便不是长难句,我们对部分常见句型的掌握也存在极大的欠缺。究其原因,与长期肉眼阅读输入信息,却极少动笔写作(也就是输出信息)有很大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对常见句型的掌握不够全面,导致在听力理解时出现理解障碍甚至无法理解的情况。例如:常见的There be句型,除了There is …,There are …,There was …,There were …,学习者对该句型的其它时态的熟悉程度远远不够,导致在听到诸如:There’s been …,There’ll be …,等时态的There be句型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反应和理解。

由此可见,具备基本的笔头输出能力,一定会有益于听力理解的输入,同时,让学员“分析听力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逻辑关系复述听力内容,做到听、思、说相统一。”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双管齐下”,更能有效增强英语学习者的听力反应和理解准确性。

英语中的动词时态

英语句子中的时态可谓是令众多学习者头疼的一个难点,原因在于汉语句子中的时态变化往往通过添加时间状语来实现,如“了、将、要、一直以来……”等。而英语这种语言的时态则是在具体所使用的动词上进行相关的变形来实现,这就意味着学习者不仅需要掌握动词的原形,而且需要进一步掌握其第三人称单数、过去时(-ed)、完成时(-ed)、进行时(-ing)等各种变化。单词的词尾发生变化则会造成读音的变化,而大量单词词尾发音的弱读现象在英语中普遍存在,因为时态需要而进行了词尾变化的动词也不例外,这无疑会给学习者的听力理解增加更大的难度。在这类变化中,进行时的后缀-ing的难度最小,其次是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后缀-s或-es,由于它们位于动词的词尾,读音则倾向于被弱化,再加之大家对一般现在时中第三人称和单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作主语的意识并不到位,所以极有可能会将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发音直接理解为动词原形的发音。

再次,从听力理解的角度,动词的-ed后缀理解难度最大。原因之一在于-ed后缀的出现频率极高,既可以用于一般过去时,也可以用于各种完成时,还可以用于被动语态,这无疑给学习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如果对时态和语态掌握不好,纯粹通过耳朵来反应和理解所听到的信息,其难度可想而知。原因之二,英语的动词中,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属于规则变化的占大多数,均在词尾直接添加-ed,而该后缀的读音在词尾往往被弱读,直接导致很多学习者在听力理解的角度直接将其反应为动词原形的发音。一方面,这是动词规则变化后词尾音被弱读造成的听力障碍,另一方面,在很大层面上也暴露出学习者对英语时态的意识和掌控都不到位。实际上,“听力教学如同阅读和写作一样,需要从句子时态理解和句子结构理解逐步学习积累。英语理解的一个核心点就是准确判断时态,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把词汇、短语练成一体,理解句意。”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提高英语的听力理解能力,精听一定是最好的方式。这需要我们具有非常扎实的语言基础,包括语法、句法,甚至是文章的篇章结构和行文逻辑。这些“硬功夫”都能通过本文所倡导的口头“输出”来得以实现,并进一步得到夯实。通过大量的口头跟读和复述,学习者会从中逐渐熟悉英语语言的发音特点、运用规律、地道的表述以及行文逻辑和结构,从而起到对听力理解的极大支撑作用。

注释

[1]余萍,汪程.当前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方法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09).

[2]杨华丽.高校英语听力教学的透视与反思[J]海外英语,2020(2).

[3]马仰想.大学英语听力影响因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20(33).

[4]韩丽.动词词频、句子时态及呈现方式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效果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5月,第23页。

猜你喜欢
输出音变时态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过去完成时态的判定依据
虹桥THALES二次雷达S模式信号输出配置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37:55
微篇商务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2:30
丰富输出活动提升语用能力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7期)2016-09-30 16:28:59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长江学术(2016年3期)2016-08-23 01:29:30
汉语单数人称代词音变式的功能演变及性质
语言研究(2015年4期)2015-05-28 12:21:30
现在进行时
海外英语(2013年4期)2013-08-27 09:38:00
青海贵德县刘屯话的儿化音变
现代语文(2012年3期)2012-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