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雪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自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由于我国科技、通讯和交通的飞速发展以及世界各国降低贸易壁垒政策的实施,贸易开放的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期间,中国贸易开放度从2001 年的38.47%增加至2019 年的71.16%。依据要素禀赋理论,我国的对外贸易对我国的要素劳动力就业水平产生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物产丰饶的人口和地理大国,对外贸易带来的结果也有诸多争议。对外贸易对中国就业水平有什么影响?扩大对外贸易是否是中国增加就业的一种途径?这成为值得诸多学者探讨的问题。
21 世纪以来,中国在世界的地位逐渐提升。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进一步交流奠定了基础。图1 描述了近二十年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货物进出口总额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及差额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并且2001 年、2016 年有了迅猛的发展。
图1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货物进出口总额发展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二十年来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都呈现出增长态势,近几年来进出口差额趋于平稳,进出口总额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说明我国对外贸易水平稳定上升。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几十年来中国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2001年12 月11 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 个成员。加入WTO 后,中国出口商品享受进口国优惠关税政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出口商品的他国竞争能力和出口贸易的发展,改善了中国的贸易条件。同时,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于我国大量劳动力供给是一个新的契机。
图2 我国近19 年劳动就业情况
通过图2 可以看出,中国在2000—2018 年间,劳动力人口随着年份增长而增长,虽然中国人口基数较大,但是近几十年中国致力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未出现爆发式增长,不过还是增长的较快,2016 年之后人口出现平稳或略微减少,就业人数在近20 年来也是保持平稳增长,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2018 年间劳动力人口趋于稳定,但是就业人口仍在小幅增加,说明我国就业水平逐步增加。进出口总额增加的同时就业水平也在增加,这表明对外贸易对我国就业具有促进作用。
表1 2000-2019 年进出口总额和就业情况数据
图3 就业人数与进出口总额相关散点图
图3 表明:2000—2019 年间就业人数随着进出口总额的增加而增长,进出口总额与就业人数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下面借助回归分析深入研究对外贸易对中国就业影响效应。
从理论角度分析,对外贸易额越大,拥有的国外市场份额就越大,从而对产品生产和供给的需求就越大,进而带动更多就业机会。除此之外,贸易收益的增加会提高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进而增加就业人数。通过前面的相关分析发现,进出口总额与就业人员数之间高度相关,由此建立以就业人员数为因变量,以进出口总额为自变量的模型。
另外,为了避免异方差的存在,将就业人员数和进出口总额两个变量取自然对数。建立模型如下:
其中,u 为误差项,lnL 表示就业人员数的对数,表示进出口总额的对数,α1、α2分别为回归系数。
表2 回归结果
从表2 可以看出,判定系数和修正后的判定系数都在98%以上,模型拟合优度较高。进出口总额lnTMX 变量的t 值伴随概率小于1%显著性水平。由此可知,进出口总额变量对就业水平有显著影响。由此可以得到就业人员数与进出口总额的协整关系方程:
最后,基于变量平稳的基础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表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表3 显示,中国就业水平并不是影响其对外贸易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并不是由就业水平的提高引致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决定的。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却是就业水平变动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变化会产生一定的就业效应。
综合来看,二者的线性关系显著,中国进出口总额是影响就业水平的关键因素。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中国进出口总额是就业水平提高的同向变量,也就是说进出口总额的增加将会提高当地的就业水平,反之则反。这与理论分析结论一致。同时,通过式(3)中的回归系数可以看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对就业水平的提高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即对外贸易增加对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大作用。
本研究基于2000—2019 年间相关数据对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对外贸易对就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进出口总额对就业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了推动对外贸易的合理发展和稳定我国就业水平,进而提出以下建议。
鉴于进出口总额对就业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进出口总额从而提升就业水平。首先,政府可以提供优惠的财税政策和信贷政策,使市场进一步开放,为我国企业进出口发展增添一份力量。其次,我国企业应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饶的自然资源,最大力度开发优势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在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我国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增加与各国的贸易往来,并以此作为契机进一步扩大我国与东亚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
为了使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运行,我国应优化进口结构,增加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政府可以实施优惠的财税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来促进当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领域进一步加大研发与创新资金投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由于我国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所以短期内其对于就业水平的拉动作用不可小觑。长远来看,相对单一的传统加工贸易发展不会为我国就业人数的提升和我国经济的增长做出很大贡献。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所占比重明显降低,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准备进行加工贸易的转型来为我国经济增长奠定良好基础。政府要加大对于加工贸易中的技术投入,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生产转型为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加工生产。以此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推动了就业水平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