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职业教育政策与法规建设

2021-01-17 23:17:58陈红林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陈红林

摘要: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关心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多次就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新形势下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优化制度设计,着力解决好突出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竞争;高技能人才培养;技能考核评价

“当有一天青年学生们都愿意到职业院校学习,并从内心深处以身为技能人才而感到自豪时,离技能强国梦的实现就不远了。”

这段话引用于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陈晓伟的一番话,这句话直击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病灶。为什么我国技能劳动者比例如此低,高技能人才竟如此匮乏?中国14亿人口,但全国技能劳动者1.65亿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9%。技能劳动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

一、我國技能劳动者培养现状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在我国,青年学生中愿意投入到职业院校学习的微乎其微,似乎在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眼里,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就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就是没出息,没本事的人。在这样的就业理念下,想要打造一支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前瞻性的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队伍,是任重道远的。

(1)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困境及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家长心里有这么根深蒂固的想法的呢?究其原因,不外乎这几点:1.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大而全”;2.企业参与办学程度低;3.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受限;4.职业自豪感差,社会地位不高。

针对第一个矛盾,当今职业院校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专业设置的大而空,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企业产业发展需求,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适应市场的主流要求。教育教学活动也不符合实际培训标准。所以必须加强产教融合,多渠道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企业需提高参与率,以“产教协同”、“问题导向”、“市场驱动”为创新点,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产业发展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基于职业活动完善职业教育课程编制,基于职业特质优化职业教育教学行动,实现企业和职业院校“全流程”、“整链条”、“端对端”的技能人才培养。另外,围绕制造业发展战略需要,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培养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增强高技能人才培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前瞻性,完善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的区域布局。

(二)职业院校高水平师资欠缺

需要继续加大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引进力度,获得或培养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的教师,可从外省市直接引进;对职业院校急需紧缺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通过了本市引进人才综合评价的,可从外省市引进。

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柔性流动和区域合作机制,鼓励高技能人才通过咨询服务、技术攻关、项目引进等多种方式发挥作用,对企业、职业院校根据生产和教学需要引进、聘用的国外专家和留学生,享受本市有关人才的优惠政策。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支撑对策

(1)树立“人才资本”的观念

针对第二个矛盾,中国是中国工人缔造的中国,但在当今社会中,蓝领工人在公众的印象里,却成为了吃苦受罪、劳累脏乱差的代表。青年学生无法从社会评价中的到自豪感和荣誉感。所以必须健全激励机制,做好高技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

(2)注重以“人本”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文化建设

所以必须大力推动主流报刊单位宣传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宣传阐释、传播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好“职业教育活动周”等重要载体,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成功范例;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做法;宣传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中的优秀学校、优秀师生;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

(3)构建高质量的技能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大适应地区发展需要的新职业(工种)标准开发力度,及时更新、完善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推进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工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命题、统一考务和统一证书”的原则,优化运行机制,加强职业技能鉴定专业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水平和质量。

三、健全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

完善“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任”的考评机制,进一步突破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以参加全国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等活动为依托,培养和选拔高技能人才。组织高技能领军人才参与省情咨询,开展研修考察活动,增强高技能人才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而且需要高技能人才持续成长通道不宽也是重要的桎梏原因。“唯学历论”、“唯职称论”,让多少企业高技能人才无法获得应有的工资待遇。所以必须尽快完善职业教育政策与法规,从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制度保障,加快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健全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薪酬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选择部分工程技术类职业进行试点,研究探索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充分发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职工培训、考核和工资分配中的作用,大力推行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做法。加快建立职工凭技能得到使用晋升、靠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实行股权和期权激励;对参加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并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从成果转化所得收益中,通过奖金等多种形式给予相应奖励。在企业薪酬中充分考虑技能所做贡献的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薪酬制度,使高技能人才与其他相应专业技术人才在工资福利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企业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可与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技工院校高级工班毕业生试用期、见习期工资待遇及定级工资,均参照大专学历毕业生待遇确定。

传承工匠精神需要久久为功,我们需要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机制,推进传统制造业人才在职培养,创新高端装备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杜生民.PBL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2]高晓雁.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施[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1).

[3]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10(2).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12:05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11:21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49:45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24:52
关于动作要素在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39:41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8:03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