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重大疫情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与路径选择

2021-01-17 13:20:35彭宝丰新邵县迎光乡卫生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6期
关键词:国民抗疫防疫

彭宝丰 新邵县迎光乡卫生院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全面做好防控工作,依法治理本次疫情,时至今日防控犹在,危险尚未解除。此次疫情让我们明白公共卫生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在重大疫情发生时人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亦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探讨如何将抗疫精神与我国思想政治相融合,无疑将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

一、抗击重大疫情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一)构建积极向上的正面情绪

无论是疫情刚开始时还是现在的疫情后期,总会有一些人怀有勇往直前,牺牲小我的精神来构建和谐而美好的社会。他们将责任扛在自己的肩上,武汉疫情暴发初期,在谁也不知道病毒是什么发展的情况下援鄂,肩扛国家的重任,赋予武汉人民暖心的情怀,以行动来救援同胞们,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救援,去救死扶伤,在那种巨大的压力之下,国家没有放弃人民拼尽全力去救治所有人,援鄂人员也不曾放弃任何一位同胞,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弘扬。良好的国民素质在疫情期间凸显出来,在疫情这紧要关头仍有许多人想要为武汉人民尽一份绵薄之力,如此积极向上、美好心态的正能量值得我们传播学习。前有84岁的钟南山院士第一时间冲进前线,后有大批自愿援鄂医护出现在武汉,他们相聚在机场,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爱国、爱家、爱人民、充满正能量的精神。

(二)人民群众树立健康的发展观

疫情于2020年年初在我国暴发,与此同时国家也紧急投入了大批人力与物力到达前线,召开紧急会议制定抗疫政策方案与解决措施,国家率先做了表率,国民也紧随其后,共同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发展观共同抗疫。在防疫阶段人民群众踊跃参加报名加入防控工作中,害怕未知的情绪人人皆有,而防疫志愿者他们摒弃恐惧,怀有无私奉献、不畏艰险的精神积极投入防疫抗疫的战斗中来。他们首先树立科学的健康的社会发展观。现阶段的疫情还处于防控阶段,而我国国民却依旧积极配合响应国家,出门佩戴口罩、非必要不聚集、勤洗手多通风、定期消毒等,防疫后期我国国民人人具备了健康的社会发展观,更加巩固了民族的团结意识。新冠疫苗出现初始,就有大批志愿者接种,他们又是一批拥有大无畏与奉献精神的人群,国民应向他们学习树立正确的健康的社会发展观[1]。

(三)增强了爱国使命感与责任感

疫情初始抗疫号角吹响之际,有大批的援鄂人员和大批的援鄂物资抵达武汉,无论是国内居民还是身处国外的公民都纷纷购买口罩、防护服、防护面具向疫情发生地赠送物资,国家的凝聚力与国民的爱国情怀在此时此刻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此次国内外居民的团结一致共同“战疫”也会被载入史册,让后世的孩子们从这件事中可以更加了解我们的祖国,让孩子们看到国家凝聚力与民族的团结力,在全体公民的团结协作与共同努力之下,拥有一致对抗疫情的精神一定可以渡过难关。而本次疫情不仅增强了人民的爱国精神,还培养了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二、防控疫情与思想政治相融合的路径

(一)重大事件实现“三个统一”

此次疫情的防控凸显了我国国民的素质教育与文化教养,并且此次疫情会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具有历史性、代表性的转折点。即国家应充分培育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升华人民群众的思想决策,在向人民群众普及思想政治工作时应注重“三个统一”的知识论点讲解。

1.客观性和价值性。国家普及思想政治工作时应将疫情防控的重大举措同人民群众们讲解,要引导人民群众拥有正向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需根据事实出发,既不夸大其词,也不遮遮掩掩,更不可偷换概念,一切以事实为基本点,培养人民群众能正视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始末,使人民群众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让其能茁壮健康的生长。

2.理论性和实践性。思想的同步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摇篮,即需要向人民群众进行理论指导让其学习理论知识并加以实践。因而地方在普及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基于实践真理出发,引导人民群众去社会实践进行自我探索,以自身的理论知识换取实践结果。根据本次疫情让人民群众去参与实践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使生活变的更加精彩。本次疫情我国国民为主要参与者与见证人,所以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与经历进行总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自己的实践来进行判断。

3.开放性和规律性。普及思想政治工作应根据本次疫情来进行讨论,结合防控,从不同疫情地区对防控采取不同的措施出发,地方政府应倡导自由言论,引导人民群众遵循规律发表自己的言论,让其拥有自己的思想,且固化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与科技的创新,更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将政治思想的实践融入群体

此次全民“战疫”,医疗、科技、物资等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医护人员在前线救死扶伤的功劳最大,后勤人员为医护与患者也不少费神,而作为中国14亿人民一员的我们也是备受煎熬。疫情期间会有人因在家待久了出现心理疾病,一些心理机构对此开设网上心理辅导教学来缓解群众的压力。而群众焦虑的原因是心理建设不够强大,即恢复生产之后,我国要加强对国民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辅导,不仅要缓解他们焦虑的心情,还要对群众文化素养加强管理,要向一个“不信谣不传谣”的科学的正确的社会发展[2]。

对于防疫工作要切实惠及民心,呼吁民众积极参与防疫抗疫工作,社区可举办防疫宣传知识、民众心理疏导、维护公共秩序、出入省市的信息排查等活动,在较偏远的地区对民众的心理进行疏导、配置紧急救援的物资、网上直播前线抗疫的画面等以此鼓励群众,加强他们的心理建设,鼓励他们也参加到抗疫工作中来,做前线工作人员最坚实的后盾。疫情现处于后期,即防疫素材与防疫活动应列入文本中以便后来做参考使用。可将防疫工作普及群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发生此类事件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是最合理的,避免人群的恐慌。

猜你喜欢
国民抗疫防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02
“画”说抗疫
“豪华防疫包”
环球时报(2022-05-20)2022-05-20 13:05:53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环球时报(2022-03-24)2022-03-24 19:22:16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防爆电机(2022年1期)2022-02-16 01:14:08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防疫、复工当“三员”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