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吉新 乌什风凌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蓄电池室内的灯具、通风机、室内照明线等,其线路不能设置开关和插座,要采用穿管暗敷。在现实的工程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三方面:一是蓄电池室内的通风机没有按国家标准使用的是防爆吹风机,而采用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普通吹风机;二是,蓄电池室内空调不是防爆空调;三是蓄电池室内安装了插座、开关等违规装置。而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总结出来就是由于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前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的施工勘察,对施工标准掌握不充分,造成施工阶段、施工监理等工作没有严格按施工标准进行,同时,在工程的最后阶段,工程进行整改过程中,因多个环节的整改时间过程,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及施工计划,导致了工程施工过程并不符合施工标准。
解决措施:一是要对国家颁布的施工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2012)内的基本条款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严格按其标准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二是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并不是每个地方的应急照明装置都要采用蓄电池的结构方案,主要还是要以经济实惠为主,选取更合适的配置方案。并充分发挥出其灯具组合的应急照明价值,提高照明工具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三是在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施工管理和施工监理过程中,工程负责人要对施工图纸和装订设备进行严格的审核,保障其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四是工程竣工后,各个工程验收检查单位要严格遵照国家标准进行验收审查工作。
我国对工程接地验收中有明确的规定:发电厂以及变电所电气装置下部分要有专业的接地线敷设处理,将地线、母线及地面有效的链接在一起。对于中性点、出线柜、机座外壳等物品必须采用金属材质,避雷器与主接地网的链接要采用最短的地接线进行。但实际操作中工作人员并没有对避雷器进行地线的铺设,直接进行了母线或接地体的链接。而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员对避雷接地操作没有充分理解,认为构架需要接地链接,而现实接线操作中,忽视了地线敷设与母线或接地体链接的重要性。
解决措施:(1)对避雷针接地装置有充分的理解,并对每个工程施工环节进行监理,确保施工防范与施工工艺的标准性。(2)工程验收的最后阶段,施工单位、运行单位、专业工程验收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验收标准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验收。(3)对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施工标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掌握更完善、更全面、标准化、规范化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工艺。
从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整个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合理规划,比如,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人员为了最大程度的追求电力行业经济效益,没有严格按照管理流程规范自己的行为,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的违规操作,给施工质量和使用效果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甚至影响了施工预算、工程的监理、验收、审核工作的正常开展。
解决措施:提高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理工作。加强对施工设计方案和施工质量的管理。施工管理人员要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和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与规划,做好质量的监察管控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施工监理,从而促进工程施工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各个工程施工管理中,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施工单位还没建立明确施工管理条例,给施工管理造成了一定的管理难度,而且不稳定的施工频率也给施工质量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电力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电力工程施工人员必须充分掌握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如果不能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监管,就会给施工人员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加重施工成本。因此,电力工程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与发展,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提高施工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解决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风险系数比较对的施工作业,如带电工作,高空作业等。为了进一步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电力工程使用人员要加大对工程施工的监理工作,特别是设计到说过安全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施工前,施工管理部门要对实际施工环境进行实地的勘察,并对其地理形态进行施工分析,确保施工场地的安全性以及施工安全的监理工作。其次,在自动化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预估,并设置好处理措施,对施工工作进度及方向进行科学的掌握与规划,对于不合理、不规范的位置进行及时的纠正处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同时,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具体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并在施工现场设立多个安全防护措施,以进一步提高人员施工安全。此外,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的重视度,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标准执行,系好安全带、带好安全头盔等。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设计与管理与整个电力工程的正常施工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工程设计或是工程管理中出现了任何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本文针对电力工程设计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电力工程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