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2020年北仑大风特征及天气分型的分析

2021-01-16 21:09:25姚霞王杰史学凡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

姚霞 王杰 史学凡

摘要 利用天气学和统计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北仑区大风月、季、年时间变化特征,并对引起大风的天气系统进行分类。北仑年平均大风日数24 d,大风日数1998年最多,2011年最少。秋、冬两季出现大风的日数较多,春季出现日数最少,持续时间1 d最多,北仑大风的风向以西北风(NW)为主,偏北大风日数大于偏南大风日数。影响北仑大风天气系统可分为冷空气、低压倒槽、高压后部、热带气旋、中小尺度、低涡东移六类,冷空气大风在所有大风类型比例最多,风向常为偏北风,热带气旋型次之,低涡东移型最少。通过分析北仑的大风特征及天气分型,提升大风灾害预报预警能力。

关键词 沿海大风;气候变化;天气学分型

中图分类号:P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9–0040–04

宁波市北仑区位于浙江省东部,以其境内的深水港北仑港而得名,沿海港口区域是宁波舟山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风作为影响北仑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也是影响港口运行和发展的灾害性天气之一[1]。董加斌等[2]指出浙江沿海大风具有明显季节特征,冬季大部分时间为冷空气大风,春季及夏初大风多由低压、倒槽引起,夏季大风主要受热带气旋影响。台风引起的大风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大风区总体位于登陆台风路径的右侧[3-4]。黄书捷[5]、李菁等[6]研究了不同台风路径下相应地区大风的特征。强气压梯度是冷空气大风天气过程的重要成因,高空槽槽后动量下传在大风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7-8]。李超[9]、杨晓玲[10]、阎访等[11]研究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月份的大风时空分布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利用1993—2020年近28年的北仑(58563)国家一般气象站日极大风速及对应风向资料,由于2008年后北仑国家站迁移,为了保持数据的连贯性,2008年以后的数据选用原站地址炮台山站(K2310)进行处理,1993—2020年NCEP再分析资料(500 hPa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分辨率2.5°×2.5°。

通过统计方法筛选出近28年的大风日,当日极大风速≥8级(日极大风速≥17.2 m/s),则判定为一个大风日。通过利用统计学和天气学分型等方法分析北仑大风月、季、年的时间变化特征,并对引起大风的天气系统进行分类。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风变化特征

2.1.1 年变化 北仑地区近28年共出现大风日数672 d,年平均大风日24 d。从每年大风日数图(图1)可以发现,大风日数最多的年份出现在1998年,为40 d,1993年大风日数37 d次之;大风日数最少的年份出现在2011年,为12 d,其次是2007年,大风日数为13 d。

2.1.2 季节变化 将所获得的1993—2020年各月大风日数按照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进行分类,其中春季是指当年3—5月,夏季指当年6—8月,秋季指当年9—11月,冬季指当年12—翌年2月。通过计算可以发现,春季有124 d大风,夏季大风日数有141 d,秋季大风日数有199 d,冬季有208 d大风,秋、冬两季大风出现日数较多,这是由于秋、冬季冷空气势力加强,锋区加强,冷锋过境易形成偏北大风。而春季由于暖空气日趋活跃,低涡入海加强或低压倒槽的影响,地面气压梯度增加出现西南大风,夏季主要受强对流或热带气旋影响形成大风。

2.1.3 月变化 从1993—2020年各月大风日数统计图(图2)中可以发现,北仑各月均有大风出现。其中,12月大风日数最多,为94 d,11月次之,为74 d;5月出现大风日数最少,为23 d,其次是6月,为25 d。

2.1.4 风速变化 对筛选出的大风日的风速根据8级、9级、10级、11级和12级进行分类,北仑地区大风风速8级频率为70.2%,9级频率为19.1%,10级频率为7.2%,11级频率为2.4%,12级频率为1.1%。北仑最大风速为35.2 m/s,出现在2002年7月5日,风向为NNW。大风持续时间1 d的日数为最多,大风持续时间3 d出现15次,连续4 d大风过程出现4次,连续5 d大风过程出现1次。

2.1.5 大风风向变化 统计表明(图3),北仑大风的风向以西北风(NW)为主,频率为37.7%,NNW频率为15.2%,WNW频率为14.1%,3个风向频率共为67.0%,无SSW大风。这表明偏北风是北仑地区盛行大风的主要风向。将风向按照春、夏、秋、冬四季进行分类,可以发现,无论哪个季节,偏北大风日数大于偏南大风日数,其中偏北大风冬季最多,夏季最少。而对偏南大风而言,秋冬季较少,只有个位数,春季开始增加,夏季达到最大值,占所有偏南风量的66%。

2.2 大风分型和环流形势特征

通过分析归类1993—2020年大风个例的天气系统和环流特征,可将影响北仑大风天气系统分为冷空气、低压倒槽、高壓后部、热带气旋、中小尺度、低涡东移六类。

2.2.1 冷空气型 冷空气大风在所有大风类型中比例最高,频率为52%,风向常为偏北风,常常发生在冬季(11月—翌年2月),最高频率发生在12月,其次发生在11月—翌年1月,10月处于季节转换期,冷空气开始活跃,受冷空气影响的大风日数也逐渐增加,而到了翌年4月,暖气流活跃起来,受冷空气影响的大风日数也逐渐减少。

从1993年1月14日的海平面气压图(图4a)中发现,在贝加尔湖南侧存在一个高压中心,北仑区在高压前侧气压梯度堆积处,在500 hPa高度场上(图4d),在我国北部存在着一个横槽,北仑区位于槽前的西南气流中。而到了1月15日,在海平面气压图(图4b),贝加尔湖南侧高压减弱,在日本附近形成一低压,气压梯度继续在北仑区堆积,而在500 hPa高度场(图4e)上,在黑龙江、吉林附近形成一低压,高空槽东移下摆,北仑区仍在槽前的西南气流中。到了1月16日,在海平面气压图(图4c)中,贝加尔湖南侧的高压中心并不明显,日本附近的低压强度继续增加,冷空气活动时,使得日本附近的低压中心北侧气压梯度增加,而北仑区仍在高压前侧的气压梯度处,而在500 hPa高度场(图4f)上,在黑龙江、吉林附近的低压略有东移,高空槽继续东移下摆,北仑区位于槽后的西北气流中。

2.2.2 热带气旋型 北仑属于沿海区域,常常受到台风的影响,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得到,热带气旋系统引起的大风比例仅次于冷空气,约占所有大风类型的21.7%,热带气旋型大风往往发生在7—10月,其中9月大风日数最多,7月次之。

以1994年8月8—10日过程为例,8月8日,在海平面气压图(图5a)上,台风低压中心位于台湾海峡处,北仑区位于台风中心北侧的偏东气流中,有明显的气压梯度。在500 hPa高度场(图5d)上,台风位于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气流中,我国中北部地区存在一高空槽。而到了8月9日,在海平面气压图(图5b)上,台风继续北上,北仑区离台风中心较近,并位于其西侧的偏北气流中,在500 hPa高度场(图5e)上,台风中心北上,高空槽东移北缩,副热带高压中心减弱东退。而到了10日,在海平面气压图(图5c)上,台风中心继续北上,北仑区位于其后侧的西北气流中。在500 hPa高度场(图5f)上,高空槽东移减弱,台风中心并入高空槽波动中。

2.2.3 低压倒槽型 低压倒槽型大风占所有大风类型的13.7%,仅次于冷空气和热带气旋,1—11月都有发生,常发生于5—6月。以2000年10月31日—11月2日的大风过程为例,10月31日,在海平面气压图(图6a)上,南海区域存在一个低压中心,在低压北侧我国东部存在一个倒槽,北仑区位于倒槽后侧的西北气流中,其低压系统比较深厚,在500 hPa高度场图(图6d)上,仍能看到低压中心存在,其中心位于副热带高压南侧,整体低压中心往东北方向倾斜。而到了11月1日,在海平面气压图(图6b)上,低压中心强度减弱并往东北方向移动,我区仍位于倒槽后侧的西北气流中,而在500 hPa高度场(图6e)上,低压中心变化不大,但副热带高压即将被打通。而到了2日,在海平面气压场(图6c)上,低压中心继续往东北方向移动并减弱。在500 hPa高度场(图6f)上,副热带高压被低壓中心打通,内蒙古附近的低压中心继续往东移动。

2.2.4 高压后部型 高压后部型大风占所有大风类型的4.2%,以1996年4月5日例子为例(图略)。在海平面气压图上,在韩国南侧存在一个高压中心,北仑区位于高压后部区。同时,在贝加尔湖南侧存在一个低压中心,使得我国东部地区有气压梯度堆积,北仑区在气压梯度堆积范围内,从而形成大风。

2.2.5 低涡东移型 低涡东移引起的大风是在所有引起的大风系统中的比例最少的,仅占1.6%。大风发生时,北仑区区西侧、或西北侧往往生成一个低涡,而在低涡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给北仑区带来降水,日本海附近存在一个高压中心,东移过程中,使得气压梯度在北仑区堆积,从而带来大风。

2.2.6 中小尺度型 中小尺度型占大风总日数的6.7%,一般出现在春季(3—5月)和夏季(6—8月),主要出现在夏季6—8月,其中7月最多,6月和8月次之,3—5月都有出现,但所占比例极低,春季占比近13.3%。

3 结束语

北仑年年平均大风日数24 d,大风日数最多的年份是1998年,为40 d,大风日数最少的年份是2011年,为12 d。全年均可出现大风,秋冬两季出现较多,春季出现最少。其中,12月出现大风日数最多,5月最少。北仑大风风速8级的大风日数最多,持续时间1 d最多,偶有连续3 d、4 d或5 d过程。北仑大风的风向以西北风(NW)为主,无SSW风向。无论哪个季节,偏北大风日数都大于偏南大风日数,其中冬季偏北大风日数最多,夏季偏北大风日数最少,偏南大风秋冬季节较少,春季开始增加,夏季达到最大值。此外,影响北仑大风天气系统可分为冷空气、低压倒槽、高压后部、热带气旋、中小尺度、低涡东移六类,冷空气大风在所有大风类型中的比例最高,风向常为偏北风,热带气旋型次之,低涡东移型最少。

参考文献

[1] 孙玫玲,王雪娇,郭玲.智慧港口气象服务系统建设——以天津港为例[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0,41(1):31-34.

[2] 董加斌,胡波.浙江沿海大风的天气气候概况[J].台湾海峡,2007,26(4):476-483.

[3] 杨玉华,雷小途.我国登陆台风引起的大风分布特征的初步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4(6):633-642.

[4] 林小红,吴幸毓,陈淼,等.台湾海峡西岸台风大风特征及极端大风典型个例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9,35(6): 93-100.

[5] 黄书捷,林楠,卢冰冰.不同路径台风影响下莆田内陆大风的特征分析[J].海峡科学,2020(3):23-27,50.

[6] 李菁,祁丽燕.不同路径进入广西内陆台风气候特征分析[J].灾害学,2015, 30(2):115-119.

[7] 毛程燕,龚理卿,孙杭媛,等.2017年2月下旬浙江省一次冷锋引起的大风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8, 41(2):105-111.

[8] 郝玲,刘瑞翔,顾春雷,等.江苏北部近海一次罕见大风天气过程成因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9,42(3):192-198.

[9] 李超,魏建苏,严文莲,等.江苏沿海大风特征及其变化分析[J].气象科学, 2013,33(5):584-589.

[10] 杨晓玲,丁文魁,袁金梅,等.河西走廊东部大风气候特征及预报[J].大气科学学报,2012,35(1):121-127.

[11] 阎访,周顺武,马悦.石家庄春季大风变化特征及天气分型[J].干旱气象,2014, 32(2):207-214,225.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
北极熊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英语世界(2023年10期)2023-11-17 09:19:12
破解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密码
军事文摘(2022年20期)2023-01-10 07:18:22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保护生物多样性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16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英语文摘(2020年4期)2020-07-28 07:57:34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英语文摘(2020年4期)2020-07-28 07:57:26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英语文摘(2019年3期)2019-04-25 06:05:36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