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宁 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
为建设现代文化教育强国、推进国家教育水平现代化、响应国家新征程的需要,中小学的全面发展备受社会瞩目。在国家需要知识型人才的时期下,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学校资产利用率的提升是充分开展中小学教学教研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为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对教育事业鼎力支持,将塑胶跑道、各类球场、电子设备、器材机械、教学用具等引入校园和课堂,由此可见,学校对固定资产的重要性越来越认可,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也是学校的主要任务。
在优化管理的阶段里,学校疏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未利用数字化工具简化工作、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较为突出。中小学校需在不断建立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将固定资产管理理论与相应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共同形成科学、完整、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随着社会对中高考关注度的不断上升,很多中小学为了提升升学率,将全部的精力用于书本化方式的教学教研,学校行政管理方面得不到重视,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大部分中小学都是非营利性组织,其教育资金的来源由国家财政和社会公众支持,学校自身对固定资产管理花费较少,导致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落后;另一方面,学校并未意识到部分固定资产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些学校出现多媒体设备至今不使用,体育器材种类稀少,各项实验器具没有用武之地等。这些现象不仅会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学校固定资产资源闲置,还会使中小学生对部分学科兴趣度降低,影响中小学生的课程吸收率。
很多中小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认为固定资产管理是学校后勤事务,所聘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有所缺失,难以将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情况相结合。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够,对固定资产的概念、核算、折旧、清查盘点等不熟悉,导致基本的登账入账信息不够全面,后期固定资产的维修管理不够及时,既会使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登记不充分、不完整,出现账实不符现象,还会使固定资产后期管理繁冗复杂、费时费力。同时,大多数固定资产管理岗位人员流动性较强,不能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使得积累固定资产管理经验的周期变长,降低管理工作效率。
在这个信息全球化时代,电子智能设备的使用使繁琐的工作内容变得简洁高效。然而部分中小学校固定资产并未实现数字化管理,管理模式僵化、管理水平停滞不前。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已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工作需求,一些学校仍在使用资产登记入册的方法,做明细账分类,有些学校的资产管理人员亦不会使用登记册,使得部分资产账实不符[1]。一些资产未到该报废的使用年限就已做报废处理,该报废的资产因未找到原始价值、使用年限等被随意变卖或丢弃,导致“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偶有发生,从而增加了资产管理难度。
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目前已成为中小学校的首要任务。部分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杂乱无章、不成体系,首先表现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制度中缺乏培训考核机制,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更新换代速度快,没有定期的培训,资产管理人员现有的知识水平不一定能够解决现实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其次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并没有建立监督评估机制,管理人与使用人权责不对等,导致固定资产丢失或毁损后没办法追责。最后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没有细化资产管理流程,不同流程阶段的管理人员不明白自己职责所在,会出现重复工作或不工作的现象,整个资产管理流程无章可循。
学校的固定资产例如:教学楼、活动场所、多媒体设备、体育器材、教学用品等,都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硬性要求,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学校领导要认识和了解固定资产对学校开展教学教研工作的重要性,纠正对非自费的固定资产认知偏差,提倡和呼吁学校全体师生保护、爱惜、重视学校固定资产,培养中小学生爱护公物美德,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减少固定资产闲置。其次,鼓励和推动学校老师主动积极使用部分固定资产进行授课,例如:多媒体设备、体育器材、教学用具等,定期对学校相关学科老师进行设备使用培训,开展设备使用公开课,加强老师对教学教研用具的使用,减少书本化的知识灌输,增强课堂的生动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最后,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强化,不仅能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效用,还能增长中小学生的见识、开阔眼界,提升中小学生的兴趣,为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为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整体水平,学校根据自身固定资产的数量、种类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小组,配以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做好固定资产的日常购置、保管、维修、清查等工作[2]。随着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依据中小学资产管理实际情况熟悉管理流程,可依据互联网技术使用金蝶、用友等会计软件管理固定资产,对资产的采购、调拨、使用年限、折旧情况等做好登记,对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及时作报废处理、未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加强监管力度。同时,为资产管理人员制定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给予资产管理人员相应的报酬与奖励,调动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更有保障。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简化工作内容的必要手段,作为国家重点推进的行业之一,学校加快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进程重中之重。学校需转变固定资产管理理念,改进传统管理模式,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科学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一经录入便可备案,方便之后查询或变更固定资产信息,对资产的领用、借用、变动等及时登账,按月或者按季度结账、对账,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证相符。固定资产方式的革新为中小学的健康发展注入核心力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将互联网技术与会计电算化相结合,节省了整理固定资产时间成本,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目了然,同时也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形成[3]。
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能够加强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更好落实贯彻管理工作,学校需增加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小组,定期开展资产管理人员培训活动,考核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达标,激发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上进心和责任心,改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在建立培训小组的同时,需成立监督评估小组,不仅可以对管理人员日常管理资产的情况有所了解,还能确保被领用、借用的资产有迹可循,使管理人与使用人权责一致,利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学校还需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分散不同流程阶段的任务和目标,保证所有资产管理人员都参与其中,确保资产管理流程有序化、集中化。
总而言之,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固定资产管理在中小学的创新势在必行,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学校形象的提升,还有利于学校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固定资产管理配置的不断改善是对中小学资产管理水平的考验,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信息化有助于中小学在教育行业发光发热,在探索科学全面的资产管理体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只有不断挑战新的机遇、新的方向,中小学事业才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