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晓利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
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技术与各行业融合创新。会计作为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也逐步向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迈进,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出现了结构性转变。但传统的会计教学已无法满足大数据环境下行业产业对会计人才的复合性需求。如何将大数据信息技术融入专业教学,提升会计专业信息化有效教学,这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难点。本文以大数据环境为依托,针对当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现状,从高职院校加强大数据产教融合、教学管理者实施科学教育决策、教师优化创新教学等三个层面探析大数据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有效教学的思路所在,以期为提升高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有效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2016年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颁布实施、2017 年财政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100 号——战略管理》出台,上述举措无不揭示在“云物大智”对新经济深度渗透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知识型会计人员正面临巨大的转型挑战。会计人员无论是思维模式,还是工作模式都已发生巨大变化。而传统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这一时代背景下的行业产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的复合性需求。大数据环境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出现了结构性转变。同样,它对高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有效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
大数据环境下,为了提高学生信息化技术能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基本开设了会计信息化类课程。但目前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急待提升。
“云物大智”时代,业财融合一体化、大数据战略是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会计为服务经济而生,也要顺应这一新趋势,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已不适应新趋势下对会计人员的培养要求。比如会计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基本不涉及财务云、会计大数据等与“云物大智”时代紧密结合的进阶课程。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反映出会计教学中业务与财务不融合,重会计核算轻运营价值分析;教学过程重财务轻业务、重理论轻实践。高职院校亟须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为打造会计信息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选用的会计信息化类教材其名称可谓五花八门,例如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电算化会计、会计信息化系统、会计软件应用等。名称不同,会计信息化的内涵不一致,进而导致所选定教材的质量和要求参差不齐,给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带来消极影响。
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习惯手把手指导,从数据产生、数据加工、到末端数据的形成,通通被教师一讲而过。这种婴儿式灌输方式直接无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也不能考虑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学生缺乏加工整理知识的能力,学习的信息化体验效果差,教与学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针对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借鉴当下我国会计专业改革学者的一些新思维、新理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提升高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有效教学:
高职院校应与政府、企业保持合作,搭建与产业前沿技术保持同步的行业大数据网络体系,制定大数据战略计划,开展会计人才培养、课程开发、技术培训等开放共享的大数据教育平台,既提升会计专业信息化有效教学效果,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面对高职院校纷繁的教学活动,教育管理者决策不能随时根据学校师生具体情况作出相应调整。而借助大数据技术,教育管理者可以分析师生教学信息大数据,做出科学的教育信息化决策,以便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为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创设良好的技术环境。并能有效促进高职三教改革。
在大数据战略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应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通过对原有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评价分析,以“信息技术科技赋能会计”为动力,重新架构基于“智能大数据”的高职会计学专业课程框架,创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其次,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与时俱进尽快掌握最新的会计前沿理论与准则,还需要树立符合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要求的教育理念,掌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综合性会计人才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并借助大数据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的有效学习体验。因此,在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会计专业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规律,同时也能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从而有效推动人才培养科技赋能。
会计要转型,教育是关键。大数据环境为高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有效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从高职院校层面,到具体的教育管理者、教师,均要利用好大数据信息技术,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层层落实,创新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