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鑫 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
为贯彻落实国家对国企改革的要求,加强国企竞争力、凝聚力,需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人力资源培训和调配,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和整体素质提升。
人事改革要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素质提升、合理流动。
1.推行离岗等退
按照“瘦身健体”总体要求,可推行离岗等退政策,选择适当时机,为职工开辟退出和分流渠道。即距退休10年以内的职工,根据上一年度工资总额,按一定比例核定月工资后,办理离岗等退,离岗等退员工不占编制,费用一次性计提,在保证职工利益的同时,减轻企业后期成本压力。
2.对同质同构单位的整合
最大限度发挥企业规模优势,按照职能相近、业务趋同的原则,对企业所属单位、机构进行整合,下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港口资源价值最大化,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和运营效益。
3.精简编制定员
一是压减行政后勤编制。对同类企业的行政后勤岗位原则上实行统一标准,能合并的合并,能精简的精简,特殊情况经核实可略有差别。二是做实生产一线岗位。根据行业要求和生产实际,合理配备一线岗位人员。在政策掌握上,对本地单位编制从紧,对异地单位编制适当放宽,鼓励本地员工向异地单位流动。三是精简领导人员职数。积极推行党政一身兼,对缺员的领导人员岗位优先从同级领导人员中选配,确需从下一级提拔选任的,一般实行三年考核期或实行提职不提级、不提薪政策。四是确保总体编制减少30%以上。缺员岗位原则上通过单位内部调剂、培训转岗、内部招聘等形式补员,任何单位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开展对外招聘和使用劳务工。
4.鼓励特殊工种提前退休
按国家有关政策,认真做好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工作,力争做到应退尽退。对于未申请提前退休的员工,须调离特殊工种岗位,不再享受特殊工种待遇。
积极适应转型发展要求,加快人力资源培训,提升素质、储备人才、促进流动,合理匹配员工素质和岗位需求,实现人力资源的转移和优化。
1.开展全员大培训
针对新业务、新领域开拓发展需要,选拔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员工开展对口培训,满足急需紧缺人才需求;针对未来发展需要,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的高素质优秀员工开展储备式人才培训,培训人员数量要大于岗位需求,为企业发展储备可用之才;针对企业经营需要,围绕“提素质、转作风、强纪律”,大力开展全体职工素质提升培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为企业培养懂规矩、有技能、作风硬、敢担当的实干人才。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员工培训,特别是要做好离岗等退后空岗补员员工的转岗培训工作,不能以任何借口降低员工素质标准和影响生产。
2.加快人才流动和转移
根据各版块、各单位发展实际,统筹确定用工岗位,统筹制定员工流动方案。鼓励传统主营业务的优秀人才向新发展领域转型,鼓励本地年轻优秀职工向发展空间大的异地流动。一是制定倾斜政策。储备式人才可超编制配备到相应岗位,特别是新业务、新领域和异地单位可不受编制限制。二是加大薪酬激励。对新业务、新领域和异地单位最大限度下放薪酬自主权,鼓励他们与市场接轨,实行市场化薪酬,加大吸引人才、激发员工积极性力度。三是加大行政约束。充分发挥企业调控作用,合理调整人力资源布局。企业在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未来3-5年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做好岗位与员工素质匹配,通过竞聘和双向选择,推进员工流动,做好人才储备,藏才于企。
3.实行人员分类管理
按目前现有的统招工、自招工、劳务工类别进行分类管理、档案封存,不论流动到哪个岗位,保留原身份不变,解除员工因流动带来的后顾之忧。
按照新的定编定员,加快推进竞聘上岗和人员分流。
1.最大限度顶替劳务用工
各单位除特殊岗位外,原则上劳务用工岗位在重新核定编制定员的基础上,由未上岗的统招工通过人事调动、竞聘上岗等方式替代。按照有序分步实施的原则,首批可替代的为岗位要求较低,无须取证人员;第二批为暂不具备条件,需培训取证后上岗岗位;第三批为子公司可替代岗位。
2.加大对员工的考核和优胜劣汰
各单位员工劳动合同期满且拟续签劳动合同前,须报总部人力资源部进行审核。凡绩效考核为待改进、不称职或生产经营不需要的,均应终止劳动合同。
3.加大对员工的教育和引导
引导员工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鼓励员工发扬艰苦奋斗、敢于吃苦的作风,积极到生产一线和劳务用工岗位创造创业,发挥作用、体现价值。进一步树立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价值观,让劳动者受尊重,让艰苦岗位得高薪,形成员工主动自觉地向艰苦岗位流动的氛围。对不服从安置和顶替劳务工的落聘人员,实行待岗政策,也可经双方协商,按国家有关政策解除劳动合同。
成立人力资源优化调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认真研究制定人力资源优化调整的具体方案,做好顶层设计,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要搞好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过程监督,定期进行通报。对重视不够、进展迟缓的单位和部门提出批评。各单位领导班子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企业人力资源优化调整的总体部署,形成统一政策、统一部署、有序竞争、合理调配的工作局面。
人力资源优化调整是一项整体工程,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综合手段加以推进。充分发挥企业的管控作用,运用行政手段,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人力资源的调控;运用市场手段,推动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与市场接轨,优胜劣汰,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化流动;运用经济手段,建立薪酬分配机制,拉大收入差距,促使人力资源向更需要的地方转移;运用法律手段,进一步规范制度措施、执行程序等,促使员工合法合规流动和退出。
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企业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真学习研究有关政策,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有针对性的做好员工思想工作,引导广大员工转变观念、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为企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做贡献。人力资源调配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防止暗箱操作。要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全过程,关心员工生活,关注员工诉求、回应员工关切,解答员工困惑,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共同维护企业良好秩序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