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妍 河北工程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生产以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的是水资源、人类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虽然水资源的储量较高,但是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注重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水资源污染严重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人们生产以及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例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这些水排放到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界的水体产生较大污染。此外,农业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也会伴随雨水渗入到地下,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由此可见,水资源污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反过来,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无法与水资源协调发展,进而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人类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有着较为严重的阻碍作用。
水资源的利用率超过20%的时候,会对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前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经接近20%甚至有更高的发展趋势,个别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更高。对地下水资源开发过度,很容易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严重的问题。而过度开发水资源还会使得水资源短缺,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一旦出现短缺严重的情况,会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根据上文可知,水资源的不合理应用于开发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为此,应当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水资源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
对水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联动共同建立节水型发展模式。如:对于产业来说,应当要进行升级与优化,以“用水少、排污小”为目的,打造产业或企业自身的污水处理体系,并加强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排放污染的同时,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对于农业来说,应当要以绿色、生态发展为目标,通过各种先进且节能的技术来进行农业灌溉,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同时减少农药与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其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对于生活方面来说,相关部门应当要加强宣传与教育,减少生活废水的排放量,倡导人们在节约用水的同时树立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例如建设蓄水池、雨水回收系统和过滤循环系统,将雨水应用于农田灌溉。
我国水资源的分配在空间上存在着不均衡的状态,北方的水资源较少,南方的水资源较多。为了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应当要做好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与规划工作,特别是通过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来改善不同区域间水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状态。在具体的调配过程中,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资源供需平衡需求等来选择相应的调配水资源方式,以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过程中,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是非常有效的节水方式,因此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倡导水资源的再生可循环利用,建立废水处理机制,提高废水排放的标准,并促进废水的再利用。
面对水资源污染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水资源污染的进一步治理。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污染处理方式上文中已经提到过,建议全面推行绿色种植理念、绿色生产理念和相应的技术方式改革,以降低农业以及工业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
除此之外,河流的污染是阻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面对河流污染问题,我国水利部门应当要积极推动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开展。一方面在河道上合适的地点设置水质监测点,对河流水质污染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测。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来对河流水质进行有效改善,并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例如生物膜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底部淤泥疏浚技术、化学技术等,对水资源进行更加全面的保护。
现阶段我国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以及促进水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制度还不尽完善,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健全,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性作用。面对这种发展现状,我国应当要出台统一的水资源管理监管模式、制度以及管理标准等。首先要深化水权改革,在保证水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前提下,赋予不同主体对水资源的使用权、占有权、收益权以及处分权,这样能够调动用水主体实现水资源的自我管理,对水资源进行高效率。其次要落实地方政府的水环境管理责任,将水环境质量标准纳入考核体系中,避免地方政府因经济偏斜而出现忽略环境保护的行为。最后要实现水资源的一体化综合管理模式,建立多部门共同协商机制、多部门共同管理机制,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对水资源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我国水资源管理相关部门应当要联合起来建立综合管理机制,并采取相应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措施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