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述刚 山东众成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在大力发展 BIM技术,在国家和各地政策的大力扶持下,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量的应用效果与前景。BIM 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和成本的三大目标管理中有着很好。BIM 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周期性管理,即将BIM 技术贯穿于项目工程建设的全过程。BIM 技术的核心是对项目工程各个阶段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形成虚拟的信息模型,再经过各方协调,最终形成项目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过程。
1.可视性
如今的建筑工程结构日趋复杂化,项目的规划、施工、管理的模式也逐渐多样化,图纸的规划方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工程项目建设的需求。因此,为提高项目规划的直观性,相关技术研究人员以三维立体技术为基础,专门为建筑工程管理设计研发了BIM技术。BIM 技术能够将各种数据信息作为数据模型,进而利用三维立体技术将虚拟的数据构建成立体模型,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直观性,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
2.协调性
建筑工程项目是一项涉及方面较多、复杂程度较高的工作。无论是前期的工程规划阶段,还是后期的施工管理阶段,都需要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和配合。当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出现某种问题时,需要各部门的相关人员参与到管理会议中,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然而,当遇到一些特殊的问题时,传统的沟通方式无法给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BIM 技术则可以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将统筹协调各部分的关系,还可以对外部形态做好安排,同时使工程的内部结构做到安排合理,省去了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项目运行的效率。
3.模拟性
BIM 技术的模拟性不仅体现在其能将大量数据建构成虚拟的立体模型,更体现在其能将实际中无法实现的部分操作进行模拟,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且,BIM 技术还能够对工程项目进行工程造价控制,不仅能够为项目建设节约成本,而且能够为建筑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建筑工程的场地布置是保障其建造顺利进行的前提与基础,对后期的质量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将 BIM 技术引入建筑工程的场地布置,根据二维图纸进行各个阶段场地布置的三维建模,以节约、高效的原则对场地布置方案进行调整,选择适合项目特征、工艺设计及现场环境的施工布置方案,基于BIM 技术的场地布置主要包括①道路布置,②物料堆放布置。基于 BIM 技术的场地布置,采用试点动画漫游,可三维直观地测试其布局的合理性,从不同的角度、时间节点检查场地布置,提前梳理发现场地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这不仅保障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也为后期的施工提供方便,减少返工和浪费。
通过应用 BIM 技术的实时动态更新,能够将设计变更和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与检测,使得管理更具准确性,提升了施工效率。在分项工程中应用 BIM 技术可以模拟建筑工程的局部结构施工工艺,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提出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在施工环节中应用 BIM 技术对比选择最佳施工管理方案,针对具体施工环节展开管理,在每个环节中落实施工质量监督,制定合理的施工目标,就可以保障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在每项工程中所展开的管理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能够在执行的过程中按照预期方案展开。
基于BIM 与BIM+技术的BIM5D 管理平台是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手段。通过BIM+互联网、物联网、通信技术、射频识别设备、红外传感器、激光扫描仪、GPS 等技术和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将人员、建筑实体、设备机械、BIM 模型等联系在一起,实现人、建筑实体、机械设备等的智能识别、跟踪、定位、监测和管理等。同时,将BIM 信息模型导入质量管理平台,实现BIM 模型与质量管理平台的无缝对接,进行资源的有效共享与管理工作;通过物联网将施工现场的各个构件与BIM 模型进行对接,可以输入、输出建筑物各部件、部位的相关信息,这样每个部件与部位都具有独特“身份”,提高质量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再者,工程实施人员也可通过基于BIM 技术的轻量化移动应用质量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组织协调、信息和权限分配,实现对建筑产品质量的控制。
综上所述,在应用BIM 技术开展相关工作后,设计单位的盈利模式将有所改变。设计单位利用BIM 的虚拟技术能更好地开展设计工作,有效提高设计质量与效率,同时也能基于BIM 技术让业主享受到增值服务,进而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促进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理应用BIM 技术可提升施工图纸质量,规范施工过程,降低施工成本,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按期完工。为此,在当前背景下,应进一步加大对BIM 技术的研究、优化与应用,有效促进BIM 技术与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建筑行业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