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丽 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企业经济的发展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者在用人企业建立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具有社会经济的性质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劳动关系。它不止关系到劳动者自身,也关系到用人企业甚至社会国家的发展。在如今新形势下,我国的劳动关系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劳资矛盾突出,纠纷数量明显增多,劳动关系不和谐等,这些都是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劳动关系涉及主体和客体,主体与客体之间可以是人与人的关系,也可以是人与物的关系。构成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劳动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矛盾,都可以得到合理的化解,而矛盾的双方也可以相互达成关于自己利益的合理诉求。不论是劳动者一方还是用人企业一方,都需要通过正当而且合理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利益主张。针对存在的不和谐矛盾,需要相关法律法规来支撑处理。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所有的不和谐冲突,但是在和谐的劳动关系中总有一种可以使矛盾冲突最小化的力量的存在。只有使这种力量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各个利益主体才能够实现共同发展。在这样的关系下,不同的主体之间也才能够相互合作并实现共赢。
劳动关系是一种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的平衡或和谐。劳动关系首先需要民主化,需要劳动关系不同主体之间的维护,因此这就得在相关部门与企业之间建立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关系,需要建立一种三方协商机制,这样的机制可以共同实现劳动关系的维护,使各方主体都参与到劳动关系相关法规制度的形成与实施过程之中,达成有效的矛盾沟通结果。除此之外,还需要依靠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来进行和谐劳动关系的维护,包括对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保障,这要由工会代表劳动者,与相关企业进行协商,以合同的形式来进行相互之间关系的规范。另外,还要注重民主职工管理制度的建立,应该把现代管理制度引入劳动关系协调之中。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配置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但是根据我国现阶段企业人才配置运用状况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许多不足与缺陷。这些不足与缺陷会导致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施中,无法展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作用。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控期间,为了确保人才有效运用,企业通常运用对位管控配置模式。此种人才配置管控观念下形成的人才管理形式,具有一定的不足,为了确保人才运用可以顺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对人才规划管控展开进一步分析,选用契合企业管控的人才配置内在关系,才能提高企业人才应用效果,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环节制度层面缺失,也会对其活动具体实践造成相应冲击。一方面,企业中在编与合同制人员管理部分不合理。两部分人员管理机制层面存在差异,不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当前人员岗位安排不够合理,人员能力专长和个人价值实现渠道受阻,致使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无法有序开展。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应从更新人力资源理念阶段开始。首先,打破传统的岗位固定、人员补充的管理模式,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价值,充分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其次,人力资源工作开展,应加强创新方面的引导,以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工作发展。同时,要将促进人才创新、全面拓展企业内工作进步、工作效率提升,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目标。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明确、清晰的实施目标是关键,也是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更协调的开展,各项工作内容得以有序推行下去的保障。
企业应该重视劳动关系沟通体系的构建,第一,制度性交流形式,在此种形式中倡导互动平台的构建,也就是管理层、部门管理、基层管理以及基层工作者制度化的互动形式,此种互动形式是在企业相关绩效指标下形成的,有着职能体制的保障作用。第二,监察互动形式,在此种形式中,会设立专项部门,例如工会、劳动关系委员会等,对于基层工作者的基本诉求展开采集与反馈,使其和管理部门之间成为权力制衡,让基层工作者随时随地根据管理部门的行为展开监管与互动。第三,协商互动形式,此种形式重视工作者的自组织,形成工作者代表组织,积极与企业展开协商沟通。通常情况下,企业对于此种形式有着一定的顾虑,担心工作者的自组织会出现失控场面,但是现阶段并没有发现任何企业出现失控局面,反而在实践过后,大多数企业相继组建工作者的自组织。促使企业认识到工作者自组织的作用,不仅可以将工作者不同诉求进行统一,还能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稳定性,促使工作者与企业间形成在企业和谐发展基础上的相同利益,让工作者更加了解企业。通过给予工作者相应的权利,可以使工作者看待管理者的行为评价发生转变。部分企业曾发现,过去通过每年给工作者增长10%的薪酬,结果还是会被工作者评价成利益剥削,当前构建协商互动形式,工资依然增长10%,大多数工作者往往会很高兴,将其当做是自身努力争取而来的结果。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内部管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需要强化人力资源管控效果。构建劳动管理体系的要强化机制构建,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