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2021-01-16 07:41:06赵曼鑫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期
关键词:借款人消费金融

赵曼鑫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一、引言

消费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总要求正在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但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升级等问题的出现,传统消费行业的发展遭遇寒冬。[1]“互联网+”战略的强势推进促进消费市场与互联网技术有机整合,加快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步伐,使互联网消费成为我国居民正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激发了居民的潜在消费需求,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包括运用互联网技术与消费有关的一切金融服务,包括消费信贷、理财、投资等金融行为;狭义上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运用互联网技术向家庭或居民提供信贷服务,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理解与运用更偏向于狭义上的消费信贷及同类金融服务。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广阔市场正不断吸引着大量企业涌入,各个互联网平台不断推出消费金融产品,如被人们所熟知的“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美团月付”等,其产品覆盖了居民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各个领域,不断改变着居民的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无限扩大以及消费金融平台和产品的疯狂涌入,逐渐暴露出更多明显的风险问题,因此,从系统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出发,未雨绸缪,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存在的风险分析

(一)运营风险

首先,目前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与传统商业银行严格的贷款程序相比较,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有明显缺陷,运营风险问题严重。[2]以蚂蚁花呗为例,目前蚂蚁花呗的申请条件比较宽松,只要是经过实名注册的用户都可申请到500元至50000元金额不等的授信额度,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根据用户基本信息和消费行为等信息建立模型调整花呗授信额度区间。如此一来,蚂蚁花呗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支撑极大地简化了贷款申请的审核流程,与传统商业银行贷款的人工核验相比,风险控制能力较弱。并且蚂蚁花呗缺乏贷中管理,部分用户根据花呗运营流程中存在的漏洞创设各种套现攻略,严重侵害了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贷后管理方面,部分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面对不良贷款束手无策,甚至采取不正当催收方式,贷后坏账管理和催收流程的不完善带来极大运营风险。

其次,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在运营过程中的融资结构不平衡、不合理,易导致运营风险的发生。随着行业的兴起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利润逐年上涨,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纷纷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大量ABS证券扩大其资金来源,并且通过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方式仅用少量资金就维持了巨大的资金流转。高杠杆融资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运营模式虽解决了资产流动性的问题,但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运营风险,不容忽视。

(二)信用风险

互联网消费金融用户信用质量参差不齐,平台早期为了占据市场扩大用户数量,对用户信息真实性的审核相对宽松,一些信用不良的借款人趁机利用虚假信息获得平台高额消费贷款,因此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借款人还款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借款人未按期偿还本息的行为会造成平台遭受损失,为了美化宣传,平台容易故意隐瞒贷款逾期率和坏账损失等重要数据,或者用自由资金填补坏账损失,数据缺乏透明化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性增加,一旦企业资金链断裂,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的恶劣影响。另外,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贷中管理普遍薄弱,平台将资金贷给借款人后,很难继续追踪该笔资金的后续流向,借款人为获取更高收益,从事高风险高收益投资的行为的可能性增强,产生道德风险。当借款者投资失败无力偿还本息,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信用风险将大幅度上升。

(三)监管风险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监管风险主要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不重视以及消费者缺乏自身防范意识造成的。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正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行业法律规范建设并不完善,这就造成了部分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钻法律的漏洞。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更易隐蔽风险的特点,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信息泄露等恶性事件频发,很大程度上侵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加上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和自我防范能力较弱,容易被虚假宣传信息诱惑,难以抵挡诱惑而增大了风险。另外,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也增大了监管难度,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征信体系普遍建立于大数据基础之上,虽然我国人民银行在征信方面成效显著,但覆盖人群依旧有限,大部分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用户尚未囊括其中,造成信用数据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都不够全面。以上问题随着行业的发展愈显突出,监管风险需要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受到重视。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运营主体应加强自身建设

我国消费水平迈向新的台阶,互联网消费金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机遇面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应深刻理解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与劣势,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运营模式,做好风险的防控。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应规范自身贷款管理程序,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做好贷前贷款申请资质审查、贷中资金流向及还款能力的跟踪调查、贷后合法催收,从各个环节规避运营风险。平台也要合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注重网络安全,防范用户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加强内部管理,注重行业人才的培养,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

(二)强化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建立有效保障机制

相关机构要加强信用数据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补充和完善个人征信信息,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监督,建立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建立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信息披露机制,实施失信人黑名单共享,改善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规范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市场退出机制,明确责任主体,防止平台关闭、企业责任人逃跑等对用户造成不良经济损失,促进行业积极健康发展。

(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的监管

通过健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的基本信息做出法律范围内的严格界定,如企业准入机制、贷款流程、审查机制、资本金管理等做出法律规定,使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有清晰的定位,保障其合法经营。还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将互联网消费金融正式纳入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对企业的审核力度,使企业资料公开透明,根据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业务的开展制定新律,规范行业发展,最大程度保障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四)提高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消费观念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正确消费观念的宣传与教育,避免不理智的超前消费行为。根据不同的用户特征,制定多样化、多层次化的信贷产品,做好相关风险提示,让用户对产品的内涵和风险状况有深刻的理解。还要提高消费者自身风险防范的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自身的财产安全和信息安全,防止自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

四、结语

如今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互联网消费金融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是既定之路,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产品和更加方便的服务体验,但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和风险,应当根据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施策,加强行业风险约束和监管,引导行业积极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猜你喜欢
借款人消费金融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小康(2021年1期)2021-01-13 04:56:24
乡城流动借款人信用风险与空间收入差异决定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40年消费流变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0
小微企业借款人
新消费ABC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21
商业银行对借贷人贷后监控与风险治理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