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当代价值

2021-01-16 06:22:29刘茜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5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全民公平

刘茜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一、马克思分配理论对中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影响

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思想构成了中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充分,每个人劳动量的多少决定了其收入分配量。因此,按劳分配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原则的精准说明。这种分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励人们劳动、促进经济发展,但其实质仍然还是不平等的。

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活力,1997年党的十五大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质提出了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即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按要素分配的本质要求是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即不同要素所有者依据所有权参与分配。分配的份额取决于生产要素对价值形成所做的贡献,所以按要素分配通常被称为按要素贡献分配。同时为了避免收入两极分化造成的矛盾加剧,对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了调整。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对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及公平与效率的优先缓急进行了补充说明,包括说明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及提出了共享发展和稳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党中央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扎根于马克思“共同享有”的思想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成为解决当前中国发展中所遇困难的重要观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收入分配理论在实施上难免会因与发展速度步调不一而产生一些问题,这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起着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科学掌握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和目的,对解决当前分配问题、传承马克思分配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二、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强调一切劳动成果由全部劳动人民共享,共享是全民、全面、共建共享。这与共享发展理念实质是一样的,都注重以人民为中心,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因此只有从马克思分配理论这个源头出发,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和解决现存分配问题,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当代价值才能够得以彰显。

(一)解决全民共享与收入差距过大的矛盾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个人收入分配在地区、城乡、行业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贫富差距加大,与此同时,凭借改革开放实现经济迅速增长的地区如何带动后起地区发展的速度,早日摆脱贫困等等,这些都阻碍了全民共享的实现。全民共享是要在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的基础上,再加大对落后地区的分配投入,这样才能保证利益的公平分配。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是全民的富裕,是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目的,只有坚持全民共享,才能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追求和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

(二)解决全面共享与权利不平等的矛盾

全面共享不仅仅注重物质和经济层面,经济发展为人们各方面需求的不断增加提供了条件,共享的含义扩展到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的共享。目前,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生活环境的优劣差别和地区间政策不同都导致人们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受到破坏。为了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障公民的权利,首先应该提高偏远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教育质量,使教育资源向偏远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投入程度更大,其次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新农村,让人们共享美好的生活环境,最后政策不应只向沿海城市及中部枢纽城市倾斜,也要考虑公平因素,为其他地区的人们创造公平的环境,保障机会、规则、权利的公平。

(三)解决共建共享与“少数人做蛋糕”的矛盾

共建是指每个人都参与到社会发展中,付出自己的劳动。共享不应该是靠少数人劳动得到成果,而其他人坐享其成,想要分享到成熟的硕果,就要共同参与社会劳动。马克思的分配理论一直都包含着共建共享的思想,从社会生产到个人发展都体现了共建共享的核心思想。同样,共建共享也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在创造成果的同时不忘记分配的重要性,共建与共享才能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实现,同时形成一个二者在动态过程中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马克思分配思想历久弥新,内涵深刻,将其与目前我国存在的分配问题进行矛盾分析,依然能够力中要害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古学今用”,这才是对马克思思想的最好继承,也是使马克思理论的生命力得以永远旺盛的唯一法则。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全民公平
不公平
共同富裕
经济(2022年11期)2022-11-05 08:25:06
公平对抗
全民·爱·阅读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22
怎样才公平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02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28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