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玲 重庆医科大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对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充分利用信息化对高校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减轻财务工作量,促进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为高等院校财务和业务管理一体化提供助力,降低财务管理的成本投入。
高校通过信息化财务辅助软件的应用,可以及时将各种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积极落实信息公示的相关规范,帮助高等等院校财务管理透明化的提升。各类财务软件的应用可以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效率,快速的完成基础的报表制作和信息核算工作,避免人工失误的发生,为管理者进行决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数据支持[1]。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构建能够把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数据分享平台,改变传统业务单一的处理方式,在信息分享平台上收集高校所有的财务和业务与数据,有效与高校各个系统进行对接,实现数据的快速调用和分享,加快数据采集、整合和处理的速度,提高高校的财务系统运行速度。
高等院校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对各类结算费用的统一管理,利用先进的结算方法和手段能够对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动态的掌握,便于对各类费用开展集中的核算与管理,避免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各种风险问题,保证资金利用率的提升。
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将各类财务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对其中存在的潜在价值进行发掘,从而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操作规范进行优化,支持高校的财务管理及经济决策,提升高校的内部管理质量。
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人员习惯于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缺乏对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认知,部分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可以很快进行适应和应用,然而工作时间较长且年龄较大的人员按,接受程度较低,甚至存在抵触情绪。许多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构建时未能制定规章制度进行指引,依旧利用2007年发布的《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作为指导文件,针对会计报表格式、记账凭证管理和会计科目设置进行了规范,但是缺乏对信息化利用和输送的规定。同时,部分高校受到资金和人力的限制,只是简单的进行硬件设备的投入,缺乏针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规范,无法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效用[2]。
由于互联网共通和共享属性的存在,高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网络应用带来的风险开展管理。许多高等院校已经在网络系统中进行了安全防护软件的安装,采用基本的加密技术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然而在进行财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调用和分享的过程中,数据都要经过局域网络或者硬盘等存储工具,在传输或者分享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假如受到病毒的影响或者黑客的攻击,都会造成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出现故障,给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影响,还会造成高校信息的丢失和泄露,给高校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求审视当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许多高校财务系统都处于独立状态,缺乏与高校教学管理、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之间的有效对接,且存在一定的漏洞。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基础的业务信息数据集成管理平台,但是缺乏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导致财务数据不够全面和准确。高校在应用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过程中,各个系统和功能模块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信息分享受到限制,造成了信息孤岛问题的存在。同时,高校缺乏对不同部门管理系统的统一规划,信息收集和处理口径存在差异,财务信息无法进行共享。
首先,高校领导者需要对自身财务管理相关的理念进行更新,提高对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必要性的认知,把信息化建设项目引入到高等院校预算管理当中,增加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金投入。其次,高等院校要对财务状况个进行梳理,根据财政资金预算,制定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将实施过程细化到各个部门当中,聘请外部信息技术开发商进行共同开发和建设,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的可信性。再次,高校要将科研、国资、教务、学生、人事、财务、后勤等职能部门的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充分融合,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各个管理模块与信息端口进行对接,实现信息的共通和共享,满足信息化财务管理的需要[3]。最后,高校要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的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化硬件管理制度进行系统的维护和更新,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数据的保存,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系统的安全,对信息化系统应用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有序开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机遇与风险同时存在,对高校财务管理系统进行优化的基础上,要加强对风险的防控,避免并入侵带来的风险,预防信息被篡改或者泄露。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安全方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财务系统安全的控制和管理,减少互联网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首先,高等院校要对信息化系统的软硬件进行全面的杀毒,选择相匹配的安全软件,利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操作平台、网络和通信平台的安全进行防护。其次,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要设立严格的分级授权体系,登录系统要设置密码口令、声音或者指纹识别等安全措施,对不同层级的人员登录进行权限限制。最后,高校要构建全面的财务信息资料保管系统,对财务数据进行自动备份,避免由于设备故障出现信息的丢失,避免内部财务风险事故的发生。
高校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对财务活动和业务活动的梳理与优化,打破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界限,有效推进高校业财融合的进程。首先,企业要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负责部门,建立系统维护小组,负责对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定期维护和更新,保证网络系统管理责任的落实,为信息化系统稳定使用提供技术保障。其次,财务管理系统要实现与教学系统、科研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高校人事系统、学费收缴系统、工资结算系统等模块的连接,制定统一的财务数据口径,保证财务和业务数据可以有效的进行调用和分享。最后,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影像技术和网络系统,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负责高等院校的资金协调、税务报告、档案保存、数据分析等工作,可以动态有效的对财务信息进行监督和管理,促进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充分考量院校的资金状况和管理需求,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兼容性,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有效提升高校内部管理质量,减少高校财务风险,实现高校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保证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