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雷 燕京理工学院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同样也让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改革的机遇。如果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抓住网络的特点,能大幅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效率。
当前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态势非常迅猛,随着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行业中的一部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如今的高校学生都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受到网络的影响非常多,思维方式和性格与传统的人们有着很大的区别。但网络上的信息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并非全是正面影响,如今的网络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限制比较小,因此网络中的不良文化、错误价值、消极生活方式等等内容会对当代高校学生的思维产生影响[1]。在这种背景下,对高校学生展开思政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的讲诚信、重奋斗的新青年。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教师要合理将网络时代的信息传递特点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丰富思政教育方式,改变思政教育手段,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同样也能增加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传统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理论和政策也是大学生的必学内容,同样也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依据。但是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局限性非常大,例如思政教育内容的更新速度缓慢、实践性不强、受众人数少等等,这些情况会严重影响高校学生对思政教育课堂的感兴趣程度以及对思政教育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中存在的短板逐渐被填补,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更新思政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利用手机或平板,在网络世界中获取各种各样的思政理论。通过学习和了解,学生能够对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知,同样也能对这些内容展开深度思考。网络背景下,思政教育理论的传输和表达方式变得多样化,学生不用再利用文字进行学习,可以利用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趣味性学习,这样一来,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能力[2]。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学课堂非常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也会降低思政教学效率。传统思政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主体,教师无法与学生展开有效沟通,学生用课堂的理解非常有限,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愈加疏远。网络背景下教师可以新媒体为学生展开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方面的思政内容教学,既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想法,思政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建立公共网络平台,并在平台中与学生进行友好交流,通过日常交谈教师可以和学生展开随时随地的交流互动,这种互动频率的增加非常有利于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会对教师不断增加信任感,更愿意主动的寻求教师帮助,形成良性循环[3]。
传统的思政教学师生关系相对固定,因为主要依靠线下教育,教师会单方面的为学生传输信息。网络背景下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学生的活跃性大幅度增强。网络背景下的教学环境开放性更强、师生互动性更多,通过与教师交流,学生能得到良好的反馈,更容易促进互动频率的提高。另外,网络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政学习资源和渠道,学生能够主动在网络上学习和接收思政知识,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对于被动学习思政教育内容的心理排斥。
网络环境为思政教育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前提条件,同样也为思政教育资源和思政教育渠道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但是过快的信息传递速度同样为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4]。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网络词语应运而生,并且受到了高校学生的青睐。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网络词语的了解以及认知并不准确,这会让师生互动中差异和交流代沟,学生不愿意和教师进行过于频繁的沟通,长此以往,思政教学人员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热情,这会造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越来越少。
网络环境虽然大幅度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但同样降低了信息的传播门槛,任何人都能在网络上随意发表言论,很多人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并没有经历过反复的思考,这也就是所谓的垃圾信息,垃圾信息会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以及价值观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而且垃圾信息的存在会对高校思政教育环境的营造造成困扰。网络的能力非常强大,很多信息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判断就已经在学生和网络中传播起来,这为一部分落后文化腐朽意识的观点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机会。对于自控能力较差,思想不坚定的学生而言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和监督机制都不完善,导致很多不良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肆无忌惮,这些信息会严重腐朽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而且监督机制不完善,同样会导致了解一些传播后无法被及时清除,扩大不良信息的传播影响。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上的沟通形式,隐瞒身份在网络中进行负能量传播,如果学校无法及时筛选这类信息会让学生的信息安全产生极大影响,这种不良信息在高校中的传播会严重影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网络背景下,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大幅度增强,为了更好地营造高校思政环境,高校管理人员要建设优质的思政教师队伍。第一,高校可以增加思政教育队伍的人员数量[5]。传统的思政教育课堂大多是填鸭式的单向交流方式,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已经无法满足教师讲解的单一教学方式,为了提高思政教学效率高校可以培养一批信息技术较好的学生,让其成为思政教育的后备力量,也可以吸引一批较为年轻的掌握信息技术的思政教师,为思政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这些对网络信息技术较为理解的学生和教师,能更好地利用思政平台发布信息,提高学校的思政教育氛围。第二,高校要不断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队伍中的教师要不断学习,只有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才能满足学生的思政学习要求。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思政教学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度和要求越来越高,思政教育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在教学工作中展开网络教育。除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也是思政教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教师要结合当前社会的思政教育内容发展状况,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政内容储存量,对学生展开科学合理的引导。
为了让思政教育在网络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高校要根据教学特点建立网络教育平台。首先,高校要加强对网络教育平台的投入资金、人力,根据科学合理的平台建设规划,打造优质网络平台并对高校学生展开高效率的思政教育。学生能够在网络平台中自由发表个人想法,与其他学生和教师展开良好的互动交流。其次,为了让网络教育平台得到更好的运营和发展,高校要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管理部门,根据网络平台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各种不良以及负面言论在网络平台中的发表,防止这些言论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最后,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网络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思政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参与到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中,并与学生在网络平台中进行良好沟通,解决学生的各类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为了保证信息传播的科学、合理以及全面性,思政教师以及网络平台的管理人员要时刻关注信息传播质量。
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督管理机制,既能减少不良信息在高校网络平台中的传播,同样也能降低不良信息对高校学生所产生的影响[6]。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网络环境,国家要进行有效干预,具体表现为建立相应的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健全的网络管理法律法规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对于高效网络平台的运营商而言,同样负有一定的责任,他们必须展开自我监管,例如建立实名制的网站账户,任何人在网络中发表的言论都要负责任。对于高校而言,高校环境是学生踏入社会的最后学习阶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思政网络教育环境是所有学校的基本责任。为了让高校思政网络平台得以发展,各高校要提前组建优质的思政教育网络教师队伍,教师不仅仅要具备相应的思政知识,还要拥有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能够对网络平台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坚决阻止不良信息和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和散发,帮助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学习环境,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综上所述,网络的传播和发展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极大转变,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方式都会受到网络的影响,这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为了更好的打造社会主义新青年,高校思政教育必须结合网络信息的发展优势,转变传统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感兴趣程度,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态度接受思想教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要适当的做出改变,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教育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