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看大学生幸福观的培育

2021-01-15 23:24:45杜鑫虎郭晓蓓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1期
关键词:幸福观人生态度宁静

杜鑫虎 郭晓蓓 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伊壁鸠鲁是希腊化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快乐主义哲学思想认为人在追求快乐和幸福时应该降低欲望,追求宁静、质朴、无纷扰状态的生活,这种理性思想对于当今大学生幸福观的培育亦能发挥指导作用。

一、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背景及内涵

希腊化时期,城邦瓦解、社会动荡,原本的城邦伦理已不适应当时的形势,百姓需要心灵上的安慰和寄托,更加关注如何获得快乐和追求幸福。由此,许多哲学流派也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逐渐从追求“美德”“道德”转向追求“快乐”“幸福”,以便为百姓探索幸福路径,抚慰心灵创伤。伊壁鸠鲁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快乐主义思想,认为人生的幸福是追求快乐,离开快乐就没有幸福可言。

在伊壁鸠鲁看来,获取身体和精神快乐的方式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方式都是可行的,从人的欲望出发,他提出了以下三种方式:其中身体的快乐指满足两类欲望——第一是“自给自足”,即满足人自然且必需的欲望,如在生活中渴了要喝水、冷了要添衣,这些是人要生存所必需且无法回避的,满足起来也较为容易。第二是“合理欲念”,即满足人自然但不必需的欲望,如在生活中对爱情的追求、奢侈的宴饮,这类欲望是具有双面性的,满足能使人感到快乐,未获得或者过度获得则会使人产生烦恼,所以,倘若合理且较易实现的欲念得到满足,人便可感到快乐。而心灵的快乐则需满足第三类欲望,也就是“达到完美心境”,即摒弃不自然和不必需的欲望,如在生活中存在的虚荣心、权力欲,满足过多此类欲望会使人沉溺其中、丧失自我;所以要节制与抛弃这类欲望,使心境处于无纷扰状态,才能使人快乐。

昔勒尼学派的快乐学说认为动态的快乐比静止的快乐更强烈,伊壁鸠鲁在继承昔勒尼学派快乐学说的同时,改造和升华了这一思想,他认为,动态的快乐即肉体的快乐,是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获得的;而静态的快乐则是精神的快乐,是欲望满足后的状态。精神上的快乐要胜于肉体上的快乐,肉体上的快乐只是一时的,而精神上的快乐则通过记忆和希望能与过去和将来相联系。动态的快乐是暂时的、不稳定的,它被不自然和不必需的欲望操控着,使人沉迷于肉体的感官刺激,在运动过程中会引起“身体的痛苦和灵魂的纷扰”,快乐的层次是低级的。静态的快乐是持久的、稳定的,它源于两种层次:一是自然的和必要的物质的满足,这是人生存所必需的,它们是维护人身体健康的基础,如果这一层次得不到满足,人的身体健康就得不到保证,就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二是精神的满足,是欲望满足后的状态,它可以回望过去,展望未来,使人享受心灵的快乐与满足,这种幸福是动态的快乐所达不到的。

二、大学生在幸福观塑造方面的主要误区

幸福观则是人对幸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三观的综合表现,是对生活状况以及个人价值实现、内心欲望获得满足的精神感受和心理体验;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等,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所处的群体相同,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其身心的发展及对幸福观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性。大学生群体总体上对幸福观的认识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仍有少部分大学生对幸福观的认识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针对欲望不能或很少做出理性选择。受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追求幸福的时候存在“物质化倾向”,例如盲目追求高档奢侈品,把金钱和财富作为幸福的价值所在,以至于出现“物质崇拜”“拜金主义”的思想。二是不会调节“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平衡,讲功利、重实用,盲目地追求学业和事业的成功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幸福,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忽视精神需求的重要性,不会合理调节“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平衡,最终陷入功利化幸福观的窘境,丧失自我。

三、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对大学生幸福观培育的启示

首先是要对欲望进行理性选择和取舍。伊壁鸠鲁认为达到快乐并非一味以感官为依据,更多依靠的是理性的选择和取舍。这启示大学生应在理性指导下对欲望加以筛选,控制对不自然的、不必需的欲望的追求,避免被物欲“奴役、操控”;而对于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欲望应该不懈追求,比如“求知欲”等。

其次是要学会调节“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平衡。伊壁鸠鲁认为心灵的宁静才是真正的快乐,要达到心灵的宁静就需要对“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平衡进行调节。当下社会生活物质水平极大提升,部分大学生被“功利化倾向”所蒙蔽,一味地追求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对精神需求的追求,心灵也就难以达到宁静的状态;对此,要学会调节“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平衡,这样才能抵抗住各种不必需的欲望的诱惑,使身心达到平衡,心灵得到宁静。

最后是要学会选择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伊壁鸠鲁看来,人对快乐的选择是自由的,一旦做出了决定,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大学生如果没有选择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应对,而是选择了疲于应付、任其发展,那么就会陷入迷茫,丧失动力,导致永远追求不到“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这一境界。因此,要选择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树立和培育正确的幸福观。面对挫折打击不能轻言放弃,要积极筹划有限人生,使人生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四、小结

大学生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可通过学习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内涵,发挥其在幸福观培育方面的指导作用,从而学会知足和节制,用积极地人生态度面对复杂的生活,追求“身体上的无痛苦和灵魂上的无纷扰”。

猜你喜欢
幸福观人生态度宁静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宁静之宅
现代装饰(2021年3期)2021-07-22 07:09:50
《巷口的宁静》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08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40
世界观(二)
新少年(2018年9期)2018-09-28 03:06:28
人生态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点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30
论伊拉斯谟
诗选刊(2015年9期)2015-11-18 06:12:17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学习月刊(2015年2期)2015-07-09 03:50:20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开放型大学学生幸福观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