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平 青海省门源县中医院
内控是运营单位为了达到运营目的而采取的一些内部措施的总称,包括保护自身信息、财产安全的措施,保证运营活动安全有效的措施,医院收支、职工素养方面的控制。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坚持全面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成本效益五个原则,推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医院作为一个运营单位,不免存在财政舞弊、运营活动失效的现象,而完善而有效的医院内部制度,规范各项流程,从而降低医院的运营风险、财务风险。进行医院内部的制度建设,是新医改浪潮下医院提高自身竞争力,促进自身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医院内部存在着主体责任不清的问题,各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又相互制约着工作,甚至存在着不作为的问题。其实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医院责任落实体制不完善,医院内部体系混乱,工作和责任分工不明确。而相对于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而言,医院的管理体系与部门分工极为落后、复杂。这些问题给一些工作人员失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医院的医疗效果和病人的治疗效果,阻碍了新医改的发展进程。要想深入推进新医改,为人民群众建立良好的卫生医疗环境,必须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
由于内部协调机制不完善,医院之中的许多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甚至在一些医院内部,存在着严重浪费医疗资源的现象。现阶段许多医院虽然小有规模,但缺乏优秀人才,许多医师并没有提升自身的责任心,长期占据岗位,浪费岗位资源。一些医院尚且还存在着医师浪费医疗资源,私用医院公物,没有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占国家的便宜等不良现象。而在许多公立医院之中,医疗设施以及医药用品也不断地被浪费,良好的医疗资源长时间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会对新医改的进程和医改后的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1]。
新医改的另一个重要的阻力就是医院内部缺乏新医改的内生动力,许多医院中无论上级还是下级都习惯了原有的一套体系,懒于去为新医改做出积极的改变。加之激励政策实施并不到位,医院内部的积极性长期被制约着,同时落后的“铁饭碗”观念也影响了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院的工作人员是整个医院的灵魂存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医院的工作水平和质量,很难去为新医改的实施作出积极的改变。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是新医改的第一步[2]。
大部分医院中,都有着人才分布不平衡的现象,尤其流行性感冒多发的季节,医院的门诊部及儿科的工作量会迅速增加,医生在接触这一类病人后,患病的几率也大大提高。据调查,常常有医生不堪工作的重负或者自身原因无法继续工作,没有其他人来接手他们的工作。随之而来的情况就是医生强撑着为病人治病,这也直接会影响到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水平。相对而言,医院的一些部门就显得人才过剩。
领导体系是引导医院进行新医改下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的基本。所以,应当建立一个英明、有力的领导体系。建立以院长为中心,以有着积极向上、充足实践经验的医师为主体的领导小组来布置任务,实行领导。同时也需要与相关部门紧密联系起来,加强科室间的合作。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明确责任认定,医院只有建立相对完善的工作制度才可以从根本上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另外,完善的工资激励制度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短时间内改善工作人员工作不积极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医院监察制度的完善,对于挪用公款、浪费资源、私收红包等行为进行严厉的监察,并明确惩罚制度,营造良好的医院环境。
领导集体应当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来提高各部门对于内控的认识。医院应当组织印发相应刊物并定期举行例会来宣传新医改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从根本上转变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激发工作积极性,提高责任意识。医院从而达到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水平的目的[3]。
人才分布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在于部门的工作量和收入不成正比,还有一些医闹等医患纠纷的存在也使得人才的分布不平衡。比如在儿科门诊,由于家长的过度焦虑和儿童的性格等原因,发生医患纠纷的概率更大一些,同时医生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相比于其他医生更大,但是儿科医生所得回报并没有更多,反而更少。这一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医学院中的各专业学生人数的不平衡,也直接影响到医院人才分布的不平衡。而一个相关合理的工资制度的建成,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局面,控制人才的流失,从而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助力新医改的发展[4]。适当提高急诊、儿科医生的绩效工资,给予一些有突出贡献、深受好评、技术高的医生更大的福利,对于一些年轻医生,可以采用住房补贴等方式来吸引。
医院内控的实施是为了提升医疗质量,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医院管理风险,它严格贯彻了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所以加强医院内控建设是推动医院健康发展的关键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