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511457)伍思玲
药物流产终止早期妊娠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具有极高的完全流产率,相较于手术流产,其具有疼痛小、操作简单等优势,适合应用于早期妊娠终止,因此越来越多的早期妊娠患者倾向于药物流产[1]。但是任何避孕手段都不是完美的,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药物流产多存在出血量多、出血时间长以及药流失败等问题,为了减少孕妇在终止妊娠过程中的生理痛苦和心理压力,探究更为有效和安全的药流方式十分必要[2]。目前国外报道的药物流产方式诸多,但是因为东西方人的生理状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不一定适合我国需要终止妊娠的女性,因此还需要不断地加强医学研究,为最佳的药物流产方案提供数据资料,基于此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
1.1 一般资料与选用标准 从2010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接受流产的早期妊娠患者中随机选择86例,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孕妇年龄在18岁~40岁,均值为(25.3±3.7)岁,孕5周~7周,均值为(6.2±0.2)周,孕1~3次,均值为(2.0±0.3)次;观察组孕妇年龄在17岁~42岁,均值为(23.1±3.8)岁,孕5周~7周,均值为(6.5±0.3)周,孕1~4次,均值为(2.5±0.2)次。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患者经过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早孕;患者均符合药物流产的条件,没有并发症和禁忌证;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研究相关工作。排除标准:患者属于异位妊娠或者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没有达到药物流产的要求;患者有药物流产禁忌证;患者有严重的早孕反应;患者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的方式终止妊娠,组内患者需要在第一天早上服用50mg米非司酮,12h后服用第二次,剂量为25mg,然后第二天继续服用,剂量早晚各25mg,服药间隔时间同样为12h,第三天早上在服用25mg米非司酮1h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空腹顿服600ug米索前列醇[3]。观察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和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方式终止妊娠,其中米非司酮的用药方法和对照组一致,在服用米非司酮的第三天早上,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引导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剂量为600ug[4]。
若3小时后未见胎囊排出,则需每小时增加200μg,直至胎囊排出,当天米索前列醇的摄入总量最多可达1200μg。需要注意的是,米非司酮需要在空腹或者进餐后2h后服用,用药期间饮食要清淡、忌烟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要多喝水。对于不完全流产的患者或者流产失败的患者,需要给予清宫手术[5]。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用药后规律宫缩发动时间、胎盘娩出时间、阴道流血时间进行统计,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完全流产率和阴道出血量。
1.4 评估标准 完全流产的判定标准为患者将妊娠物完全排出体外;不完全流产的判定标准是妊娠物没有完全排出,患者体内还有妊娠残留且出血量较多,需要进行清宫手术;流产失败是指没有任何妊娠物排出,需要结合钳夹术将妊娠物钳夹出来[6]。
1.5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5.0分析数据,其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和百分数的形式进行表示,并通过t和x2对两组的差异情况进行比较,若P<0.05,则表示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2.1 比较两组用药后规律宫缩发动的时间 对照组用药后规律宫缩发动时间在15~50h,均值为(17.3±3.7)h,其中有2例宫缩无力,再次口服了300ug米索前列醇后顺利终止妊娠。观察组用药后规律宫缩发动时间在6~27h,均值为(12.8±3.5)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用药后宫缩发动时间明显更快,组间差异显著(P<0.05)。
附表1 两组完全流产率比较[n(%)]
附表2 两组阴道流血量和流血时间比较(±s)
附表2 两组阴道流血量和流血时间比较(±s)
分组 阴道流血量 阴道流血时间对照组(n=43) 150.3±10.4 7.8±2.3观察组(n=43) 110.9±6.3 6.2±2.0 t 21.248 3.442 P<0.05 <0.05
2.2 比较两组胎盘娩出的时间 对照组从规律宫缩至娩出胎盘,其时间范围在6~17h,均值为(12.7±1.5)h;观察组从规律宫缩至娩出胎盘,其时间范围在4~15h,均值为(8.4±1.2)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从规律宫缩至娩出胎盘所用的时间明显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 比较两组完全流产率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97.67%,比对照组(86.05%)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1。
2.4 比较两组阴道流血量和流血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阴道流血量少,阴道流血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2。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孕妇产前检查意识的提升,产前胎儿畸形检出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使得一部分孕妇在妊娠早期需要选择终止妊娠。药物流产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妊娠期较短的终止妊娠中,对孕妇身体的影响较小,不会产生任何创伤性的损伤,疼痛小;而且相较于手术刮宫,孕妇对于药物流产的接受度更高,造成的心理创伤也更小,因此药物流产被广泛应用于早期妊娠终止中。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流产药物有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通常采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方式终止妊娠,但是给药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的给药方法,其药效和安全性都存在差异,因此还需要不断的探究[7]。
米非司酮属于孕酮拮抗剂的一种,其对孕酮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是黄体酮的5倍之多,通过和孕酮受体结合,能够抑制孕酮的活性,降低患者循环血液中的孕激素的水平;同时还会提高宫颈局部前列腺素的水平,促进宫颈的软化和成熟,逐步降低子宫颈扩张的阻力,让患者出现宫缩,进而引发引产效应[8]。米非司酮还会造成胎盘供血减少,使得蜕膜细胞发生坏死、绒毛受损,最终使得胚胎脱离胎盘[9]。而米索前列醇具有兴奋子宫肌肉的作用,同时对于宫颈胶原的合成还具有抑制作用,能够很好地促进宫颈的成熟[10]。联合应用以上两种药物,能够增强宫颈扩张和软化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增强子宫的收缩力,有助于胚胎的排出,为终止妊娠创造了良好条件,是一种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宫颈扩张方法。但是给药方式的不同,临床效果依旧存在差异[11]。本次研究为了探究终止早期妊娠使用米非司酮结合米索前列醇的完全流产率及阴道出血量,进行分组比较,对照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的方式终止妊娠,观察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和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方式终止妊娠。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完全流产率高、阴道流血量少、阴道流血时间短、用药后宫缩发动时间和胎盘娩出时间快,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与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相比,在口服米非司酮的基础上采用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方式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更优越,该给药方案能够更好地增强宫颈扩张和软化的作用,从而更快地诱发宫缩;同时还能够缩短宫缩至胎盘娩出的时间,能够减少患者在引产过程中承受的痛苦[12]。和口服米索前列醇相比,经阴道给药,不需要经过肝酶分解,药物的生物利用性更高,血浆浓度的持续时间也更长,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在被阴道黏膜所吸收后,能够直接作用于宫颈,激活其胶原体,降解宫颈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快速达到软化宫颈以及兴奋子宫的效果,促使胚胎和附属物排出体外,实现终止妊娠的目的。
综上所述,终止早期妊娠使用米非司酮结合米索前列醇有优越的效果,尤其是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和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方式终止妊娠,起效快、完全流产率高、出血量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