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对比研究

2021-01-15 07:11:04河南省光山县人民医院465450张勇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针状附表导尿管

河南省光山县人民医院(465450)张勇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为临床常见膀胱肿瘤类型,占膀胱肿瘤患者的75%~85%,男性发病率高,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1]。NMIBC临床主要表现为上尿路阻塞、排尿困难等,影响泌尿系统功能,且易复发转移,可危及患者生命[2]。现阶段,治疗NMIBC的术式主要包括经尿道切除术(TURBT)、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RBT)、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HolRBT)等,TURBT术是治疗NMIBC标准术式,但易损害肿瘤层次,对术后病理结果造成影响,且出血、膀胱穿孔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本研究选取我院NMIBC患者88例,比较经尿道针状电极ERBT术、HolRBT术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NMIBC患者88例(2018年1月~2019年9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组、A组,各4 4例。B组女12例,男32例;年龄55~76岁,平均(65.34±5.07)岁;肿瘤直径0.7~3.7cm,平均(2.12±0.65)cm;TNM分期:13例Ta,31例T1。A组女15例,男29例;年龄54~77岁,平均(66.39±2.25)岁;肿瘤直径0.6~3.9cm,平均(2.26±0.68)cm;TNM分期:14例Ta,30例T1。两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TNM分期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患者知情本研究、自愿并签署同意书。

附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附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导尿管留置时间(d) 住院时间(d) 医疗费用(元)A组 44 22.76±5.29 37.73±8.12 4.97±1.62 7.68±2.84 11988.26±303.57 B组 44 21.05±4.53 35.12±8.49 4.51±1.51 7.09±2.52 15102.33±327.64 t 1.629 0.474 1.378 1.031 46.247 P 0.107 0.144 0.172 0.306 <0.001

附表2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附表2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CYFRA21-1(μg/L) BLCA-1(ng/ml)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A组 44 17.38±2.47 5.62±0.79a 6.82±1.02 3.58±0.52a B组 43 16.65±2.33 5.36±0.74a 6.54±0.97 3.42±0.50a t 1.417 1.584 1.312 1.471 P 0.160 0.117 0.193 0.145

1.2 方法

1.2.1 B组采用HolRBT术,连续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经尿道将电切镜置入膀胱,观察肿瘤直径、数量、位置等,后经同一通道将钬激光光纤置入膀胱,距肿瘤基底部1cm左右进行切割,至肌层时改为推进式切割方法,并配合水流掀起肿瘤组织。对于体积较小肿瘤,采用Elick吸出,若体积较大则用环状电切袢勾出。术后留置导尿管。

1.2.2 A组采用经尿道针状电极ERBT术,连续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经尿道将电切镜置入膀胱,观察肿瘤直径、数量、位置等,在距肿瘤基底部1cm左右处用针状电极切开膀胱黏膜,直至肌层,边切边推逐步向肿瘤中心剥离,完整剜除肿瘤,电凝止血。对于体积较小的肿瘤采用Elick吸出,若体积较大则用环状电切袢勾出。术后留置导尿管。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②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膀胱癌特异性核基质蛋白-1(BLCA-1)]水平,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取血清,以ELISA法检测CYFRA21-1、BLCA-1水平。③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血尿等。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医疗费用少于B组(P<0.05),见附表1。

2.2 肿瘤标志物水平 随访6个月,B组脱落1例,两组CYFRA21-1、BLCA-1水平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附表2。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A、B两组膀胱穿孔、血尿发生率比较,分别为2.27%VS6.82%、4.55%VS2.27%,无明显差异(P>0.05),A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0.00%低于B组的18.18%(P<0.05)。

3 讨论

HolRBT术在NMIBC的治疗中具有术野清晰、出血少等优势,可减少肿瘤组织残留,降低复发率,且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但手术成本较高,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其于临床大规模应用[3]。近年来,为获得完整肿瘤标本,精确进行病理分期,提出ERBT术。经尿道针状电极ERBT术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势,针状电极切割精确、易于精细操作,可完整切除肿瘤,可控性强,无需与肿瘤组织接触,可防止肿瘤细胞脱落,降低肿瘤种植、复发与远处转移风险,电极功率低,能防止诱发闭孔神经反射,且创面小,止血效果好[4]。熊浩等[5]学者指出,对NMIBC患者采用经尿道针状电极ERBT术,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可减少住院费用。本研究发现,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医疗费用少于B组(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经尿道针状电极ERBT术所使用手术物资价格低廉,故能减少医疗费用。

CYFRA21-1为可溶性蛋白,上皮组织癌变后,其大量释放入血;BLCA-1是一种与膀胱癌有关核基质蛋白,能一定程度反映NMIBC恶性程度[6]。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两组CYFRA21-1、BLCA-1水平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膀胱穿孔、血尿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由此表明经尿道针状电极ERBT术治疗NMIBC安全有效。A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的原因在于针状电极产生电流刺激小,且术中利用推剥、挑拨等手术技巧,可有效减少闭孔神经反射发生。应用经尿道针状电极ERBT术应注意:手术过程中需耐心分离肿瘤组织,减少不必要损伤,若发现肿瘤累及肌层,应及时改变术式。

综上所述,经尿道针状电极ERBT术治疗NMIBC患者,可减少医疗费用,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针状附表导尿管
胆怯
散文诗(2024年4期)2024-03-29 03:15:06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针状焦生产技术及行业发展探讨
附表
岩石学报(2021年9期)2021-10-29 10:22:22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附表
地球学报(2021年1期)2021-01-26 07:59:12
针状焦市场分析与生产技术研讨
环球市场(2020年24期)2020-11-26 02:37:38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湖南饲料(2018年3期)2018-07-03 06:17:58
湖南省2017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名单
湖南饲料(2017年3期)2017-07-18 11:15:37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