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优秀电视新闻作品采制过程中的选材特点
——以央视新闻栏目中的作

2021-01-13 14:56:51刘昆霖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7期
关键词:选材电视新闻关怀

刘昆霖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选材是采制电视新闻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新闻电视作品素材的采集过程以及实际运用的素材选择,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去论述优秀电视新闻作品采制过程当中选材的共同点。

一、深入复杂的社会百态中寻找题材

深入到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去常人不能所及之处、去百姓迫切关心的现场中寻找生活素材,这是优秀电视新闻作品最为重要的来源。想要获得有意义、有质量的素材,就不能坐在办公室中闭门造车,必须要深入到生活与基层中,并要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去与不同的人群接触,在各种纷繁的社会现象之中寻找优秀的题材。

就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央视《新闻1+1》栏目组在疫情初期由白岩松主持采访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情况如何?〉(白岩松专访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这期节目,可谓是中国新闻电视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疫情防控信息的传播作出重大贡献。它完美的诠释了“题材选择”的重要性。2020年1月18日、19日两天,武汉突然公布新增136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同时北京、深圳也发现相关病例,舆论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猜测,在疫情初期,全国都笼罩在“新冠”的阴霾之中,疫情目前状况如何?在疫情紧急的武汉究竟发生了什么?一线的抗疫医院救治情况到底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信息泥沙俱下,人们迫切的想真正的了解这一切。于是在这种紧急情况下,1月20日晚,《新闻1+1》连线专访刚刚从武汉到达北京的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针对社会各界最关切的问题,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解答公众疑问。面对采访,钟南山院士首次确认了“病毒人传人”的信号,敲响了防疫警钟,也为全国抗疫的迅即展开,发挥了积极作用。该期节目,也成为2020年中国新冠疫情阻击战中的标志性报道。

而紧随其后,在1月24号,央视记者马上进入了当时收治感染患者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以及汉口医院,进行一线报道。在疫情当前,央视记者仍能勇敢的深入疫情腹地,通过摄像头与采访将真实状况还原在大家面前,也成为了疫情期间标志性的新闻作品之一。这两部作品的成功,首要的因素就是选材的重要,要在关键时刻从百姓角度出发去思考,深入到极其复杂、常人不能所及之处去寻找新闻素材,通过这样的素材所形成的新闻作品,不仅仅是能够获得轰动效应,还具有良好的长期保存价值。

二、选材具有时代性:在时代背景下审视报道

在制作电视新闻作品的过程之中,我们需要从时代北京出发,对报道的内容进行审视,从宏观层面出发对新闻内容进行整体把控,只有这样才可以采制出优秀的新闻作品。我们采访选材当中要结合时代背景,去采制时代所需要,人民所需要的作品。而《新闻调查》栏目里《透视运城渗灌工程》这部电视新闻作品,便很好的诠释了何为“时代性”。两部电视新闻作品都创作于1998年,而涉及内容都是相对敏感的“干部”“政治”“腐败”等内容,但这些元素,正是当年的时代符号。

1998年1月22日,党的十五大全面召开,战略部署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的新时代,要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关键在于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人跟工作人员要不断的提升领导能力与治理水平,一直要坚持与腐败质变作斗争,与人民站到一起,凝聚民心,为推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共同奋斗。而其中着重提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败斗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但是也要看到,党政机关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尚未全面有效地得到遏制,有些地方、有些方面甚至还在滋长,反腐败斗争任务仍很艰巨,形势依然严峻。”可见,当年反对腐败、肃正党风是重要的时代主题之一。

《透视运城渗灌工程》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九九五年的七月到九月,在山西的运城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情,而政府在两个月内迅速建成了六七万个渗灌池。一九九八年,有一些知情者上报,这个工程完全是一个“面子工程”,并且有人怀疑这是拿虚假表演给一些前来视察的领导看的,并且专门修了类似的半弧形的“池子”。一九九八年九月,《新闻调查》栏目组记者赶赴运城做节目的前期调查。“听说当地的领导人有一套方法来应对各处而来的记者。“编导徐涛回忆说,当时所有一起工作的人都认为这条报道的选题很好,但是很难实现目标,因为当事官员依然在职。九月十一日,记者一行人正式开始来工作调查“谁胡说我就收拾谁”记者组一到当地,马上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特别照顾”,并且让他们在当地电视台附近入住酒店,方便掌握记者组的行动。为了避开监视,摄制组一行人半夜凌晨就出发,但仍被跟踪,记者组用尽各种方法摆脱跟踪,都没有成功。采访中,一位农村妇女告诉记者:“池子里面从来没有水,根本没用过。”跟在记者身后的一位相关干部就大声责骂道:“谁乱说我就弄谁!”因为拍摄人当时采用了两部机器同时进行拍摄,其中一个镜头对准的是记者,另外一个镜头对准的是那名村民。当听到了这名乡干部所说的话语之后,敏锐的摄影师立刻将对准记者的那个镜头对准了乡干部,并将这一幕如忠实的记录了下来。随后这一幕幕荒唐近乎闹剧般的场面被登上了央视,引起了轰动更引发了一阵阵的反思与行动,此中的效果远不止这部电视新闻中老领导的那一句“不应该搞虚的”。

这部电视新闻作品同样可以称得上是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电视新闻作品,除了优秀的技巧,其中更突出的是其时代性,他很好的结合了当时的时代需求,成为“反腐”调查的标志性作品之一,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些状况的缩影,它成功的用他们的态度去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是为民请命的“包青天”,也是记录历史的“司马迁”。

三、素材报道角度的选择具有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闻传播工作中的体现,也是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我们在采编过程中应该合理地采集素材。”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应在新闻采访中坚守和彰显人文关怀,以受众为中心。尊重被采访对象,这是记者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新闻记者要在采访前积极沟通被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换位思考,站在被采访对象的角度,设身处地考虑他们的心情、想法等因素,在不侵犯隐私、不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下,合理地采集素材。

在电视新闻作品《双城的创伤》当中,记者要采访的是一群山村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外务工,缺乏关注与关爱的他们,总是做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来获得关注。面对他们,这位女记者便很好的展现了人文关怀。

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采访场合,镜头里,被采访的孩子们大多只有七八岁,正处于小学阶段,他们在采访里一言不发,甚至不断逃避。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地采集到信息与素材,是最考验采制的地方。而此中最突出的是女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接近性”,她在采访过程中,语调轻柔,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索,相比于采访更像一次心灵的探访,在过程中,她主动脱下高跟鞋,陪孩子们一起爬上山坡,静静的陪伴着他们,在这种关怀下孩子们也似乎感受到了她的善意,最终开口道出原委。许多记者的采访风格总是以犀利著称,直接追问事实真相,有时候他们不是在用问题接近、还原事情真相,而是提前自己定出了一个结果,总会让观众们感受到采访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而这位女记者则在采访后总结道:“我觉得记者应该是对事苛刻,对人宽容。宽容的基础是理解。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有这样一个心理的定位,采访的姿态上也会有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转换采访视角,不仅仅是采访技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记者思维方式的转换。在提问的过程中这位女记者不再会事先表达出对事件的判断,也不会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个人的理解与态度。而是擅长用精准的表达,巧妙的通过第三人称开头的方式来对采访对象进行提问,客观地挖掘阐述“事实背后的新闻”。在采访中,记者要始终秉持善良之心,注重沟通方式,用心倾听被采访对象的谈话,减少被采访对象的心理压力,从形象和语言上接近被采访对象,拉近心里距离。这种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采访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具有人文关怀角度的素材采集、选取方式也更符合我们新闻人的职业操守。

四、采编过程的精品意识与创新意识

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离不开采编过程题材的取舍与采编内容的创新。题材好,这是基础,但内容的取舍又要有所侧重。我们要在采编过程中懂得取舍并对素材加以利用创新才能创造出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例如在《网瘾少年》一期节目当中我们便看见《新闻调查》栏目组的素材选择能力的突出。按照时间线来说,两位“网瘾”少年应该是节目记者在最后完成采访的,而陶教授应该是她最先联系的人,但在素材选择中,节目组选择先让两位“网瘾少年”先出场,通过他们的故事与矛盾作为铺垫,将悬念留到最后再让陶教授出场,整个新闻作品让人看的聚精会神、紧扣心弦。由此可见,采编素材内容的创新、取舍也是一个新闻电视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的重要因素。“优秀电视新闻作品是具有一定思想内涵,融新闻价值、 实践价值和欣赏价值于一体的优秀新闻作品。”电视媒体要向观众提供优秀的新闻产品, 记者在采访时就必须强化精品意识,在选材角度方便取舍得当适度创新。

五、结语

一部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它的意义是非凡的,它能够记录一些事情、反映一些事情甚至改变一些事情,它是这个社会宝贵的传媒财富。要采制到优秀的电视新闻内容,我们的素材选取就要勇于深入到复杂的社会百态中,结合时代背景,在时代背景下审视报道的内容,并且在采集、报道的过程当中应该有人文关怀的精神与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样方能采制到更多更优秀的新闻作品,发挥新闻传媒的力量。

猜你喜欢
选材电视新闻关怀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26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8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老区建设(2016年7期)2016-12-06 11:16:54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新闻传播(2015年3期)2015-07-12 12:22:36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声屏世界(2014年1期)2014-02-28 15:17:28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