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波
(内蒙古师范大学锦山实验中学 024400)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等效平衡的学习、理解和应用更为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内容的重中之重.在知识点讲述过程中学生容易混淆,在解题应用时更是难以区分、迷惑不清,往往造成学习上的受挫,自信心的不足.笔者结合相关理论帮助师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精心提炼平衡原理,浓缩成言简意赅的文字,敬请同仁批评指正.
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相同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1.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如果起始时物质的投入量不同,但是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侧的物质后,各物质的量对应相等,则两平衡等效.
2.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如果起始时物质的投入量不同,但是换算成同一侧的物质后,各组分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两平衡等效.
3、恒温恒压条件下,无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是否改变,如果起始时物质的投入量不同,但是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侧的物质后,各物质的量对应成比例,则两平衡等效.
例在温度相同、容积相同的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的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
已知
ΔH=-92.4 kJ/mol
容器甲乙丙反应物投入量1mol N2、3mol H22mol NH34mol NH3NH3的浓度/mol/Lc1c2c3反应物的能量变化放出Q1kJ放出Q2kJ吸收Q3kJ体系压强/Pap1p2p3反应物转化率α1α2α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p2>p3B.Q1+Q2=92.4
C.2c1>c3D.α1+α2=1
解析由题可知甲与乙互为等效平衡,丙是在乙的前提下等倍数增大反应物浓度.
先看甲与乙:
c始a3a0
c反n3n2n
c平a-n3a-3n2n
与它等效平衡的:
c始 0 0 2a
c反a-n3a-3n2a-2n
c平a-n3a-3n2n
再看吸、放热Q:
ΔH=-92.4 kJ/mol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1mol N2和3mol H2完全反应生成2mol NH3,放出92.4kJ的热量.甲放出的热量为n|ΔH|kJ,乙吸收的热量为(a-n)|ΔH| kJ.
故Q1+Q2=a|ΔH|.
再来看乙与丙,恒温恒容条件下,丙是在乙的前提下等倍数增大反应物浓度,
利用转化率规律:
m+n
m+n>p+q则反应物转化率都增加.
m+n=p+q则转化率不变.
2a0 0
2a-2na-n3a-3n
2na-n3a-3n
4a0 0
4a-4m2a-2m6a-6m
4m2a-2m6a-6m
即:α2=a-n>α3=a-m
吸收的热量为Q2=(a-n)|ΔH|和Q3=(2a-2m)|ΔH|,由于a-n>a-m,所以2Q2>Q3.
那么,甲、乙、丙三个容器中浓度c、压强p、热量Q和转化率α存在什么关系呢?在此进行归纳总结,仅供各位同仁参考和指导.
NH3的浓度cmol/L:由于a-n>a-m,得知n 丙NH3的浓度为c3=4m,所以,2c1=2c2 吸、放热Q′kJ:甲放出的热量Q1=n|ΔH|kJ,乙吸收的热量Q2=(a-n)×|ΔH|kJ,丙吸收的热量Q3=(2a-2m)|ΔH|,故Q1+Q2=a|ΔH|,且由于a-n>a-m,得知Q2>Q3. 体系压强p/Pa: p1=p2=(a-n)+(3a-3n)+2n=4a-2n. p3=4m+(2a-2m)+(6a-6m)=8a-4m. 故2p1=2p2>p3. 等效平衡是一种思维分析方式和解题方法.通过具体试题的分析和应用,等效平衡会增强了化学平衡试题的解题策略和方法研究,并能从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和原理,让学生的学习和做题更加高效. 1.恒温恒容,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等的可逆反应,对应物质的百分含量、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等都相等.转化率不相等. 2.恒温恒容,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相等的可逆反应,对应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成比例增减.对应物质的转化率不确定,若按照初始比例投料,转化率相等,反之不等. 3.恒温恒压,不管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相等或者不等的可逆反应,对应物质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浓度相同.质量、物质的量成比例增减.对应物质的转化率不确定,若按照初始比例投料,转化率相等,反之不等.四、规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