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慧,付锦东(陕西北元集团锦源化工有限公司,陕西 神木 719319 )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乃至全球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在每年度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节能降耗、低碳发展、环境保护等字眼被提及越来越频繁。煤化工企业在我国发展速度非常快,早在21世纪初新增的煤化工项目投资额就已经达到了将近一百亿元。但由于煤化工企业的特点,在进行生产活动时,以煤为原料的生产方式加重了空气污染,比如其排放的碳氧合物和氮氧化物等废气,与国家提倡的低碳节约型发展方式不符。如何在保持煤化工企业产量的基础上实现节能降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成为了相关学者乃至国家都在研究的主题[1]。在此环境下,本文提出的煤化工企业节能降耗的优化对策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节能降耗在广义上来说是指节约能源物质、降低能耗从而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保护环境的目的。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强调发展循环经济,因为其可以节约物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并保护环境。而传统的经济生产模式是依靠大量的能源消耗生产出产品,并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凭借着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特点生产产品,带来的后果就是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2]。节能降耗模式的生产活动强调以最少的能源消耗,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尽可能少地排放生产废弃物,还可以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达到增加产能的目的。这种模式优化了生产流程,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伤害。
煤化工企业主要是指那些以煤为生产原料,利用化学方法对煤进行加工使其转化为气体、液体或固体等的生产企业。其生产手段包括煤的气化、干馏、焦油加工,生产的产品包括煤气、电石等。甚至如果将来石油出现短缺时,可以利用将煤液化生产出的产品代替石油。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氧化物、苯化合物和硫氧化物等有害物质。
我国作为煤化工企业大国,因人口众多,对煤化工产品需求量大,煤化工企业在生产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生产效率和生产产能领先于其他国家甚至远超过国际水平。但是单位产品的耗能同样也比国外同类产品高出很多,比如日本,其煤化工企业单位产品耗能仅为我国同类产品的八分之一。一些地区和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发展,不顾国家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关闭要求,争先恐后上马煤化工项目,为了追求生产效率和产能,大量消耗煤资源。煤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坚持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会给以后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麻烦。又比如水资源,煤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决定了其的高耗水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而我国煤炭资源比较富饶的地区普遍水资源相对匮乏,而有些煤化工企业为了减少水运输过程中的成本,会选择在当地建厂,加重了水资源保护的矛盾。
目前在国家层面上尚未建立健全节约能耗、利用先进科技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具体机制。煤化工厂的设备及技术都较为落后,能源消耗较大,已不能满足我国资源越来越短缺带来的需求。对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投入的资金、人力不足,使得化工行业不能淘汰落后高耗能企业,化工企业又不能淘汰落后产能,不能利用先进技术生产出低耗能、低污染、高质量的产品,产业结构调整能力差,对环境污染高。只有加大对新技术开发和研究的投入,利用新技术推进煤化工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从而促进化工行业平稳、健康、绿色发展。
企业经营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节能降耗的重要性,在企业进行生产活动中没有节能降耗意识,只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有些煤化工企业经营者认知到了节能降耗的重要性,但对生产流程的管理并不到位,对能源计量和统计没有认真进行,缺乏相关的制度;能源统计岗位人员缺乏或专业水平不足,导致收集到的耗能数据不精准;缺乏监督制度,为了应付政府部门检查乱写乱报数据,致使企业经营者不能真实了解能源耗费情况。
目前,我国存在着煤化工产能过剩的现象。我国的质量优良的煤资源优先供应于电力、钢铁等重要产业,而剩下的一些高硫的低等劣质煤对环境污染更为严重。而由于有些煤化工产品产能过剩,导致大型煤化工企业产量不够,小型煤化工企业遍地开花[3]。大型企业一般管理较为严格,对节能降耗较为重视,对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对环境影响较小。而小型煤化工企业因为资金规模较小,不愿意上新设备新技术,耗能高的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高,最终造成破坏生态环境严重的现象。
首先国家要提高煤化工企业的准入门槛,加大对为追求生产效益而不顾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行为的惩罚力度,通过惩罚来加大煤化工企业污染成本,使其不敢因为经济效益而肆意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化工企业的经营者要真正意识到节能降耗给企业及国家带来的好处,并且要对煤化工企业的性质有很深了解。定期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比如对水资源的节约,煤化工企业可以考虑在工艺流程中对水使用进行控制,利用循环水重复利用技术、夹点技术、空冷技术等手段提高水的利用率。尽最大可能实现废水的重复利用,经过预处理、生化处理、污泥处理、蒸发结晶等各种方法的联合,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用节能水泵等先进的设备节约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
煤化工企业要立足长远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节能降耗的号召,建立健全落后技术和高耗能设备的淘汰机制。对一些国家规定的落后机器设备,定期进行更新和改良[4],如果设备不能再进行改良要更换合格设备,同时加强对新设备的维护保养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煤化工企业要加大对新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积极研发新技术,比如:采用超重力分离新思路达成治理复合炉尾气的目的、对循环硫化床锅炉进行改造实现节能目的、对复合炉熄焦进行改造达成节能目的、将白灰窑煤气混合掺烧优化为单纯使用电石煤气,提升白灰窑用气热值和稳定性达成节能目的、维修复合炉花墙、定期清理桥管,优化炉底和火道温度控制,使兰炭挥发指标下降减少资源浪费。以技术改造为切入点,提高节能降耗增收的能力,促进企业乃至行业稳定发展。
煤化工企业首先要重视节能降耗工作,把稳生产,降消耗,提质量,控费用作为企业经营根本出发点,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节能降耗意识。成立增收节支创效领导小组,由企业经理任组长,其余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厂负责人任小组成员。制定节支创效年度目标,将电石电耗、电极糊消耗和原料输送破损控制作为年度消耗管控重点,从原材料管理、过程管控、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比如对循环硫化床锅炉进行改造,达到节能创效的目的。对物料输送环节进行改造和改进,降低过程破损。紧盯电极糊电阻率指标,引进、试用天宝电极糊,倒逼厂家改进配比,降低电极糊消耗。开展节电专项活动,优化公用系统和辅机运行方式,进一步降低厂用电率。如果节能创效目标完成,要对各厂各科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如果目标没完成,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保证节能创收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监督作用,对违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增大企业的违规成本。同时要制定政策精简小型煤化工企业。对一些设备落后、技术落户、污染物排放量超标的企业进行关停处理。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也要成立污染物监测部门,部门直接向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由专业知识过硬、监测经验丰富的员工定期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检测,建立各部门协调沟通联动机制,如果检测部门发现排放量超标,一方面报告给领导小组组长,另一方面与相应部门进行沟通,找出原因,并及时整改。一定时期内,对排放量超标的部门及人员进行处罚,对排放量控制较好的部门及人员给予奖励,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煤化工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节能降耗的号召,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通过提高煤化工企业的违规成本、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和新设备的引进投入、加强对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的管理、成立专门的污染物监测部门等方法来达到企业节能降耗的目的,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创造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企业稳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