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煤炭高校安全工程学科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1-07 19:48:29倪廉钦高杰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22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安全工程新工科

倪廉钦 高杰

摘要:能源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对煤炭产业发展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随着煤炭行业“十年黄金期”的结束,煤炭高校安全工程学科步入转型期。本文通过对安全学科发展历程、当前安全学科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行业形势的变更,导致人才流失,学科建设缓慢,学科转型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以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学科建设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科转型中遇到的困难,结合“十四五”规划,教育部“新工科”建设,提出煤炭高等院校安全工程学科办学方案转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煤炭高校;安全工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 of Safety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 Co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 Tak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NI Lianqin1,2  GAO Jie3

(1,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ining Response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Deep Coal Mine,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Province, 232001 China;

3. Shanxi Jinhui Wangfeng Coal Industry Group, Xiaoyi, Shanxi Province, 032300 China)

Abstract: The adjustment of energy structure and supply side reform have had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With the end of the “Golden decade” of coal industry, the safety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 coal universities has entered a transition perio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afety discipline and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safety discipline, the paper shows that the change of industry situation leads to brain drain, slow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discipline transformation is imperative. Based on this, it takes the safety engineering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discipline transformation, combined with the "14th Five-Year plan" and the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uts forward the idea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form of the school running scheme of the safety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 co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Coal University; Safety engineering;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alent training

2017年2月,教育部發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我国以新工科建设为目标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正式进入新阶段[1-3]。安全工程学科具有涉及领域广、学科交叉融合、渗透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伴随着煤炭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行业形势也相应的发生变化,而以矿山安全为办学特色的煤炭高等院校安全工程学科作为安全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教育体系及培养模式在新形势下,亟需加快转型[4]。

1 安全工程学科发展历程

1.1学科发展历程

从1953年我国首次开展矿山通风安全专业研究生录取工作至今,安全工程学科不断改革创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截止2021年3月,我国共有152所高校开设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安全工程学科发展历程如表1所示[5-15]。

从办学整体上看,我国开设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的培养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行业特色为支撑的行业专一型人才培养模式,另一类是淡化行业特色,重视兼容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前者着重以培养特定行业所需的安全人才为主,从基础理论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课程实践等,均含有浓厚的行业特征;后者以培养兼容型安全人才为主,建立多行业领域均可适用的通用型人才,构建横向、适应性强的安全知识体系。学生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毕业要求集中体现了各高校不同的学科特色。

1982年,安徽理工大学正式招收通风与安全方向研究生;1994年,通风与安全专业更名为安全工程专业;2008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2009年,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准设立;2015年,获批省级学科重大建设项目;2017年,入选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位列安徽省属高校第一位。

1.2学科人才就业去向

安全学科是一门涵盖多专业、文理综合的交叉学科,各高校依托其学科所属学院及研究方向,形成了不同办学特色的安全学科建设体系。安全学科主要涉及金属与非金属矿山、环境工程、交通工程、机电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工业与公共安全、核工业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等多个领域。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安全问题伴随着生产劳动也不断发生变化,安全学科人才就业领域也随之改变。表2统计了2016—2020年我国安全生产事发生起数和事故死亡人数。由表中统计数据可知,2016—2020年,交通事故较其他几类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为最高,矿山类事故死亡人数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建筑、化工行业同样也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领域。安全事故的高发行业领域正是安全学科人才就业的选择方向,这也集中体现了安全学科培养人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 煤炭院校安全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2020年,我国煤炭产量38.4亿吨,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持续减少,占比已由2016年的62.2%降低至56.8%。从上述安全学科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煤炭院校的安全学科多由地矿特色浓厚的“矿井通风安全”专业演变而来,虽然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公共安全、工业安全和职业健康安全共同发展的学科特点,但仍保留了深厚的矿业特色。随着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的结束,行业对人才市场需求导向势必会对煤炭院校安全学科人才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办学过程中院校经历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2.1 行业形势变更,学科转型刻不容缓

安全工程专业始于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煤炭行业的市场发展前景支撑着安全工程学科的建设。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实施,煤炭行业本身就处在化解产能过剩与转型升级相结合的环境之中,而以重视培养煤矿所需人才的安全学科也就面临着学科转型的问题,这就要求院校必须在自身特色专业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教学研究领域。由于学科发展历程和专业侧重点的限制,较多研究方向仍是煤炭或矿山相关领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2.2 专业课程较为单一

我国安全学科建立的初始目的是为了发现并解决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单一化的培养目标对学科的建设发展造成了瓶颈。由于近五年来,建筑、化工、交通等行业发展迅猛,对安全学科兼容型人才要求不断提高,原有的教育課程和学科建设结构面临着挑战。

2.3 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关联性不强

实践课程是工学理论课程教学的软支撑。在实践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需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更深层次的探究问题,达到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创新意识的目的。但因煤炭行业工作环境复杂且具有高危险性,加之工作强度较大,风险性较高,部分学生对该领域的实践课程存在畏难情绪,学生的理论知识并没有与实践能力相结合,造成实践课程效果不佳。

针对上述学科转型所遇到的困难,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学科经过不断改革创新,现为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学科建设点。安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消防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通风安全学》入选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同时,《通风安全学》课程已被评为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目前,安全工程形成了工业安全、公共安全和

卓越工程师计划3个方向,开设了《安全学原理》《工程力学》《安全信息工程》等核心课程。同时,根据3个专业方向,开展了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军事技能训练、劳动教育实践、思想政治类课程实践、工程训练、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类实践等。其中,公共安全方向培养方案课程逻辑关系如下图1所示。

3 煤炭高校安全工程学科建设发展对策

3.1 立足学科优势,培养复合型、交叉型学科人才

“十四五”规划指出,我国要继续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提升煤炭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多措并举的改革方式,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将煤炭行业的发展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炭作为能源稳定供应的地位也更加明显。“新工科”建设对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能力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炭高等院校应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在发挥矿山类安全工程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学科专业口径,丰富学科类型,勇于向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等领域延伸,促进其他学科与安全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3.2 结合就业领域,适应学科发展

安全工程是一门涉及面广的综合交叉学科,所学课程涉及面广,易造成学生“学而不精、多而不专”的现象,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较模糊,导致其选修的方向没有清楚定位,陷入“学而不思”的现象。安全学科本科教育,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就业意愿,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就业领域所需的课程培养。在牢固掌握通识课、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明确专业选修课的培养方向,充分将学生就业意向与市场就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能够应对新经济挑战,满足产业需求的安全学科人才。

3.3 加快培养机制转变,探索多方面培养模式

高校应重视安全学科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树立系统的培养目标,依据不同的培养特色,使本科毕业生掌握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具备应用专业技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应重视理论教学、勤于实践、开拓创新,培养出适用于多行业领域的毕业生。

4 结论

(1)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煤炭高校应不断扩大专业口径,丰富学科类型,加大通用兼容型人才培养。

(2)煤炭高校应立足自身安全学科专业特色,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明确培养方向,细化教学环节,提高培养质量,完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3)高校应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就业需求三者相统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佟瑞鹏,张艳伟,杨云云,等.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学科建设发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29(7):150-155.

[2] 张小良,梁梵洁,麻庭光,等.安全与应急管理专业学科发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12):183-188.

[3]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4] 高保彬,代军,亢昊庆,等.煤炭高校安全工程学科发展现状及对策——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J].安全,2019,40(3):57-60,64.

[5] 胡德鑫.学科演进视域下新工科建设制度困境与行动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3):49-54.

[6] 易玉枚,董子文,易灿南,等.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20,27(3):153-156.

[7] 佟瑞鹏.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8,28(3):1-6.

[8] 邵辉,张东,葛秀坤,等.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12):34-39,203.

[9] 张江石,付净,傅贵,等.矿业类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1):123-128.

[10] 何娟霞,李青,张睿冲,等.广西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S1):345-347.

[11] 张浩,刘秀玉,黄新杰.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4):111-112.

[12] 王凯,李珊,潘俠,曾广霞.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5):163-168.

[13] 朱建云,李庆钊,裴晓东.安全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1):288-292.

[14] 蒋培玉,李列平,沈峥.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2(2):47-49.

[15] 景国勋,程磊,袁东升.“新工科”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2):102-107.

中图分类号:X93-4;G642;TD79-4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9-5640-7276 基金项目:安徽理工大学(xjyb2020-02)。 第一作者:倪廉钦,(1991—),男,硕士研究生,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矿井瓦斯灾害防治

作者简介:倪廉钦(1991.06),男,汉族,安徽利辛人,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矿井瓦斯灾害防治。

基金项目:安徽理工大学校级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jyb2020-02)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安全工程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计算机教育(2017年8期)2017-09-01 15:00:02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科技视界(2017年10期)2017-08-21 07:51:35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51
加强党建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6:46:30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
中国水利(2015年3期)2015-02-28 15:12:13
保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浅议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措施
河南科技(2014年19期)2014-02-27 14: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