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文,张建军
(1.宿迁市交通运输局,江苏 宿迁 223800;2.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00)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开始肆虐,全国所有省(市、区)无一幸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β冠状病毒,主要引起人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群普遍易感,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国家卫健委于2020年1月20日发布公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020年1月23日,广东、浙江、湖南率先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随后全国其他省(市、区)亦相继启动一级响应预案,全国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全面打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三个重要阶段: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中要求在交通站点设置交通卫生检疫站,开展交通疫情防控工作。其目的就是切断疫情通过交通工具进行传播的途径,从而达到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道路公共交通是公众基本出行的需要,防控措施不到位极易造成疫情的传播与扩散。特别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一定实效后,许多地区疫情风险等级降低,复工复产对道路公共交通有着极大需求。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又能满足公众出行对道路公共交通的需求,这需要实时地动态调整道路公共交通运营策略。本文结合宿迁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道路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的实践情况,进行了一些经验总结和深入思考。
公共交通属于公共基础设施中的准公共物品,指为公众提供服务,公众可以实现共享,但不允许有独占或排他行为的一些基础性设施。从广义上讲,公共交通包括公、铁、水、空等交通运输方式。通常来说是指狭义的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公交、出租车、地铁、轻轨以及公共自行车等。本文道路公共交通属于公路交通运输方式,包括公路长途客运、公交、出租车和网约车等。宿迁市位于江苏北部,属于中小城市,其道路公共交通构成呈多样性。其中心城市内公共交通如下:公交由市区公交、乡村公交构成,市区公交51条线路,乡村公交25条线路,公交1 168车辆,行政村公交通达率100%。出租车770辆,网约车178辆。长途客运开通班线73条,运营客车169辆,市区包车运营车辆102辆。
聚集性疫情是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主要方式。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就发生一起典型的聚集性疫情,武汉市返乡人员王某参加其祖母的丧葬活动,导致6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3例无症状感染者。疫情病例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传播能力强,某病例发病前2 d即已经具备传染性,发病前1 d病毒排放量已经上升到面对面交谈3 min就能引起感染的程度,尚未表现症状前即已感染4人。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三种:飞沫:喷嚏、咳嗽、说话所产生的飞沫、呼出的气体;气溶胶: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的粘膜,导致感染。
据上述研究,道路公共交通具备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基本条件,即传播距离和接触时间。已有报道称在49座的密闭大巴和和18座空调小巴内,病例与被感染者之间的最远距离达4.5 m。据统计,乘客在长途客运车辆上的时间不低于1 h,在公交车辆上的时间不少于5 min,在出租车和网约车上的时间不少于10 min。根据已有病例研究结果,道路公共交通乘客接触时间满足病毒传染的时间要求。此外,长途客运和公交车辆乘客较多,且行驶过程中多处于密闭空间状态,一旦乘客中有新冠肺炎感染者,即使其处于潜伏期也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出租车和网约车一般载客1~3人,小型汽车内空间更小,密闭空间状态下更有助于病毒传播。道路公共交通造成的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呈现出以下特点:既有乘客与乘客之间的传播,也有乘客与驾驶员之间传播。既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也存在交通工具被污染后造成的间接传播。同时,不可忽略的是,乘客在候车和到站下车后在交通场站造成人员的聚集,为疫情扩散产生了更大的可能性。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扩散,不同地区的疫情风险等级存在差别。以江苏省为例,截止2020年3月20日,全省累计确诊病例631人,已经全部治愈出院;密切接触者12 652人,还有14人接受医学观察。江苏省下辖13个设区市,各市新冠肺炎累计确认病例如下:南京市93例、无锡市55例、徐州市79例、常州市51例、苏州市87例、南通市40例、连云港市48例、淮安市66例、盐城市27例、扬州市23例、镇江市12例、泰州市37例、宿迁市13例。
江苏省于2020年1月24日24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预案,随即在全省各市县相继出台交通管制措施。道路公共交通方面全省统一要求禁止开行湖北省方向的省际长途班车和包车,后来随即疫情形势逐渐升级,要求禁止开行所有省际班车和包车。鉴于江苏省内各设区市疫情严重程度不一,省级层面并未就省内市际班车、县际班车以及公交车、出租车和网约车等方面运营作出统一要求。但是对道路公共交通工具、场站以及乘车人员的防疫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从全省范围看,长途客运班车由于各设区市相继关闭长途客运站,而造成了实际停运。出租车和网约车在疫情期间由于居民出门出行需求少,虽为完全停运,但在线运营率很低。10个设区市城市公共交通全部停运,2个设区市城市公共交通仅保留1~3条重要运营线路,且发班次数明显减少;仅1个设区市城市公共交通未公告停运,而是对公交线路和班次进行了优化。
宿迁市确诊病例人数共13人,绝对人数和相对人数在江苏省内属于较少设区市,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相对较好。就宿迁市境内而言,各县区疫情严重程度亦有不同,其中沭阳县1例,泗阳县4例,泗洪县0例,市区8例。研究表明,不同疫情区域可以采用一些非常规公共交通防疫对策,以缓解公众对公共交通的需求与疫情防控之间的矛盾。宿迁市在疫情防控期间,对道路公共交通运营管理采用分区分类方式,没有在全市范围内采用统一措施与步骤。宿迁市疫情防控交通管控领导小组对全市交通疫情管控形势进行研判,适时出台市区交通管控措施,同时指导各县交通疫情管控工作。
(1)道路长途客运。宿迁市长途客运主要方向是南京、无锡、苏州、常州以及上海、浙江等省外城市。首先,按照全省统一安排,全市范围内停运一切省际班线和包车业务。其次,根据实际市场需求,停运省内市际班线和市内县际班线。停运省内市际班线发布公告的主体可以是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也可以是客运企业。宿迁市长途客运班线停运公告由宿迁市汽车站于2020年1月29日发布,其他县长途客运班线相继停运。这是由于省内其他城市客运站相继停运,造成宿迁长途客运班线无法从其他城市客运站上下客,从而被迫停运。同时,疫情风险等级下降以后,省内如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相继恢复汽车客运后,宿迁市依然由宿迁市汽车站申请政府交通部门于2020年2月24日逐步恢复省内长途客运班线营运,其他县长途客运班线亦相继恢复。
(2)公交。江苏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预案后,一周内各市县相继停运或部分停运公交。宿迁市2020年1月27日起对市区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保留15条线路,约运营150辆车。重点保障宿迁高铁站、医院等,对保留公交线路途经义乌商贸城、大润发超市、金鹰、宝龙、苏果超市等日常客流较大站点不再停靠,同时班次间隔高峰期30 min、平峰期60 min,首班发车时间推迟至7∶00,末班发车时间提前至18∶00。市区至乡镇以及乡镇至农村公交一律停运。在疫情风险等级降低以后,于2020年2月21日发布公告,全面恢复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和镇村公交运营。
(3)出租车和网约车。江苏省各市出租车和网约车从政府和企业层面均没有要求停运。从疫情期间出租车运营情况看,宿迁市区在线运营的出租车比例仅约为30%,网约车运营率类似,这与疫情风险等级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当处于疫情一级响应管控期间,公众出行需求减少,出租车业务量随之较少,出租车司机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作出停运决定,还有疫情期间对出租车防疫消毒以及乘客防护要求高也是原因之一。在江苏省降低疫情风险等级后,宿迁市区出租车和网约车在线运营率逐步提升,在2020年2月20日经调查已经恢复到约80%。鉴于2月份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出租车运营率较低,出租车运营人收入少,缴纳相关费用存在一定困难。宿迁市交通部门与地方出租车行业协会发出倡议书,鼓励各出租车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对出租车运营人相关费用进行了减免,很好地维护当地出租车市场的稳定。
(4)定制包车。包括定制长途客运包车和定制公交。根据国家、省疫情管控要求,宿迁市自2020年2月9日起开始复工复产,因企业用工需要,宿迁逐步开通定制包车业务。如2月17日,经交通部门许可宿汽集团开通定制包车从南京接回101名在公司实习的学生。此外定制长途客运包车主要用于为宿迁大型企业从安徽、河南、山东等劳务输出地接送工人。定制公交业务仅限于短期内用于从企业上班地点到职工集中居住点接送企业工人,待全面恢复公交服务后,此类定制公交业务随即取消。
道路公共交通在疫情期间运营要做好卫生防疫措施,主要涉及场站、交通工具、司乘人员。
(1)场站。长途客运和公交场站要做好清洁、通风消毒工作,确保干净卫生,有效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对车站商业、餐饮、厕所等重点地区要不留死角,必要时对于聚集性餐饮暂停营业。公交站台也要定时清洁并消毒。消毒剂包括乙醚、9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氯仿等脂溶剂,不能使用氯已定。在长途客运站要设置留观室和临时隔离场所,作为体温异常乘客的临时处置场所。
(2)交通工具。长途客运企业要执行长途客车消毒制度,发车和到站后车辆都要按规定消毒、通风。公交车执行每班次消毒一次,且停驶时要开窗通风。出租车和网约车由企业组织或驾驶员自行安排对车辆进行消毒,原则上每日营运前和结束后各一次,运营过程中不少于两次。
(3)司乘人员。长途客运、公交、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由企业组织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时必须佩戴口罩,工作前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大于37.3 ℃)不能工作,同时做好体温检测台账以备查。所有道路公共交通乘客必须佩戴口罩,否则一律拒绝其乘车。在长途客运站出入站口设置体温监测点,对乘客进行体温检测,进站口体温检测异常乘车不得乘车并移交卫健部门处理,出站口体温检测异常者需通知卫健部门处理。公交车、出租车和网约车配备手持红外测温仪,对乘客进行测温,体温异常者不得乘车。
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浙江首例新冠肺炎报告病例调查报告对该病例确诊前1月4日至15日之间的活动轨迹进行调查,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道路公共交通工具乘客相对密集,且流动性较大。如果在乘客中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按照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就需要对与病例同时乘坐同一辆交通工具的乘客进行追踪调查,这些乘客均属于密切接触者,需要进行隔离医学观察。为了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必须对道路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信息进行登记,以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1)道路长途客运和包车。道路长途客运班车乘客都需要在客运站乘车,各客运站都实行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实名制购票,乘客信息在购票时均已登记;通过巴士管家等方式网上购票的乘客信息同样已经被实名认证。长途包车由运营企业执行实名制乘车规定,由包车方提供所有乘客身份证信息,在乘车时由运营企业组织核验乘车人身份。
(2)公交。公交乘客流动性大,且无法如长途客运站一样实施实名制购票。如果采用人工登记公交乘客信息的方式,在乘车人数较少时对乘客上车时长影响还有限,但5人以上同时乘坐同一辆公交车时,乘客上车等待时间必然过长。同时,这种方式将极大增加公交企业人员组织安排难度,且人工登记的劳动强度大,所以可行性较差。宿迁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采用技术信息手段对公交信息进行登记,以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取消公交投币支付, 依托公交市民卡, 关闭没有登记信息的普通市民卡,保留了执行实名制信息登记的老人卡、学生卡、人才卡等刷卡乘车功能。利用微信、支付宝的实名制认证功能,保留原有的支付宝支付乘车服务,增加微信支付乘车服务,这样基本可以覆盖全部乘客乘车需求。对于城乡公交和镇村公交仍可能存在个别无法采上述方式支付的乘客,将人工登记作为补充手段。
(3)出租车和网约车。出租车鼓励乘客采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车费,或者开发出租车信息二维码,乘客只需微信扫码就可以自动提取乘客相关信息。对没有采用上述方式的乘客,由驾驶员督促乘客自行登记个人信息。网约车乘客在平台预约车辆时,个人信息均已经进行了实名认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系一次考验,通过实证的方式总结出了经验和教训。传染性疾病防控期道路公共交通如何运营,从实践中可得出如下建议:(1)分区分类施策。不同地区疫情风险等级不一,道路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不能强行采取统一政策,搞一刀切。(2)政府部门对交通卫生防疫工作进行管控和指导,对道路公共交通是否停运和恢复运营不一定必须作出指令性决定,还可以根据不同交通工具运营特点交由企业自身决策。(3)实名制乘车制度必须全面执行。对没有实名登记信息的不记名式公交卡要取消或完善信息登记,大力推动采取微信、支付等实名认证的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