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红色基因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

2021-01-03 14:09:04高敏君何喜均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理论逻辑红色基因传承

高敏君 何喜均

[摘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革命历程中孕育形成的精神财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红色基因的现实意义、深刻内涵和传承路径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中国共产党谋新篇、开新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传承红色基因对于夯实政治保障、锤炼党性修养、筑牢理想信念、催生精神动力、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和新任务,需要通过教育引领、政策支撑、文化熏陶、实践探索等方式,推动红色基因落地生根。

[关键词]红色基因;意义;路径;理论逻辑;传承

红色,象征奉献和光明,是中国共产党所特有的政治底色。基因,能够实现生命的延续,是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的内在动力。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沉淀形成的宝贵精神文化,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同时又在时代的变迁中得到滋养和升华,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性。可以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便在中华大地上扎了根,它无声无息地沁入了中华民族的骨血之中,薪火赓续。无论是颠沛流离、内忧外患的革命年代,还是开拓进取、生机勃勃的建设岁月,无论是乘风破浪、昂扬向上的改革时期,还是砥砺奋进、势不可挡的新时代,都闪耀着红色基因的夺目光彩。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围绕红色基因的现实意义、深刻内涵和传承路径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旨在激活红色基因的吸引力,增强红色基因的生命力,推动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逻辑起点:传承红色基因的现实意义

红色基因融铸于血脉、蕴藏于灵魂,是党独有的显著优势。红色基因重要论述,体现着党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深刻把握,为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之旗、精神之魂,对于夯实政治保障、锤炼党性修养、筑牢理想信念、催生精神动力、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夯实政治保障

在当前这一重要历史交汇点,从时间上讲,更加接近复兴梦想,从综合国力上讲,更有能力实现伟大梦想。然而在世界格局加速演变的过程中,中国依然面临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艰巨任务,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风险和挑战更加复杂严峻。习近平告诫全党要用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发展史,警醒自己“永保赤子之心”,在功勋与成绩面前,“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广大党员要践行红色基因,永葆优良作风和奋斗精神。视察陆军机关时,习近平要求广大官兵继承革命传统,锤炼优良作风,身体力行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对青少年也提出了殷殷嘱托,希望他们从历史知识中汲取智慧才干,从英雄模范身上学习高贵品质,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从党员到官兵再到青少年,体现了国家领导人用心之良苦,寄托之深远。传承红色基因,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对于夯实政治保障,确保“红色江山不变色”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锤炼党性修养

党性修养不仅是党执政能力的基石,而且决定了一个政党能够走多远,是党的永恒课题。红色资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习近平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作为“活教材”,教育引导党员铭刻建党初心、保持纯洁党性。红色基因是党突破重重困境,从弱小走向强大的致胜密码,同时也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政治立场、革命传统、作风纪律的生动体现,是锤炼党员党性修养的智慧宝库。习近平指出,红色基因必须要传承,激励后代“永远不要迷失了方向和道路”。党史浇灌着历久弥新的红色基因,红色基因串联着波澜壮阔的党史,习近平要求党员干部学习革命历史,领悟红色精神,日学日新,使理想信念得以升华,党性修养得以提升。用红色基因武装全党,是锤炼党员党性修养的必然需求。党和人民在逐梦征途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将习近平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作为各项工作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才能永葆党的纯洁品质。

(三)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筑牢理想信念

理想是航行之“帆”,成功之“匙”,是共产党肌体中不可缺失的“钙”。习近平深刻分析了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党员模范,他们不惧生死、默默奉献的背后,凭借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强大信念支撑。在江西考察时,习近平强调要“饮水思源”,长征中的绝境重生、中华民族从饥贫走向富强的历史性飞跃,这些彪炳史册的奇迹和党牢记革命理想、践行初心使命密不可分,虽然现在国家进步了,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了,但革命传统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在血与泪的革命斗争、拼与闯的改革建设中积淀的红色基因,正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意志品质、道德风范的集中体现。传承红色基因,让心中的坚定信念化为脚下大步向前的力量。因此,要杜绝精神上的“软骨病”,就要牢牢把握习近平对传承红色基因作出的重要指示,坚守初心、筑牢信念,让红色基因薪火传承,在社会发展浪潮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四)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催生精神动力

红色基因源自于党的崇高信仰,作用于党的意志精神。正如基因存储着生命的信息,作用于生物的繁衍,红色基因不仅蕴含着党取得伟大成功的精神密码,更积聚着党带领人民逐梦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把抗战精神称作“弥足珍贵的财富”,并将抗战精神的伟大意义概括为“激励我们实现复兴梦想的强大精神动力”。传承红色基因使党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完成了许多要事和难事,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魄力创造了令世界赞叹的“两大奇迹”。习近平强调,红色基因是“中華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持续发挥动力引擎作用,在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过程中滋养党员群众,释放红色动能。

(五)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文化的荣枯事关民族的兴衰。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他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谈不上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方面,习近平提出两个“讲清楚”,一是从源头、脉络和走向等方面讲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从独特性、理念、特色等维度讲清楚中华文化。作为中国革命传统的精髓,红色基因正是文化自信底气之所在,具有不可比拟的理论说服力、文化影响力和实践生命力。面对改革发展难题、多元文化冲击等重大课题,要用好红色基因这一“传家宝”,激活红色基因的发展活力,增强文化自信,使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永立时代潮头。

二、理论逻辑:红色基因的科学内涵

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在体察人民群众需求、結合当今时代背景、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科学论断,意义高远、要求明确,成为新时代将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红色基因镌刻着历久弥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红色基因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岁月,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实践中传承创新。红色基因不仅包含着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的“内核”,而且在历史的变迁中又孕育出了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在新时代新背景下,红色基因历久弥新,不断汲取养分、增添元素,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成千上万来自各行各业的“逆行者”组成铜墙铁壁,遏制病毒进一步传播,他们身上流淌的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抗疫精神正是红色基因在当代的生动体现。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向前进,军队立足形势强羽翼,人民团结聚力共逐梦,红色基因迸发出时代光芒。红色基因承载着过去,书写着现在,连接着未来,是中华儿女“独特的精神标识”,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犹如一条凝聚着奋斗历程、昭示着光明未来的鲜亮红线。

(二)红色基因凝结着习近平深厚的红色情怀

追寻一个个领袖的足迹,不难发现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毛泽东将红色文化的形成基础和实践价值概括为“中国人民掌握了的马列主义新文化”;邓小平肯定了红色革命传统对于“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江泽民强调“发扬长征精神,推进伟大事业向前迈进”;胡锦涛将弘扬革命精神和红色传统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高度。但这些论述中并没有使用“红色基因”这一概念。2013年2月4日,习近平在讲话中首次提出“红色基因”。明确提出这一概念之后,又在多次讲话中对红色基因进行了系统阐释。习近平如此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其浓厚的红色情怀密不可分,他出身于革命军人家庭,成长于革命老区,见证了国家的建设历程和改革发展。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遍遍红色故土的踏访,一句句红色基因传承的嘱托,深深凝结着习近平浓厚的红色情怀。习近平将革命历史比作最好的“营养剂”,引领党和人民在重温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增添能量。

(三)红色基因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智慧

红色基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及其政治智慧的内在体现。其一,彰显着党的性质宗旨。习近平强调三个“不能忘记”,就是要求全体党员要恪守党的性质宗旨,铭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永葆思想的纯洁性。其二,渗透着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习近平不仅在“学传统、讲传统”上率先垂范,更在多个场合强调部队官兵要发扬红军的革命本色,坚决拥护党的绝对领导,带头“爱传统”。其三,镌刻着党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员要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用建党时的初心“告慰历史和先辈,赢得民心和未来”。其四,体现着科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多次在讲话中指出,要利用好红色资源解决“用什么培养人”的实践问题,发扬好红色传统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实践问题,传承好红色基因解决“为谁培养人”的实践问题。

(四)红色基因承载着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的精神归宿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各项胜利,归根结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战争年代广为传唱的民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正是军民鱼水般团结的生动体现。从革命战争时期老百姓与解放军军民相拥、共同抗敌,到建设时期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带领下撸起袖子加油干;从改革时期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奋发创新、锐意进取,再到抗击疫情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听党指挥、守望相助的精诚团结中,不难看出红色基因已成为中华儿女在危险和困难面前一往无前的精神支柱,承载着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的精神归宿。

(五)红色基因蕴含着无数榜样人物的崇高品质

习近平崇尚榜样、敬重英烈,多次围绕发扬英雄事迹传承英烈精神发表重要讲话。他将英雄称颂为“民族的脊梁”,将英雄事迹和榜样精神的重要价值概括为“激励党和人民前行的强大力量”。“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习近平无时无刻不在激励人民热爱和保护英雄烈士,“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他以身作则的带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的浓厚氛围,让榜样的力量走近人民群众的心田。红色基因烙印着民族精神,也彰显着时代精神,并通过无数榜样人物的精神传递实现了代代延续。解决了中国人民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扶贫路上献出宝贵生命的驻村书记黄文秀、在抗疫一线堪称“民族脊梁”的医者钟南山等模范人物的崇高品质正是红色基因精神内核的真实写照。习近平要求一以贯之的学习榜样人物的高尚情操和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永远都不能淡化“共和国的红色”。

三、实践逻辑:红色基因的践行路径

十八大以来,聚焦传承红色基因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站位高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躬身实践,作出一次次榜样示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和新任务,需要通过教育引领、政策支撑、文化熏陶、实践探索等方式,推动红色基因落地生根。

(一)教育引领,入心入行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是一阵风”,要靠多元力量齐抓共管,红色基因的传承要靠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合发力,发挥“红色资源”和“红色故事”的载体作用,让红色基因植入人民日常、走入人民内心,让群众深刻感知和领会它,并从中汲取营养,指导实践。第一,学校教育要拓宽渠道。开拓创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网络课堂)等教育渠道,实现“全方位育人”。在教育形式上,要因时而新,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发挥新兴媒体作用,改变“灌输式教育”“被动式体验”;在教育内容上,用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故事和人生阅历,发挥“活化石”作用,选取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发挥朋辈引领效应,丰富和充实广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体验和精神共鸣。在教育话语上,要适应当代青少年的话语体系和信息交流方式的快速变化,构建新的话语体系,创新红色基因的时代声音。第二,家庭教育要为红色基因的传承厚植教育土壤。家庭教育是个体成长的重要一环,是“人生的首所学校”,家长在传承红色基因上应率先垂范,优化家庭环境,帮孩子扣紧“第一粒纽扣”。第三,社会教育要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建立红色资源共享机制、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研究红色基因;通过海报、标语、广播、电视及开展各级各类社会活动等方式营造红色氛围,优化舆论环境,形成传播红色基因的“社会大课堂”。

(二)政策支撑,领航前行

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国家发展的风向标,是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十八大以來,为传承红色基因,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保障。2017年,习近平指导军队开展主题教育,培养“四有革命军人”。2018年,国家颁布《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通过立法的方式对英雄烈士加强保护,掀起了崇敬英雄的热潮。2019年,党中央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让党员在学习红色历史中,自觉接受革命精神洗礼,激发工作斗志。习近平强调,党付出的一切努力和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坚守初心是党发展壮大的法宝,忘记初心和使命,就会面临“失去人民”的风险。目前,红色基因的传承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想要实现持久发力、落地生根,仍需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强化政策支撑,绷紧制度的“弦”。

(三)文化熏陶,春风化雨

红色基因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利剑,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引擎。因此,传承好红色基因要守好、用好文化阵地。第一,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利用好全媒体时代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的新契机,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心理特点,占据网络文化高地,用深受群众欢迎的形式传播红色基因。如VR技术、H5动画等集科技与艺术于一体的新兴传播手段,将红色基因的传播方式与群众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相融合。第二,加强红色文化场馆保护和基地建设。红色文化场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场所是红色基因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通过加强对红色文化场馆及教育基地的保护、修缮和开发力度,为红色基因的立体传播打好基础。第三,鼓励红色文化艺术作品创作。通过创新红色艺术元素,变被动式倾听为主动性探索,发挥各类文艺载体和传播媒体的作用,深刻挖掘红色基因的内涵,提升红色教育的感染力。

(四)实践探索,与时俱进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变革的重要理论基石,红色基因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产物,其生命和伟力也蕴于实践。因此红色基因的传承要从群众工作和生活实际出发,“接地气”“聚人气”,要在探索人民群众如何深入理解红色基因达到情感认同和怎样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代代践行上下功夫,要把红色基因贯穿于经济建设、从严治党等各项事业中,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动力引擎和精神支柱作用。红色基因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也应该在实践中传承,伟大的抗疫精神正是红色基因在当代实践中最生动的体现。红色基因这种与时俱进的品格,决定了它的传承需要在实践的沃土中不断充盈和发展。反之,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出红色基因传承的现状、趋势、优势和不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11-12(02).

[2]刘建平,王昕伟,周蓓.习近平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4(04):172-178.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07-02(02).

[4]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8-03-09(01).

[5]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N].人民日报,2019-09-19(01).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7]习近平.在纪念刘华清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09-29(02).

[8]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09-04(02).

[9]杨宗科.制度自信的历史逻辑[J].理论探索,2020(01):5-12.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邓小平文选》学习提要[J].求实,1983(08):1-35.

[14]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6-10-23(1).

[15]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四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强调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J].时政文献辑览,2008(00):21-22.

[16]赵秋丽.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N].光明日报,2014-08-02(06).

[17]黄蓉生,丁玉峰.习近平红色文化论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9):3-8.

[1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08-02(02).

[19]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09-03(02).

[20]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1]刘波.传承红色基因与国家文化安全[J].党的文献,2019(06):37-39.

[22]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01-09(02).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

猜你喜欢
理论逻辑红色基因传承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人民论坛(2017年3期)2017-02-20 18:53:31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中国市场(2016年43期)2017-02-16 13:10:58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理论导刊(2017年1期)2017-02-10 19:03:29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58:54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7:49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28:51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2:53
浅谈供给侧改革
商(2016年21期)2016-07-06 14:37:17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