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华,闫 坤,邹 青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安徽 蚌埠 233000)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剖宫产率应维持在15%~20%。我国剖宫产率已达到45%~50%[1-2],其中约11.6%为非医学指征剖宫产[3]。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经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分娩产妇180例,将其分为顺娩组与手术分娩组。77例为成功顺娩组,103例为再次剖宫产手术分娩组,两组产妇共同构成本研究样本。两组产妇在年龄、孕龄、胎儿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临床资料
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如病历、查房记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产后出血、宫缩情况、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产褥感染、产后住院天数、是否发生后期产后出血等数据,合理预估产妇可能出现的产后并发症,并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1.2.2 护理方法
(1)健康宣教。在对剖宫产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护理期间,由于产妇对于再次剖宫产、阴道试产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因此为产妇介绍剖宫产再次妊娠基础知识,告知再次剖宫产的相关风险,使剖宫产再次妊娠产妇了解剖宫产术后易出现盆腔黏连情况、产后出血状况等,介绍术后自我护理内容等。术后详细介绍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营养的重要作用,告之母乳也会刺激产妇分泌缩宫素,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使新生儿尽早吸吮,使剖宫产再次妊娠产妇学会正确母乳喂养方法。(2)心理疏导+饮食管理。产妇担心术后机体恢复状况与围产儿健康,往往存在严重的负面心理。手术后,护理人员及时与产妇交谈,为产妇讲解成功治疗案例,提升产妇信心,促进产妇术后机体尽早康复。产妇应选择维生素、铁元素、蛋白质含量较多的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3)子宫按摩。为了降低切口裂开导致产妇出血风险,护理人员应关注产妇颜面颜色、神志状况、腹部不适症状等。对于部分子宫收缩肌力不足产妇,予以子宫按摩,30 min按摩1次,评估产妇的子宫收缩状况,及时调整子宫按摩频次。若存在不正常状况,按照产妇的实际子宫收缩状况采用缩宫素等,预防阴道大量出血。密切关注剖宫产再次妊娠产妇术后伤口是否存在出血情况、渗液状况,若有不正常情况发生,应进行积极的治疗干预。(4)尿管护理。针对部分留置导尿管的产妇,护理人员需有效固定尿管,对产妇的会阴部位每日消毒2次,积极预防尿路感染,术后24 h拔除产妇尿管。
采用 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顺娩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88%,手术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6.89%,顺娩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顺娩组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显著早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顺娩组宫缩乏力有13例(16.88%)、产褥感染5例(6.49%)、后期产后出血2例(2.60)%,显著低于手术组的38例(36.89%)、20例(19.42%)、15例(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顺娩组产后住院时长显著短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长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postpartum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wo groups
续表1
非医学指征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人数显著增加,但子宫内膜异位症、排尿排便异常、切口疼痛、异常子宫出血、疤痕憩室、疤痕妊娠、胎盘植入、凶险性前置胎盘、(先兆)子宫(不完全)破裂、术后感染等妇产科并发症也随之增多,再次剖宫产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初次剖宫产[4]。剖宫产再次妊娠产妇可经阴道试产,成功率达60%~80%。在对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分娩产妇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评估产妇是否符合阴道分娩,并熟练掌握产前产后护理工作。
本研究显示,再次剖宫产发生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后期产后出血的机率增大,必要的护理工作可以降低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减轻产妇的痛苦与心理压力,通过健康宣教,帮助产妇了解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产后进行子宫按摩、尿管护理等,起到缓解产妇痛苦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同时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可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