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明
(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250000)
众所周知, 水貂阿留申病在母兽产仔率、仔兽成活率、水貂免疫力等多个方面严重影响养殖场的生产成绩, 目前阿留申病已经成为国内水貂养殖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阻碍。 一些养殖场近几年从国外引进阿留申病阴性水貂种群, 为国内的养殖场提供种源。 一些有认识、有能力的养殖场也开始进行阿留申病的检测,检测完成后淘汰阳性水貂。 这些养殖场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挑战: 阿留申阴性场如何一直保持下去、 阿留申阳性场如何通过检测将阳性率降低或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本文从生物安全角度为水貂养殖场阿留申病的控制提供一些建议, 希望对广大水貂养殖场有所帮助。
养殖场应该设置功能区, 不同的功能区设立受控接入点, 并且每个区域有相关的进出制度。 水貂棚舍、饲料储存间、饲料加工间为限制访问区,建立科学合理的围栏,尽量避免野生动物的进入, 同时应该限制不必要的访客的进入。 限制访问区外的养殖场区域为控制访问区,包含办公室、员工宿舍、杂物室等。停车场应该在控制访问区外, 员工车辆、 访客车辆禁止进入控制访问区。 各个功能区应该有明确的标识,确保工作人员和来访者能够明确他们能够和不能进入的场所区域。
与养殖场接触的人员包括养殖场员工和访客。 员工又包括驻场员工和流动员工, 访客包括其他养殖场人员、饲料兽药销售人员、兽医、皮商等。 流动员工在进入养殖场控制访问区时需要经过消毒缓冲间,对鞋底进行浸泡消毒, 衣帽进行气雾消毒和紫外线照射消毒。 养殖场员工进入限制访问区时应该换上专用工作服和靴子。 访客进入养殖场前需要进行登记, 进入养殖场内需要经过消毒缓冲间进行消毒, 严禁进入养殖场限制访问区。
访客的车辆、 员工的车辆应该停放在养殖场外,并且区域分隔开。养殖场设置消毒池, 车辆进入停车场前车轮需要经过消毒池。 消毒池的宽度要大于车辆左右轮胎的距离,长度应大于车辆轮胎的直径。 拉饲料的车尽量避免进入养殖场内,可以通过养殖场内的中转车将饲料拉入饲料储存室。 一定要进入的话,需要对轮胎和车身进行消毒处理。
新购入水貂时, 要对目标水貂进行阿留申检测,最好全部监测,条件不允许也应该进行抽检。 养殖场应该有种貂繁育计划, 要限制引进水貂的频率, 不能频繁随意地引进水貂。 养殖场内应该设有隔离区,新引进的水貂应该进行隔离。 隔离区对于确保水貂群的健康至关重要。隔离期为监测动物是否有潜在健康风险提供了时间。 隔离期结束后,新购买的动物符合既定的貂群健康标准, 可以进行混群。 隔离期至少3周,在此期间进行阿留申病监测。 养殖场员工应该严格执行隔离程序,进出隔离区应更换衣服和靴子。
已有试验证明, 苍蝇可以作为阿留申病毒携带的媒介, 因此养殖场内应该控制苍蝇的数量。 饲料中添加环丙氨嗪可以进行有效地控制。 苍蝇的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后养殖场周边燕子的数量也会减少。 养殖场应该尽量避免场外猫、狗、其他养殖场水貂的进入。 养殖场内定期进行灭鼠工作, 减少啮齿类动物传播疾病的几率。
6.1 养殖场内工具如抓貂手套、铲食铲子等应该专人专用,不能随意交换。
6.2 串貂笼使用前和使用后应该进行消毒。
6.3 水貂剩下的食物残渣不应该进行匀食。
6.4 使用水盒供水的养殖场,水盒应该为独立水盒, 避免两窝水貂共用1 个连通的水盒。
6.5 疫苗或药物接种,保证一个水貂一个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6.6 进出养殖场的物料应该进行消毒, 尤其是从其他养殖场引入的物品。
养殖场应该建立完善的消毒标准操作规程,对地面、笼舍、空气、粪尿、水体、水线、车辆、器具、饲料加工间等按时进行消毒。 可以每1 周进行1 次带畜消毒,每2周进行一次整体全方位的消毒,7~9 月份疾病高发期可以提高消毒频率。
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的宗旨是通过避免外来病原微生物的进入或者是减少进入的数量, 以及减慢养殖场内病原微生物扩散的速度或者是缩小扩散的范围来降低养殖场内动物感染的风险与几率。 总之,凡是能够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动物的一切科学合理可行的措施都可以进行实施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