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智超,徐海环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 037009)
篮球从诞生到现在,一直广受社会各界的喜爱,虽然进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但最近几年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每年的CBA联赛都有很多的关注,而中国男篮也赢得了很好的名次[1]。篮球要想获得发展,除了要有不错的运动员,还要具备科学的训练体系与优秀的教练。虽然中国篮球历经了几十年的历史,和发展初期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正视篮球教学理论,结合教学现状与潜在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集体性运动,需要两个队伍互相配合,和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相比,更关注个体身体素养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将篮球运动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运动协调性与运动技能,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团队意识,培养自信、勇敢的生活态度,养成开朗的性格,以便更好地进入社会。在团队中,一个人技术好并不能保障团队胜利,需要整个团队的协作与团结,具体体现为竞技性与凝聚性[2]。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知识传递只是最基础的方面,教会学生怎样处理好同学关系,怎样与同伴团结合作,也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让学生在社会中赢得更好的成果。从实践来看,篮球运动作为很好的训练平台,其凝聚力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同时提高身体素养[3]。
篮球本身就是一项竞技性运动,集中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好胜心与竞争心。通过观看篮球比赛我们发现,场地上所有运动员全速奔跑、挥洒汗水,争取团队胜利,映入眼帘的不仅是视觉冲击,还有青春活力。
通过整合篮球运动特点发现,将篮球运动贯彻到高校中,做好教学更新的价值与意义。推动篮球教学发展,不仅能确保学生身体素养,还能让学生拥有很好的体魄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改善学生关系与凝聚力,从而树立起良好的整体形象。虽然篮球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回看高校篮球教育的训练方式与方法,可以发现有很多问题必须处理。在教学期间,很多老师依然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90后与00后,不同的生活环境与经历让这类学生开始厌烦这种古板、教条的教育思想,所以很多学生出现抵抗情绪与逆反心理[4]。除此之外,没有变化的考核形式与锻炼方式,也不适合年轻人发展,只会带来更多新问题,教学效率不理想、师生不和谐,都是当代高校篮球教学潜在的问题。
理论学习作为篮球教学的关键步骤,在该环节中,体育老师会对学生传递篮球运动的基本技巧与内容[5]。在当代高校篮球教学中,大部分都是以这种形式开展理论课程,但很多学校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学生在中学时期就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理论知识,若在大学时继续重复这些知识,沿用老旧、传统的教材只会让他们对该课程产生厌恶的心理,经常翘课,最后让理论课成为一种形式。这种过于关注理论课开设,不仅是对师资力量的消耗,对学校与学生而言也是浪费。如果取消部分理论课,或者从训练中增加内容,将会得到更好的教学成绩。
通过走访发现,很多高校在篮球教学中,依然使用的是教师为重心的形式。篮球作为一门自主性运动,不应当是“我教你学”的形式。在篮球训练中,体育老师应当想方设法发掘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学生站在主体位置进行教学。在主观上,训练方式由老师决定,如果忽略了师生互动与学生体会,没有将学生视为主体部分,老师只是辅助,势必会影响训练效率与学习积极性。这种闭门造车的形式沿袭了之前的教学模式,并未整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层次进行教学,在统一对待中,必然会让学生出现懈怠心理,时间一长就会影响教学成果[6]。
长时间,高校教学形式都是千篇一律的方式,特别是对篮球教学与自身特点并未采用差异训练,让学生对篮球训练缺少热情与兴趣,当然这也是高校篮球教学最严重的问题。面对被动的学习状态与环境,学生很容易出现厌烦情绪,从而丧失学习热情。在之前的篮球评价当中,都会整合学生出勤进行考核,并未评估篮球技能与学习程度,这对底子一般、基础差的学生创设了好的学习环境,如果没有压力感,那么学习也不会更上一层楼。
在整个学习过程,由于缺少主动学习的动力与意识,最后对教学水平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此,高校必须关注意识教育,让意识教育上升到新层面,只有这样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为了保障高校篮球教学的理论效果,老师必须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比老师反复强调的效果更佳。另外,老师还应当正确引导,在科学的指导之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与篮球技能,从而达到自我意识锻炼的效果。笔者整合工作经验,认为可以从下面的方法进行尝试:在高校举办多种篮球赛事,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开展大型讲座,同时邀请在篮球方面具有知名度的嘉宾到校对篮球怀着兴趣的学生进行讲解;以校方为依据,针对篮球队内部表现突出、进步较大的同学进行嘉奖与表扬,以此提高对篮球的兴趣与主动性。这一切方式方法的开展都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让他们变成活动参与方,并非旁观人员,如此才能提高教学与训练效果[7]。
高校体育教材应当抛弃不合时宜的老教材,对内容进行全面高效的协调,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发展。确立学习内容之后,整合学习特点与水平,根据问题训练,因材施教,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身体素养与自身特点[8]。当然,也可以适量增加轻快活泼元素,拓展理论课内容,这样理论课才能变得更加丰富趣味。除此之外,还应当在高校配置专门的交流与互动场地,对每位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状态进行管理与跟踪。
在整个篮球教学当中,老师作为重要的组成,其综合素养对学生具有直接影响,所以在高校招聘老师时,尽量聘请对学生有耐心,并且专业素质一流的老师,这也是提高训练效果、促进教学改革的关键。面对篮球教学,教书育人始终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要关心学生的个人发展,具体如运动天赋、思想品行与运动技能等。通过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学习研究中改善教学质量与水平。另外,还要关注师生关系,打造良好的师生情谊;通过体育精神引领学生成长,让他们真正爱上该运动;通过特有的魅力影响学生,并且成为学生学习以及生活的密友。对体育老师而言,学生的主体位置最难把控,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必须整合个人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将被动变成主动,这样才能提高团队价值,增加信任感[9]。
对篮球教学模式进行更新,这样才能推进篮球事业发展。在高校篮球教学当中,必须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到一起,在相互监管的同时,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和训练结合,如此学生才能快速掌握理论知识,有更多的热情与时间加入到赛事训练中。为了让实践与理论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高校必须关注篮球赛事,通过开展小型赛事,引领学生感受理论教学的价值,赛后通过开展交流活动,让老师与学生都参与进去,一起反馈比赛心得与理论经验。但必须注意,改善教学质量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学生只有坚持训练,坚持归纳并创新,才能逐步提高训练效果[10]。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接受各种正规训练与引导,这样学生不仅能正视篮球技术与技巧,快速学到篮球知识之外的东西,这对价值取向与人生发展也有帮助。
篮球带有一定的游戏性,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欢乐的元素放到理论教学中,以此拓展教学内容。在高校篮球教学中,也是一样,应当关注篮球的娱乐性,穿插多种游戏元素,以欢快、积极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篮球训练的乐趣。具体方式可以整合老师与学生意见,在集思广益中,开创新型训练方式,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在高校篮球教学当中,我们应该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带头作用与聪明才智,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与综合应用能力。对此,必须结合高校理论教学潜在问题,进行尝试与创新,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