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虹,顾佐佐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合肥 2330001)
慕课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大规模的在线开放性教学模式,利用在线开发模式,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能够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学习国内外著名大学的课程,以帮助学生拓展设计思维宽度与深度。
[1]慕课完全依托于网络平台,利用各种新型信息技术与网络社交媒体,主讲教师负责、大规模人群参与,有机整合讲课视频、教学互动、讨论与互动、作业练习、邮件与考试等教学流程相对交织的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过程,是现代教育模式的一个重大革新。该模式于2008年由加拿大Dave Cormier与美国Bryan Alexander共同提出,[2]并于2011年在美国发端,2012年也被称为“慕课元年”,我国部分高校于2013年加盟慕课,依托于edX等全球化慕课平台,上线了多门课程,将各国优秀课堂教学资源引入了我国教学课堂中。这种不受限于实体课堂的互联网教学模式,运用10分钟左右的微课程视频,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各个碎片时间高效、自由地学习,反复观看微视频,直至完全掌握并理解视频中的知识与技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作为艺术与技术结合紧密的专业,立足于创新与实践一体化的原则,不断推动教学改革,慕课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平台,为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充分的可能。
在慕课教学中,微课程是前提与基础,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整合后,将微课程作为每个教学小单元,将课程内容按照既定逻辑体系转化为每个独立而系统的微课程教学逻辑体系,从而将教与学充分融合到一起,有效衔接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各专业教师可选择适宜的微视频为学生提供课前自学或课后学习内容,为学生选择专业的艺术理论慕课课程视频,教师在理论讲解中充分利用视频内容,将基础知识讲解与专业知识指导相结合,使艺术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内容相结合。[3]
翻转课堂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慕课的基本原则相同。课堂教学前,教师先制作一些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并总结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与重点难点制定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案,其本质就在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完成自主学习,课堂上则主要是讨论与交流时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内容开展充分的互动,以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翻转课堂使课堂成为师生讨论与解决问题的场所,是一种运用短波精悍的教学视频,清晰明确地传达教学信息,重新建构学习流程,有利于学生便捷地复习检测的一种教学模式。[4]
如在PS理论教学课中,教师可以利用慕课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前,学生进入慕课平台;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导入几幅PS制作的作品,并进行引导性提问,让学生说出评价与感想,之后让学生登录慕课平台软件,进入到设计软件Photoshop的界面,观看平台提供的教学短视频,每段视频在5~10分钟,注意预留20分钟时间用于讨论、答疑等。学生观看第一章教学视频,完成PS界面与基本工具用法的学习,教师则进行巡视指导,以回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出个性化指导与教学。当视频观看完后,教师立即通过“矢量图与位图之间的区别”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学内容,检验学生对于视频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当问题回答欠佳时,学生可以再观看视频,思考理解不透彻或不准确的地方,教师从反馈结果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通过翻转课堂模式,充分利用慕课平台的便利性、全面性与系统性,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则起到引导、指导、启发的作用,将慕课平台各种优质教学资源与视频的内容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名师远程网络授课,确保教学质量,提升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运用网络视频等现场讨论与交流方式,提升人机互动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反复观看视频,直至完全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为止,可以有效巩固所学知识。[5]
完成相关章节或全部课程学习后,通过长期、持续、全面的考核机制对学习成效进行检验,将慕课教学微视频观看效果、网络教学测试成绩、日常课堂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回答情况、组内讨论交流表现、课后任务完成水平等全部纳入到考核范围内。一方面可以利用慕课平台提供的功能进行实时评测与统计;一方面则可以利用实体课堂教学表现进行观察与记录,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按照各考核的比例计算给出最终成绩。这种考核评价方法能够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日常练习等进行综合考察,帮助教师全面、客观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情况,提高后续指导的针对性。[6]
教师要从知识讲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促进者,将学生小组学习计划的制定与协调、教学活动设计与规划、讨论与交流、师生互动等作为主要投入方向,开展建设性的教学服务模式,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设计更好的学习策略,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观。
在艺术设计学转变为一级学科后,教师需要认真反思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主动、积极应对慕课教学模式的挑战与机遇,分析传统课堂与慕课教学之间的异同、利弊,扬长避短。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与组织,依托于慕课平台,连接线上与线下教学,使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形成有效互补,将单向教学发展为双向互动式教学,以整体、开放、互动的原则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提高设计专业教学质量。[7]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意考虑该内容是否适合慕课教学。如在设计素描教学中,课程内容主要由素描基础、素描语言、素描体验、素描应用、草图速写等章节组成,一些章节适合采用慕课形式教学,但设计素描应用、草图速写则更多地需要室外训练与实践体验,不适合用慕课形式开展。[8]因此,了解慕课理论,掌握慕课模式,是教师合理运用慕课的前提。
慕课时代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要开展慕课教学,教师必须提高信息素养,将自身打造成合乎慕课时代要求的信息采集者、创造者与传播者。第一,要提升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能够在慕课平台等网络平台上获取并整理所需的教学信息,并用于教学过程中。第二,教师还要成为一个信息传播者,能够合理、高效、科学地将所获得的信息有组织、按序按需地向学生传播。第三,教师还需要具备信息创造能力,能够将所获得的信息,围绕教学内容本土化,围绕学生需求个性化,从学生需求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生成信息,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如在自制微视频时,一是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收集相关的素材,尤其是借鉴已有慕课平台的一些艺术设计课程资源;二是要合理设计微视频时间,在短播精致的基础上,确保微视频能够充分反映教学内容需要,使学生能够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运用一个微视频完整获取一个知识点;三是微视频的信息还需要具备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学习进程与内容的功能,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跟踪、分析、管理、整合、提炼等能力,在视频中需要对所有信息进行重新提炼,从中找出典型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学习。为提高视频制作效果,教师还需要具备课程设计、微视频选择、制作、编辑、展示等能力。
慕课教学模式是一种学生中心理念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取向,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权给予了充分肯定与培养。慕课理念下,要求高校教师能够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充分关注学生需求,以此作为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基础。在艺术设计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中,要避免按照教师安排、演示、学生练习这一教师为中心的方法进行教学,要从个性化教学与导学模式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与团队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打造一个具备互动性、开放性、整体性的网络课堂。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采用导学模式,慕课仅是一种工具而非教学方法,它将课程还给学生,但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仍然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能力,要善于运用问题驱动法进行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学生与课程内容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在引导学生进行设疑、质疑与答疑的过程中完成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学习。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辅助者,更多的精力与时间需要用在对学生艺术思维、艺术修养进行启发式教学,借助于慕课平台,建构学生在设计学习中的艺术性。
在慕课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教师积极性和激情、主动学习、同伴互动和使用有用的课程资源。一方面慕课课程内容对于记忆感知有效性有显著的影响,另一方面这一影响又会对学生保留率有显著影响。与此同时,与教师的交互作用也会对学生保留有直接影响,当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作用较高时,其保留率也更高。[9]围绕这一要求,教师必须重塑知识与技能结构,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及相关信息获取、整合、分析、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准,始终紧跟学科前沿,全面学习艺术设计学科知识与名师授课精髓,保持较好学术水平、实践能力。还需要加强合作理念,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主动与其他教师寻找合作,在团队合作中做好课程建设。
本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于2015年引入慕课教学,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估信息,与实施前的评估信息作比较,教学满意度有很大提升(见表1),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比较,学生在艺术设计理论学习兴趣与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兴趣与能力、团队合作、教师教学能力与课程内容吸引力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全专业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表1 慕课教学改革前后教学满意度差异
慕课理念与平台进入我国后,国内部分网络平台也建立了一些优秀的慕课平台,其直观性、立体性为艺术设计这一具有强烈实践性、艺术性的专业教学指出了新的改革方向,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理论与技术,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整合到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创新中,需要注意合理、适度运用,要在充分发挥慕课优势的基础上,理解慕课的工具属性,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与技能结构,提高教学能力,灵活运用慕课技术,使慕课真正成为连接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