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0-12-08 02:05:52黄文武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黄文武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一、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探究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对深化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着积极作用。设计有效的问题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时候,因为是高一学生,激发兴趣是长久学习的基础。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首先,我会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几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精子细胞,洋葱表皮细胞、蚕豆叶片海绵组织细胞、大肠杆菌、蓝藻等等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辨认细胞,然后分析这些细胞的形态结构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点?并通过抢答的形式让学生思考一一回答,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经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充分讨论后,归纳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点,并体验出细胞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的多样性,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广泛利用问题串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比如“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等等,突出理科思维的培养。教师应以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批判性思维、演绎与推理等高品质思维。

二、生活情境,加深理解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物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决定了生物学科的性质就具有一定的生活性。课堂教学中从生活情境入手教学,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让学生感受、领悟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与重要性,进而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新授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其生物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应以生活为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问题现象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展开教学。如:在进行“植物的组织培养”教学时,我从鲜花市场买了几个不同品种和颜色的月季,问学生好看吗?假如需要大量繁殖,你会怎么做?能通过种子繁殖吗?学生说一般观赏月季不结种子,而且结种子也会发生变异;我追问那月季如何繁殖呢?学生想到了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生根粉)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方法;我说很好,容易操作。那如果短时间内要大量繁殖呢,有无更加快速可以工厂化生产的方法?学生想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进行植物组培的方法。那如何操作呢?由此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逐步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步骤。这样将难以理解的纯技术理论变得更为生活化,拓展了学生思维,有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

三、媒体情境,丰富体验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媒体情境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具有双重促进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使知识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依靠信息技术对知识实现动静、远近、微观与宏观、真实与抽象之间的有意转换,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依靠多媒体为教学手段,针对教学中的新授知识,通过类比、模拟动画等方法建立形象化模型,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表象,丰富其体验。例如:在学习“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光合作用,我结合多媒体动画展示的方法为学生剖析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首先,我以热点问题“温室效应”和“城市雾霾”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讨论大气中O2和CO2如何平衡的?接着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一一展示科学家的实验装置和现象,让学生分析实验思路和结果,并分析得出相应结论,由此学生基本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产物和外界条件等等,最后用方程式表达出光合作用的概念,深刻理解绿色植物为环境做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多媒体不仅可以展现静态的结构和装置等等,而且可以展现动态的生理过程和实验现象,可以说在生物教学中广泛运用。但是一定要注意,教师的任务不是把知识呈现就好,而是借助媒体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了解知识背后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才是重点。

综上所述,以上的情境教学法,并不是完全分开的,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基础,进行综合运用。情境本身不是学习的内容,但是可以提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线索和环境。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任何一种教学理念或方法都是随着时代发展和人的变化而发展的,生物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开发与时代匹配的情境资源,为学生全面立体的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