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晶
(1.江西城市建设高级技术学校;2.江西省建筑工程学校,江西 南昌 330000)
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语言测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同时期的语言学家都在思考语言的本质(相对于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以及如何看待语言能力。在不同时期,由于对语言本质和语言能力的不同理解,Brown(2006)、McNamar(2003)和Bachman(1990)清楚地描述了语言测试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人们把第一阶段称为科学前测试,把第二阶段称为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测试,把第三阶段称为交际语言测试,也称为心理语言社会语言测试。
20 世纪40 年代以前出现的所有测试都被称为科学前测试。在这一时期,人们以语言为知识进行教学。这些知识包括语法、词汇和语言学。Brown(2006)指出,科学前测试与语法翻译方法密切相关。在这一阶段,考试往往只根据教师的主观判断来评分或打分,并带有一定的文化和文学偏见。因此,在测试中不需要特殊的能力和固定的标准。
20 世纪40 年代,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测验在测验方法上形成。从那时起,外语教学和测试就有了系统的、科学的理论基础。20 世纪40 年代至70 年代,随着结构语言学、第二代测试系统的出现,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方法在测试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支持这一体系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个结构体系,学生所学和测试的是操作这套结构体系的技能。根据结构主义心理测验理论,语言可以分为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和语言要素(语音、语法、词汇)。这个系统强调口语,因此人们在考试中更加注重口语(尤其是听力)。这种系统往往忽略了语言语境,而不关心语言的真实情况。
20 世纪90 年代,巴赫曼(1990、1991)提出了一种新的语言能力模式,即交际语言能力(CLA)。他认为交际语言能力是在语言的运用中把语言知识与语言语境的特点结合起来,进而创造和解释语言的意义。这种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
巴赫曼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知识、技能和心理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这种交际式语言测试系统问世后,在语言测试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Skehan(1991)说,这是语言测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系统具有两个突出特点:(1)对语言交际能力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2)指出了测试工具与语言语境目标的关系。此外,巴赫曼还提出了语言测试的真实性程度,并将其作为开发和评估测试的标准。
交际语言测试作为当前测试理念的主流,衡量的是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的、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能够正确、恰当地使用目标语言,有效地完成交际任务的语言能力。
交际性语言测试的交际性体现在其真实的测试内容、直接的测试方法、评分标准和参考方法上。
语言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对测试提供的信息进行反馈、评价、选择和研究,使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评价教学效果,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方法,确定教学计划;它也是开展语言语言学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语言测试作为评价学习者能力、知识和行为的一种手段,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一个好的语言测试必须满足四个要求:有效性、信度、辨别力和实用性。这是语言测试必须满足的四个要素。
测试效度是测试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指测试内容与测试目标相一致。测试效度一般分为:(1)面子效度;(2)内容效度;(3)结构效度;(4)预测效度;(5)同时效度等。
可靠性是测试必不可少的。试验可靠性是指试验前所作的判断与试验结果相一致。当不同的考生在不同的时间参加同一张试卷的考试时,考试结果是一致的。因此,这意味着该试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当然,在实际的考试中,考试的信度受考生人数、考试时长、考试组织、评分方法和考生个人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确定考试的信度,人们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平行表格法;(2)复试法;(3)对半法。并行表格法是观察可靠性的最有效方法。
试题区分是指整套试卷或每道试题由简单、一般、困难三个难度等级组成。
考试实践性是指在设计好试题后,考试的组织和阅卷工作容易进行,或者是指考试的时间、成本、组织和阅卷工作的现实性。如果试卷难度太大,考试时间太短,题量太大,加分工作太辛苦,考试的实用性就会差。
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两者之间必然相互影响,测试结果能反映出语言教学的效果好坏,教育者也因此调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世界各国都把考试作为督促学习和选拔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