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小城镇的主要景观应当作为镇域内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地方,经济增长率相比小城镇的其它区域高出很多,景观空间的一级级优化发展,通过对土地的高强度利用而得到回报,形成商业网络,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最早体现在西方哲学理论思想中。笛卡尔认为宇宙自然一切事物的中心应体现在人上,宇宙自然一切事物应该服务于人的利益。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是高度体现在人的利益和需求上,并以此作为设计效益的尺度。
特色是景观设计中重点突出的设计原则。在小城镇景观设计中,如果缺乏特色景观,那么无论多繁华的建筑都会显得毫无生机。因此,强调特色是尽可能的提高小城镇生态景观的异质性。
在能源危机日益急剧的社会背景下,生态文明是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关注的热点。在景观设计中应通过设计方法将景观的生态理念体现出来,彰显街道景观“与时俱进,响应环保”的风格色彩。
在景观格局设计上,未进行科学预测存在供需矛盾。一是景观缺少领域划分,尤其缺乏领域的过渡,使居住景观成为人不易于人逗留的地方。
绿化是以线的形式广泛地分布于全城,城镇绿化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街道绿化,绿地联系着城镇中分散的“点”和“面”的绿地,共同组成完整的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
1.植被选择未达到适时适地的要求.
绿化的植物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意象、真实的地域特色和亲切的会氛围。与环境建立联系的多样化方法,由于景观路径与景观环境未能有效组织,主要路径缺少景观节点或景观组织无序混乱,缺乏对景观节点的重点规划。
2.绿地率过低未形成生态廊道
小城镇绿化景观少,没有形成“绿化生态廊道”的美景。而且一些绿地精细化管养水平落后宿根花卉种植面积少,野生花卉和彩叶树种数量不足,没有错落有致之感。
1.缺乏人性化
公共设施要以人为基本出发点,要考虑到正常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到伤残人、老人和儿童等的特殊要求。
2.缺乏艺术感
公共设施的创意与视觉意象,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的规划品质,也与城市的景观密不可,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生态的景观设计除了充分利用场地资源,还要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公共设施、游乐区设计,景观设计中还应与建筑设计师、结构设计师、土建工程师、灯光学家等设计工作者密切合作,利用生态设计新技术,确保生态景观设计方案的科学、实用。
1.个性化突出
采取城市体系网络化、系统化的方式加强园林、林业、环保、农业等部门间协调与沟通。通过充实、调整、重建建成一种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的新型城市。
2.个性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个性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城市总体建设应考虑未来的大空问再利用问题。城市建设应体现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等建筑设计理念。
1.创造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实现绿化的生态平衡
小城很植被要充分遵循客观自然规律,尽量与自然状态下的地带性植被区划相一致;对现有植被,无论是保护利用,还是作何改造,都应提出有针对性并切实可行的经营技术和实施措施。
2.提高绿地率创造生态廊道
绿地设计要根据不同植物的形态形成生态通道。松树、落叶阔叶树成片种植可以构成明快的线条和简洁的图案,给人以雄浑豪放之感,而成片的常绿树以大片落叶树作为背景,则把握好变化节奏,才能收到简洁明快大方的效果。
1.人性化
在小城镇景观设计中的分布应合理规划,从人性的设计角度出发,了解人的需求,设计出尊重人关怀人的产品,做到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与关心,彰显时代的潮流与趋势,实现人与设施、自然的完美和谐的结合。
2.艺术感
公共设施是城市举重若轻的道具。公共设施作为一种景观装饰艺术品,首先必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一是公共设施要利用寓意和趣味性是吸引过往客人的注意,被人形成长期记忆,二是是要增强公共设施风格上的合理性。
总之,我们既要考虑远期小城镇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保留当地人们的传统习惯,坚持保留并发扬地方文化特色,增强内在的历史韵味。商业街或中心街道作为寒地小城镇发展的基础,其改造应促进寒地小城镇整体发展和周围各城镇功能之间的协调运行。构建更加便捷、亲切、和谐的小城镇生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