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特征与规范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中共阜新市委党校,辽宁 阜新 123000)

引言:网络语言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改变了传统语言或者面对面交流、或者书面正式交流的形式局限。网络语言产生于网络论坛、聊天室、通信软件,一方面它贴近网民生活,亲切、诙谐、共情;一方面它融合了各类文字符号和各领域术语,创新、简洁、个性。网络语言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汉语的发展进程,被一部分学者称为“第三次语言革命”。

一、网络语言的特征

(一)网络语言传播速度极快

网络语言是以裂变的形式进行传播的,其速度是惊人的。同时,在互联网里,网民根据兴趣和专业天然地形成小圈子,互联网的信息输送速度又极快,这就导致网络热词有条件在小圈子内以极短的时间普及,并有可能在整个互联网流传。我们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主播发明了一个网络流行语,第二天网民就已经在日常交流中使用了。

(二)网络语言迭代更新极快

创新是网络语言的精神内核,网民们充分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无所顾忌地表达思想和诉求。个性化的求新、求异、求奇,不屑于拾人牙慧的独立意识大大加快了网络语言迭代更新的速度。网络流行语往往伴随着社会热点现象被发明出来,随着热度的消退、网民关注焦点的转移,网络流行语也会逐渐被网民弃用,比如早期的“大虾”“帅呆”等热词已经很罕用。而且网络流行语风靡一时的窗口期越来越短,早期在春晚上一个热词传播开来,网民可能会使用一整年,直到第二年的春晚;现在网络流行语可能只会火爆几个月,甚至几周、几天就被替代。

(三)网络语言内容范围和表达方式极广

网络语言是雅俗共赏的,既有“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人艰不拆”这样接近文学性的表达,也有“awsl(啊!我死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样直白的表述。另外,网民数量的激增也为网络语言注入了活力,外文、古文、方言、数字、符号、各专业领域的术语(如计算机技术术语、娱乐圈术语)、谐音、缩写都能成为网络语言,甚至是像“orz、囧”这种因为形象相似也能成为网络语言。

二、网络语言的不良发展趋势

(一)网络语言色情化

网络空间为淫秽色情视频、文章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网络语言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撩妹”“出轨”等词汇被广泛使用。

(二)网络语言娱乐化

全民娱乐乘着网络的东风野蛮生长。娱乐明星动辄成为热搜的榜首,并演化出了流量明星这样的明星门类,流量明星的剧集甚至点播量超百亿。“娱乐至死”的思想使享乐主义的思想在网络蔓延。

(三)网络语言粗俗化、低幼化

年轻人是网上冲浪的主力,其文化很容易带动网络文化的发展,现在的年轻人往往出口成“脏”,粗俗的网络词汇层出不穷。同时,口语化、随意化的语言也被广泛应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红极一时的火星文,还有“小姐姐”“小哥哥”等相对幼稚的表达。网络语言的粗俗化、低幼化使网络语言距离高雅越来越远。

(四)“丧文化”、“怼文化”冲击主流文化

言论自由使网络百花齐放的同时,也给了一些“个性”文化表演的舞台。“怼”“去死”等“怼文化”的网络语言;“废柴”、“葛优瘫”等“丧文化”的网络语言被越来越多的网友使用传播。“丧”和“怼”都是不良的人生态度,消极负面的人生态度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危害颇大。

三、网络语言的规范与净化

(一)法律治理、行政规范与道德激励

1.改革行政管理。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并贯彻落实,自上而下地净网护网,政策统领互联网行业、网民通力协作管理网络是治理网络语言的基本盘。政府需颁布网络犯罪的相关法律条文,明确规定网络语言使用不当的不同情节和惩罚标准;出台治理网络语言的技术标准和规则制度,指导相关部门和行业的行为。

2.指导行业规范。加强网络运营商、网络信息发布平台、网络工具开发商等单位和个人的网络责任意识,将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空间纳入其行业职责,在行业内部形成良性的自律机制,从软件层面建立良好的导向。

3.倡导网络道德。网络语言出现问题仍然是人出现的问题,折射的仍然是人性。加强对全体公民的道德教育,减少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是扭转网络风气的最根本途径。社会、机关、企业、家庭、学校都应该参与到净网行动中来,宣传和普及网络知识,运用各种形式来提升公民的网络责任感。全社会的公序良俗健康平稳,网络世界的和平安宁也会随之而来。

(二)网络实名、内容分级与信息过滤

1.针对网络隐匿的特点,尽快推行“公民网络身份证”,以公民为中心、为公民服务,同时还应保障公民的隐私。“公民网络身份证”除与医疗、养老等保险和电子商务信息接轨外,还与公民社会信用相关联。而公民上网发表言论必须认证“公民网络身份证”。“公民网络身份证”的推广不但迎合了网络的发展,而且能够震慑随意使用网络语言的网民,使其不能恣意妄为、有所顾忌和收敛,从源头上掐断网络语言不当使用行为。

2.为保护未成年人,对网络信息、图像、视频等资源进行分级,净化网络环境。内容分级不仅仅在过滤未成年人上网环境,减轻学校和家长监督压力方面卓有成效。而且对于社会监督和举报有害网络语言;帮助网民提升自我约束能力;有关部门惩处网络语言过激行为时,罚有所依、惩有所循,都有着重要意义。

3.信息过滤。信息过滤作为一种被动手段,虽然比较基础,但是结合打击和处罚措施依然是目前治理网络语言最有效的方式。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对网络语言筛选、过滤、拦截的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过滤的统计数据,及时分析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为有针对性地网络语言反制和预防提供定量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