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究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临汾市尧都区枕头乡枕头联校,山西 临汾 041000)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作为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成分,农村中小学教育全面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应积极推动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教育的结合运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市与乡村教育的差距。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首先,农村教学基础教育资源不足,信息化设施建设投入较少,校园网络建设、计算机总体数量等达不到教育需求,政府部门对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资金有限,使得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得不到保障,因此,农村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大多来源于教材。另一方面,因农村学校信息化资源较少,教师所接触的教学硬件软件落后城市教学,且不能适应农村教学资源,教师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及时更新。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师资投入少,且水平相对不高,相当一部分学校招聘的教师学历水平低、受过教育较少,甚至还存在年龄偏大、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多数持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都想调剂到乡镇或者县城,导致中小学师资力量越来越薄弱,同时,教师理论知识与能力的培训缺乏力度,教师补贴较少,导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并为此投入大量的经费,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以及师资投入不足的情况,导致很多农村课堂教学很少使用甚至根本不用现代媒体教育技术。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认识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其涉及面包括资金的投入、师资的扩充及培训、教学观念的转变等,各方领导以及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增强信息化教学的责任感,把信息化教学纳入到校园工作中,充分应用信息多媒体技术,营造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定期更新教师的教学资源,并使教师充分认识到使用信息媒体的快捷性与必要性,充分推进落实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二)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筹措力度

农村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多方资金的投入,使教育资源现代化、教学设备现代化、扩充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因其政府资金投入有限,因此单靠政府资金的加持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吸引一些民营企业或者通过募捐来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好保障,另一点,农村中小学应合理安排经费比例,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形成良性资金管理格局,对硬件设施应做到配置相同,为日后维修保养提供便利。

(三)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思想以及教学方式是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可以对教师进行针对性技术性培训,提高教师的媒体技术操作水平,增强教师的利用媒体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在网络信息时代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教学方法由传统的黑板板书逐渐转变为运用现代化技术展开教学,学生接受知识渠道也跟以往大不相同,因此,应选择适宜农村教师需要的培训方式来提高进行培训拓展。就目前而言,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教育教学,例如“西部计划”策略,吸引应届毕业生进行西部基层教学、简单医疗等,其好处在于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技术操作能力较为先进,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体现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教学发展,填补专业方面的人才空白。对于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也比较重要,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到农校中小学教育中。

(四)更新教育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农村教师也应跟随社会的步伐,完善更新教学观念,积极运用学校的信息教育设施展开教学,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使教师认识到传统模式的教学已经满足不了当下学生的课堂需求。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讨、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价值,改变传统教学格局,提高学生多方面良好素质,拉近城镇与农村教学之间的差距,为实现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进步。

总结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农村教学因其各方面条件限制,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教学,政府、社会应给予高度关注,注重培养农村教师信息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针对性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设施操作水平,这样一来,方便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另外,应组织相关的教师参与到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通过加薪等的方式吸引社会人才,为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