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三河诸葛店小学,河北 三河 065200)
在以前小学数学的授课中,由于教学设备的落后,教师往往是课堂上的主角,由于数学知识抽象,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找到相关的过程进行举例,导致数学课堂的气氛常常是非常的压抑,低年级的学生集中不了注意力,高年级的学生容易犯困,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如今,利用多媒体进行信息化的教学,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形象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一些脑海里难以想象,不容易思考的知识进行非常透彻的演绎,通过演绎后的知识使学生印象深刻,更容易将知识消化吸收。故本文从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的角度出发,重点对多媒体教学中的游戏模式,生活情境的创设以及对学生逻辑思维的促进展开应用分析。
小学的学生和其他学段的学生相比,自律性差了很多,听课的注意力也不能高度的集中,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知识点学习的缺失,导致知识连贯不起来,增加了学习的阻力,进而导致课堂效果不佳。面对这种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凝聚他们的注意力,就成为讲课中的重中之重,想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学生喜爱的方向入手。由于学生年龄小,大都偏爱游戏,而传统课堂局限教室的面积,不适合肢体互动游戏的方式,而通过多媒体信息化的教学就能顺利进行游戏式的授课。游戏中利用数学知识解答习题,从而获得游戏中继续前进的形式,激发学生在游戏中到达终点的渴望,让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之中,提高自己数学能力的同时,还在课堂中获得乐趣。对于教师来说不但在课堂中寓教于乐,还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比如在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这样一个游戏模式,屋顶上放了一个苹果,从地面到屋顶放置了两把梯子,两只小猴准备顺着梯子往上爬,但是每一阶梯都有一道分数算术题,只有答对题,小猴子才能前进一步。教师可以问一下谁愿意来到多媒体前答题,当两名学生主动开始答题时,游戏就开始了,通过计算,又快有准的同学获得了胜利,在游戏中拿到屋顶的苹果时,教师可以真的就奖励给获胜同学一个苹果。这样的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求索的欲望,还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班同学学习数学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堂数学课,教师可能会讲解几个知识点,再利用习题进行知识的巩固,但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太多知识很可能导致学生不能充分的理解和消化,导致学习的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多媒体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的进行结合,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距离的同时,对每一个知识都有一个精练精讲的过程,让学生更容易将知识理解的透彻,方便学生的计算,提高学生的能力。比如在进行应用题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个真人演绎的故事,故事的视频中明明和军军分别从各自的家里出发去学校,他们商定15分钟后在学校会面,他们分别住在学校的东西两侧,视频中,军军步行,明明骑车,通过视频介绍,军军每分钟走60 米,明明每分钟150 米,在行走过程中突然军军停了下来,他在想明明家会离学校有多远呢?问题出现视频停止,通过观看可以问一下学生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这个问题很简单150×15=2250 米,输入答案后,故事继续进行,15 分钟后他们在学校见了面,正好碰到自己的数学老师,老师了解情况后,问了他俩一个问题,你们两个走了6 分钟时,你们相距多远呢?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分析一下题目的过程,知道二者都还有9 分就可以到达学校,算一下两位同学各自9分钟行走的路程,再求一下和就知道多远了。通过视频中的小故事,将生活中发生的事和数学有机的联系起来,既让学生学到了数学的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扩展了学生的能力。
数学的知识不是静止的,有些数学知识是需要变化才能理解的,变化的知识在课堂授课中,教师最好将知识的变化过程给学生进行演示,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理解,但如何将变化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不容易做到的。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教师就可以轻松的对知识变化的过程进行准确的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的同时,更易接受知识的原理。比如在进行图形的运动这部分知识的讲解时,对于图形的平移,旋转,在进行刻画时,就能够利用多媒体对图形变化的运动过程进行剖析,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师就可以顺利的将图形运动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同时学生对于形象性的知识也会有一个较好的理解。
总之,结合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如何有效地将信息化教学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可逼真地演示几何图形,激发学习兴趣,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全面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小学数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中地方还有很多,如何将信息化的教学应用的更好还需要给位老师多实践,多想办法,力求让我们的学生学到的更多,取得更好的成绩,以便以后进入社会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