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梁村学区,河北 邢台 054300)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新时代教育变革的产物,分层异步教学理念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这种新颖的教学理念不仅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更能直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分层教育和因材施教理念的应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基。

一、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概念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分析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思维水平、智力结构等各种要素,将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进行多层次的划分,并根据教学要求的需要将之组合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各个小组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小组的成员通过讨论、交流、实验等各种方式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老师可以对它们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及科学的引导,这样一来,小学数学教育就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发掘了学生的个性潜能,真正将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

二、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开展分层异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因材施教的理念发挥到淋漓尽致,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客观来说,班级内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所以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合理分层便显得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班级内有的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浓厚,有的学生认为该学科枯燥无聊,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上进心,但有的学生有明显的厌学心理,由此应该根据学生对学习的感性因素对其进行层次划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教学活动中切实受益,提高学习成绩。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对其进行层次划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将学生的成绩作为界定学生能力的唯一依据。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分层进行动态调整,根据学生每学期的进步情况以及具体表现对其进行重新分组,激励学生积极上进。最后,教师应结合班级内实际情况选择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但是一定要确保其能够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最大化收益。

(二)目标设计和选择

对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和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能够令分层异步教学事半功倍。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兴趣浓厚的学生能够实现思维拓展,也要保障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建构基本的知识体系,切实保证所有层次的学生均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在设立教学目标时目标的难度应符合每层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学习目标不尽相同,对学习活动要有不同难度的要求,相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目标的设定不能过高,否则学生达不到目标而导致分层教育失败,给教学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目标不易过低,这样对导致学生产生自满情绪。当学生达到设定的目标时,要积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在目标制定初期,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将目标变为激励的话,鼓励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将目标告诉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分层设问

在分层异步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环节也需要分层设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当中。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问题的设置是针对哪一个层次的学生以及提问的目的。可以采用同一个问题采用多种问法,层层递进,这样既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又利于问题的理解,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基础的问题,同时又可以了解到一些发散性、开放性的问题。在呈现问题时,先呈现出大部分人通过思考可以得出结果的问题,再引出难度稍大的问题,最后对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进行辅导,使他们也能够解决问题。

(四)合作互助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并将其作为课程中的重要学习资源,通过不断发掘这些内在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体现出集体教学的巨大优势。教师在课程中对学生具有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合作互助,对问题不断补充和完善,从而解决学习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异步教学法,有助于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一刀切”中的弊端,使数学教学更贴合学生实际,保证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此外,分层异步教学有利于师生的交流,让学生切身感受尊重与理解,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帮助小学生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