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吉林省集安市台上镇学校,吉林 集安 134200)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当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由于小学生对信息辨别的能力和自制力的不足,注意力和精力容易被手机、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所分散。学习精力难以集中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致缺乏,学习效率低等问题。教师应重视小学生正处于发展初期、好奇心比较强、容易受干扰的特点,增强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对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是锻炼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提高写作的吸引力,发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写作。优秀的课外阅读作品对于学生是具有吸引力的,经过课外阅读,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运用素材增加,因此学生在写作上的获得感也会油然而生。这种写作的满足感、获得感和自豪感是学生继续学习写作并提高写作能力的动力来源和兴趣源泉。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推荐不同作品来培养阅读写作的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阅读故事性较强、浅显易懂的作品,如《格林童话》等儿童文学作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还可以推荐笑话故事书、小学生科普读物等课外阅读材料。高年级的学生推荐《绿山墙的安妮》《在人间》《城南旧事》等阅读难度更高、文学性较强的作品。通过课外阅读的延伸,有助于营造宽松快乐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转变学生认为写作难并由此产生抵触的心态,全面发掘学生对学习写作的兴趣。

(二)课外阅读有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并提高写作水平

增加课外阅读量并不是对阅读里的好词佳句简单积累,而是一种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方法。教科书传达的知识、看问题的角度有限,课外阅读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通过阅读积累的名词佳句以及对景、情、人物三要素之间不同状态描写的初步认识,可有效促进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推动了观念的转变,加深了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当记录或描述身边素材的时候,经过阅读积累的学生对素材的运用会更加得心应手,并以此打开写作思路,写作水平也会跟着有所提升。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拓展学生看待问题视野,提高理解能力和丰富学生想象力

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收获的不仅仅是课外读物中的故事情节、作文素材,更重要的是,学生会通过课外阅读获得与教科书不同的视野。小学生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的经验相对较少,课外读物在引导写作之余,更多地为学生打开新视野、新思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城南旧事》中学生会通过英子的视角感受与自己不一样的童年生活体验。《绿山墙的安妮》中倔强的安妮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不一样的文字风格会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官冲击,课外阅读弥补了学生在看待事物上视野受限的不足。除此以外,课外阅读的知识补充还会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面对抽象的概念时更容易理解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内化。

(四)小学生写作所传递的价值观会通过课外阅读得以提升

学生的写作是学生精神世界的映射,传递了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念。课外读物本身蕴含了作者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受其传达的思想的熏陶,并化作学生精神世界的力量,为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奠定基础。这种精神力量会直接反映在学生的写作上。

三、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可结合教科书和班级同学的兴趣进行分类制作书单,然后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籍进行阅读。在推荐书籍的时候,教师不应以考试作为课外阅读的考核标准,这会使课外阅读变得功利性,应当以学生的阅读感受为主,从兴趣出发选择课外读物,由此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但仅仅是把书籍浏览一遍是不够的,经过合理计算学生每天阅读的时间,教师可以定时举办书友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读书交流的作用在于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同时课堂上学生们一起讨论还可以收获不同的阅读感受。经过读书交流感想后,教师在写作课堂中可结合学生讨论的课外读物去调整作文题目,学生的所思所想便会通过写作得到体现和回馈。如,对《爱的教育》中某一位人物的行为,表达自己的见解。写作题目结合学生自己阅读过的素材,一来增强学生对写作要求的理解,通过写作反映阅读对学生的影响;二来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增加阅读的印象。

结束语

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知识面的拓展,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现阶段相符的遣词造句能力。真正懂得学习的人是会在教科书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多方面的知识积累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构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些积累能够学生提升作文的写作能力。由此,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地位及应用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