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组合作学习融入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途径与实践思考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校,重庆 408000 )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促进教学成果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改常规,学生从被动接收者的身份转换成了自主学习者,并很容易发现似懂非懂的知识点,进而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请教老师来解决,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在节约时间的同时,还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促进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不可否认,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拥有这两种能力是学好这门课的基础。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且很多学科理论知识是源于生活的。倘若仅仅通过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会遏制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死板的,但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获得书本以外的信息,还会让他们在思考中形成独立探究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互动交流氛围

相较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的学科知识理论性更强,定理、规律等更为复杂、抽象,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部分学生即使上课听懂老师所讲内容,但却不会灵活应用,做题时常常无思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用担心自己是否会说错话,更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提供了和谐、轻松的环境,在开放式的交流讨论学习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成果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质点参考系”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在讨论小组内自行描述飞机飞行、运动员跑步等较为复杂运动的状态,这样由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引入课堂主题能够给学生一些学习启发,还能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质点”的兴趣。在小组合作讨论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说出自己在讲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随后再布置“在什么情况下能将物体作为质点”的小组讨论问题。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必定能够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欲望。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讨论得出观点或结论时,教师应兼顾那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将“质点”的相关知识点再进行一次“总结”,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在同学们进行激烈的讨论时,教师应走入学生中间以观学生讨论的内容,如果出现思维偏差,可进行适当的点播,以便让小组讨论学习的气氛带动学生高效率的学习。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物理课堂实验

对于物理学习来说,通过实验能够让理论知识的学习显得更加直观,从而让知识的获取渠道更加多元,任课教师结合高中生的认知及理解能力,设置一些能够提升学生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的实验课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课堂实验任务。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晶体与非晶体”为例,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如准备实验器材、实验操作、备品整理等,利用课间时间将实验所需的硫酸铜热饱和溶液和培养皿准备好,由于硫酸铜热饱和液体易挥发,因而在做实验时应确保动作的连贯性,将其导入清洁的培养皿中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结晶后的硫酸铜液体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再进行其他知识的讲解。每个小组的成员分不同的时间段记录好前后变化,待下节课程开始时,每个小组将静置一天的晶体从培养皿中移动出来,查看晶体的变化。由小组共同讨论总结出结晶的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形式总结结晶的相关知识。

(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建立互动评价机制

对学生而言,积极的鼓励不仅是对其学习态度的肯定,还能够激励其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建立互动评价机制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进一步升级,积极的学习状态在物理知识积累的过程中效果显著,基于此,教师应利用鼓励性的话语评价推动学生学习兴趣持续发挥作用。评价机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彼此平等的评价,点明对方的优势、指出不足,从而让小组组员之间建立起互信、互通的良性互动。另外,对于教师评价来说,可以采取以组为单位的量化评价策略,通过对小组整体合作学习状态与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凝聚力量,让每个成员都能竭尽所能地去学习,推动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共同提升。以“力”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分成若干个小模块,让小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模块进行独立讨论,并由一名小组成员将理论知识内容讲给老师和同学听,最后通过小组互评的形式确定最佳学习“标兵”组。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实践中总结得来的教学经验,既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形势,还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高中生在极其融洽的环境下学习物理知识,不仅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还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