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赛里木镇拉帕村小学,新疆 拜城 842300)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的学科,而数学课堂的语言表达则具有其独特的逻辑性、严密性、科学性。学生通过语言表达不断地内化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从根本上理解这些数学知识。通过语言表达,提高思维的有序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学好数学,所以在课堂上长久持续地进行语言表达的非常有必要。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数学课堂的语言表达欲望?如何更有效得让所有的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上都有所进步?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语言表达?

一、创设良好的表达环境,激发学生说的意愿

在教学中,教师放下架子,不再把自己当作权威,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在朋友面前什么都可以说,学生自然就无拘无束,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学生主动说之后老师一定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有所反应,对说得不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使其充满信心,不怕说错,大胆表达。当学生说不出时、说得不太完整时、说错时或是有独到见解时,教师应该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和正面的引导。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交际心理,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为了让学生能说、会说、善说,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如:同桌互说,指名说,小组说,竞赛说,边操作边说等形式,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习惯。

(一)指名说

在课堂上最为常见。学生通过倾听别人的发言,修正自己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思路,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合作交流表达,得以深化知识及概念,达到数学课堂的真实提升。

(二)小组讨论、同桌交流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组内同学先从小组内获得思维与知识的碰撞,让学生在争辩中取长补短,锻炼说的能力,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小组的有序活动,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通过互相表达交流,理解思路,举一反三,提升数学课堂活动的灵活性,特别有助于后三分之一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活动能力的提高。

(三)竞赛说

以竞赛的形式,使学生思维越来越敏捷,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比比谁说得更完整,看看谁说得更简洁,通过活动,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越来越简洁,越来越严密,有逻辑性。

(四)边操作边表达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学生边操作边表达,由于有操作的帮助,通过表达协同发展思维,内化知识。师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理解知识,内化知识,提升学生智力水平。

有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学生就能在环境的熏陶下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了交流,课堂就缺少了生机,孩子思维的发展也就停滞了。随着年级的升高,爱发言的孩子会越来越少。怕出错,顾面子,是阻碍学生交流的-一个难以逾越的屏障。因此,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搭建自由交流的平台,使孩子们乐学、渴学、会学,敢说、会说,是我们教师一直在课堂上所追求的目标。

二、创造机会,有序思考,培养表达的条理性

数学的逻辑性要求数学语言的表达必须有层次、有条理。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无序向有序的过渡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效的训练指导是不可或缺的。无论在计算教学,还是问题解决教学,或是几何形体的教学,教师都应有意识、有计划地示范、渗透、指导表达的方法。首先,要培养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例如,在组织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比较和思考,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观察的结果;在指导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表述实践过程和获得的体验;在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表述解题思路……其次,要培养学生表达的有序性。我们在训练学生表达时,应该教会学生最必要的连接词,让他们会用“先……再……然后……最后……”来叙述知识的获得、运用、发展过程。按照“根据……和……,可以求出……,再根据……和……,求……”,或者“要求……,先要求……”这两种常见的框架结构来表达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这样不断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后,势必有助于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分析和表达。

但是,光指导却不注重大面积的训练学生的表达,不能根本提高学生表达的条理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创造机会,让我们的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表达中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让儿童互相交谈,进行讨论或辩论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我们教师要使全体学生人人通过自己说、同桌说、小组说都能得到“说”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全面的、协调的发展。例如,教4800÷32=?时:先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得到一到两种方法,再经过小组汇总,筛选出一些学生认可的方法,然后经过全班反馈,从中得到相对优化的解决方法:4800÷32=4800÷8÷4,4800÷32=4800÷16÷2。这一次又一次地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表达、倾听与比较中,逐步提高自己语言表述的条理性。这当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评价,通过积极的、正面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他们表达的积极性。长期这样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渐说得有条有理,必然也反映出他思维上的条理性,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多下功夫,让学生通过表达,呈现主动学习的意愿,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学习伙伴间相互的知识碰撞,培养学生养成系统条理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的能动性,最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