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西江中学,辽宁 本溪 117200)
在初中体育开展深度合作学习之时,初中体育教师应谨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身体机能等不同对学生进行科学化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之中更好的发挥自身学习优势,去提升身体锻炼水平,强化学生在科学化学习态度之中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
虽然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下,初中体育教学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支配之中小组合作学习必然达不到所设计的目标。这也是因为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教师的干预性太强,让学生失去了自主性和自由性,以此在小组合作之中无法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影响了学生身体锻炼意识的良好形成,在这种缺乏教学目标的引导之中,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目标必然达不到预期。
比如,有些体育教师在上到单杠这一单元时,便让学生组织进行了3 次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定下明确的学习目标,放任自流地让学生进行探讨,由于缺乏学习目标使得学生只是聊天、说笑,大大浪费了上课的时间,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不具备任何成效性。
虽然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时间较长,而且也能够将学生科学化分到不同小组之中,但是在小组之间的明确分工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每一个小组都应该根据组员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分工,但是大多数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任务分配之中,往往过于关注统一性要求,而使得不同学生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教师却没有给予良好的引导,造成了小组合作学习分工不细致的情况。
比如,部分老师在进行垫上运动的讲解时,利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为每个小组布置了学习任务,但是并没有进行具体分工,使得学生各做各的事情,一些学生自己进行垫上运动,部分学生还出现趁机休息、玩耍的现象。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不明确,使学生不明白应该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之中,初中体育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且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应尊重学生自由性和主动性,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之中更好的开展主动性锻炼,以此发挥教师的引导者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中,让学生能够时刻观察与分析身体锻炼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进行科学化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弥补举措。而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则在一旁进行及时的调控引导,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之中展现更好的一面。
比如,我们可以帮助每组确定一位小组长,明确小组长的作用,并对各个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明确每个人承担的任务和职责,以保证每个小组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地来回巡视,对每个小组的合作练习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让学生小组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如此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优质高效。
在初中体育日常身体锻炼教学之中,初中体育教师应明确每一个学生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特点,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身体锻炼习惯,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之中开展自主性学习。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之中,初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来进行科学化分组,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锻炼特长,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锻炼领域之中,更好的进行资源互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水平。
比如,在耐久跑这一运动项目中,我就根据学生的体能状况进行分组,并对各组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体能较好的学生为一组,要求他们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在速度方面更快一些,而体能相对较差的学生为一组,要求他们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即可,不必追求速度。
总之,在初中体育学科教学之中渗透深度合作学习理念,进一步能够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并强化学生在体育课堂之中开展主动性锻炼的可能;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优化与改革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使得在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之中,初中体育学科教学能更好推动学生在素质全面发展之中呈现良好的一面。